央視主持人董倩步步緊逼的主持風格是否違背了一個專業的主持人素養?

灰吉家


3月31日,,一個黑暗和無情同框的日子,全國都處在悲傷與淚水中。四川涼山重大火災,31名消防戰士犧牲。

隨後央視的一檔訪談節目中,著名主持人董倩對消防戰士進行了採訪,在那次採訪中,董倩的提問“犀利冷血”:


“你想救他嗎”

“戰友死了你自責嗎?”

“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好嗎?”

“你覺得他們膽子大嗎?”

“你以後還會繼續做這個工作嗎?”

“火那麼大你害怕嗎?”

“那個時候你找不到你戰友,你擔心你的戰友嗎?”

一連串無情的追問後,董倩上了微博熱搜,同時遭到全民聲討,有網友發帖子:董倩滾出主持界!還有網友指責董倩“咄咄逼人,不懂得尊重人”。



我們都知道記者本身的工作性質是挖掘事件真想,喜歡刨根問底!這沒有錯!可對於剛經歷一個生死離別的人,你還要質問式的回憶,無疑是更加痛苦的。對於這些活下來的戰士更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大家怎麼看?請評論區見!


怪咖騷年i


前不久,四川涼山州木裡縣發生了森林火災,隨後消防官兵進行了撲救,在撲救過程中,數十名救援人員遇難。


隨後,央視《面對面》節目對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進行了專訪,節目中主持人董倩步步緊逼的追問方式引起了多數觀眾的不滿,很多觀眾指責董倩沒有同情心。那些消防官兵剛剛經歷了一場苦難,董倩問的那些問題不僅沒有體現出一個主持人對於這些救火英雄的關懷,反而增加了這些英雄的痛楚。

那麼,董倩都問了那些問題呢?我們還是直接看圖吧。

大家看看,這是問的什麼問題,這是在質問嗎?這樣的問題是一個有素養的記者應該問的嗎?人家消防官兵剛剛經歷了生死,你作為主持人不給予關懷也就罷了,還要在人家傷口上撒點鹽,什麼叫“會自責嗎?”,又什麼叫“你想救他嗎?”,我們的消防官兵從事的不就就是救人的工作嗎?

你這個董倩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有你問問題時的那個表情能不能不要那麼“得瑟”啊,你多少表露出一些關切的表情不行嗎?經歷了這件事後很多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的內心都會蒙上一層陰影,那種揮之不去的痛苦雖不是你我能夠體會的,但是人情味我們總應該有的吧,我真不知道你董倩是出於何種心態做出這樣的表情。

所以,董倩在節目中對於這些救火英雄採取步步緊逼式的追問不只是違背了專業主持人的素養,她也違背了一個公眾人物應有的修養,你們覺得呢?


草根說電影


採訪時,以一種對犯罪分子窮追猛打的方式對待救火英雄,全國人民能答應嗎?董倩對救火英雄的採訪,引起全國人民的反感,不在於她那冷漠的面孔,而是她的語氣及窮追猛打用詞險惡的採訪內容,沒有一個央視記著的基本素養。給人的感覺,她採訪的對象不是一個從救火現場經過九死一生僥倖倖存下來的英雄,而是一個十惡不赦的違法犯罪分子。不是通過採訪挖掘英雄的閃光點和英雄事蹟;而是在窮追猛打,深挖餘罪和犯罪根源。好像救火英雄是從救火現場上貪生怕死跑出來的逃兵,只有通過採訪,把偽裝成英雄的逃兵的真面目揭露出,然後大白於天下,來才達到了採訪目的。

也許我們是以小人之心度了董倩的君子之腹,但這確實她採訪英雄給人留下的不良印象中。


南極冰火


十八線小媒體記者搶答,大V輕噴。

首先,作為一名深度報道記者,董倩老師的追問是新聞節目的需求,目的不是為難被採訪對象,而是奔著新聞點去的。在實際採訪業務當中,特別是人物專訪類,節目組會對被採訪對象進行深度研究,大家討論和尋找新聞點,研究採訪策略,並且會有形成比較詳細的採訪提綱,對問答內容有一定的預期。



特別是採訪之前,記者會與被採訪對象進行一定的溝通,進行採訪前預熱、彼此建立臨時關係,以便達到順暢完成採訪的目的。因此,董倩的提問,一般都是有根據、有目的,奔著新聞點去的,目的也不是為難被採訪對象。



其次,從實際效果來看,採訪者和被採訪對象基本上保持了冷靜客觀的交流,採訪節奏和氛圍並未打亂。回看採訪片段,董倩的追問,雖然引起了部分觀眾的誤解,但從隨後的採訪效果來看,基本上達到了節目組的採訪目的,即讓被採訪對象表達出了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整個採訪的節奏沒有被打亂,氛圍也沒有那麼緊張。



最後,董倩在採訪過程中,基本保持了一個新聞人的素質和操守,並沒有問太“過界”的問題。作為一名資深的新聞人,董倩老師的行為原則上並無不當,她所做的就是以話題引導者的身份,帶領觀眾解讀新聞背後的新聞,抓住事情的本質,儘可能的直逼真相,這是她的工作職責。可能只是因為剪輯上的節奏問題,或者是在引導話題上比較緊迫,留下逼問的印象,但這應該不是董倩或節目組的本意。


得著說


最近董倩因為向救火英雄提出問題時太冷血而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讓懷疑了職業素養,和專業性,甚至更有說她不配做記者、主持人.其實給我的感覺,董倩只是在詢問中缺少表情,太僵硬,沒有敏銳地把握現場,在採訪中沒有一點的感情投入,太以旁觀者自居了.是的觀眾和網友紛紛看不下去,可能與她自己所說的歷史畢業的而不是新聞畢業的有關吧.至於董倩當時問的那幾個問題,我想肯定是預先設計好的,或者說定過稿的,不然就不叫央視了,只是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





我諾隨風


董倩學的是歷史,有人說,這個跟她的專業有很大關係,我作為同樣學歷史,曾經也幹過跟她相似工作十幾年,我想說,這種風格跟專業沒關係,跟個人的性格和風格有關,甚至跟自己個人內心世界有關。

跟你是否有人情味、尊重別人的感受、感情有關,跟個人的職業素養有關,有的很多媒體從業人員,以為在重大突發事件中,追問可以問出真相,可以挖出觸動人心的靈魂,這個觀念沒有錯,但要放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情況下,如果是調查記者、負面新聞、監督類報道記者,不斷追問,甚至是針對要害問題緊緊追問,是可以問出真相的,無論他如何回答,都可以體現出其是否是說出真相或者掩蓋真相,都會露馬腳。

但是,我說的追問只適合用在那種調查深度報道中,不適合用在人物採訪,特別是這種突發事件中,已經失去戰友,你還如此緊逼追問,特別是“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幹嗎”“你想救他嗎”“你自責嗎”等這種帶有點白痴或者無情冷漠的話語,在這種場合,就非常地不合適,顯得你過於冷漠、冷血,這才是大家吐槽的原因。

如此追問,不會顯得你水平有多高,我想,董倩是想以此冷酷的提問,去觸動採訪對象的靈魂,再還原現場,想起那一幕,那一刻,達到觸景生情而後悔自責,從而流淚頓足捶胸之感覺,以此達到渲染訪談,調動訪談對象的情緒,刺痛他,必然有行為,而達到良好的訪談效果。

殊不知,如此,則是對採訪對象的不尊重,屬於二次傷害,是很不合適,也容易遭口誅筆伐的,我們在採訪中,經常會採訪逝者家屬、同事、朋友、戰友、同學、親人、家人等,讓他(她)談感受,回憶現場、還原現場,有的人,願意,有的人,不情願,有的人,是在不情願中逼迫來說,如此,對他們,其實是二次傷害。

特別是看畫面,董倩的表情非常冷漠、追問的提問是沒有溫情、冷冰冰的,如此訪談和追問,是非常讓人反感和不舒服的。

這是我作為曾經從事新聞媒體行業近20年,曾做過近10年調查報道的一個新聞老兵一點小感受吧,願董倩能夠對這個事情有所觸動,在後面的節目中,做適當的調整,做出更多精品訪談,而不是像這個,引發網民反感而不斷遭受吐槽。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我們在理性思考之下,給予毋容置疑的回答。董倩不僅違背了一個主持人應有的素養,更是有靠譁眾取寵來獲得主持風格的嫌疑。

從這次提問風波來看,董倩所提問的問題無助於事件本身的社會意義,有種悲劇為何止步不前的邪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教導我們在善面前,我們不能以小而不去做,同樣,不能以惡的小而肆意妄為。董倩所提問的,無疑具備了惡的特質,是背離善的本意。

風格和特質一直以來都是主持人的自我追求,是區別於其他主持人平庸的誤區標榜。以為咄咄逼人就是風格,以為語言犀利就是接近事件真相和直面現實。

在人性面前,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是聖人;在生死麵前,我們只能遵從於人性的本能和客觀事實。那種上升到形式主義形而上的匪夷所思的高談闊論都是對事實的漠視和對人性的忤逆,也是道德綁架的任性和自私。

我們應該讓董倩去火場救災,看她是如何在火災現場不去救火而去深思英雄主義的情懷和人性名義下的自我救贖。我想,如此高大上的情懷錶現,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面對火情不去救火而在原地無動於衷的旁觀者。

習慣了高談闊論,往往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是官僚主義的另一種方式,是巧言令色的社會性狡黠。是自我意識裡的傲慢與偏見,更是人性醜陋的兩面性的真實流露。

站在道德高地,對低到塵埃裡的現實頤指氣使,顯然是養尊處優的習慣性麻木。

小丑在殿堂裡從來都是口若懸河,手舞足蹈,把殿堂當做了自己的道場,任性而瘋狂。


在塵埃裡相遇


她的主持風格就是一個質疑跟著一個反問,然後再質疑再反問,真讓人討厭!特別是她藏在眼鏡後邊的那雙又彎又細的眼,奸笑起來讓人害怕!她真應該滾出央視。


手機用戶7906755956


我個人覺得一般這樣的專訪,記者的採訪和提問內容不可能不經過審查吧?難道真的是她膽大妄為的即興發揮或者是蓄謀已久?不熟不懂,不管是不是,從情感方面來講的確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老爺12993


這個場合問這個問題,簡直是傷人的心,試問一下,誰不想救自己的戰友呢?這個女人估計是更年期到了,趕緊的回家養養腦孑吧!別丟人現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