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1886年,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異想天開,想用自己的配方取代嗎啡,但是卻意外創造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可口可樂,並一舉成為全球飲料行業中的龍頭老大。然而,近幾年來,可口可樂的營收卻接連出現下滑趨勢,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營收為318.66億元,同比下降10%。而為了扭虧為盈,可口可樂近年來一直在轉型,大力推動無糖飲品在其產品中的佔比,2018年無糖飲品更是實現了8%的增速,與其整體的下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可口可樂重新盈利的希望呢?

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近年來,消費者對於健康越來越關注,碳酸飲料也被很多人打上了不健康的標籤,曾經風靡全球的碳酸飲料隨著飲料行業更多健康飲品的出現以及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碳酸飲料已經逐漸被取代,市場規模一直在縮小。據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碳酸飲料銷量達到頂峰,將近1800萬噸,此後,銷量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今已經跌了幾百萬噸。而作為碳酸飲料的巨頭,可口可樂自然是首當其衝受到了影響。

自業績增速開始下滑以後,可口可樂一直在積極地實行轉型。在2017年,可口可樂決定要成為一家全品類飲料公司,改變了傳統可樂的口味,推出了各種新鮮的口味。除此之外,近兩年來,不斷加大無糖碳酸飲料的推廣,還推出了零度可樂。而在碳酸飲料的其它領域,可口可樂也在不斷地探索。曾經想要進軍功能飲料市場的可口可樂因為某些原因,至今沒有動靜,而其將業務延伸到了茶飲料、運動飲料、水產品、咖啡等上面。但是仍然無法挽救利潤下滑。

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除了可口可樂以外,其老對手百事近年來的業績也並不好看,不過,其後來的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百事的轉型是朝著更健康的產品出發的,將含有穀物、蔬菜、水果、蛋白質的產品以及水、無糖的茶歸結為每日營養產品,其盈利佔總體營收的比重一直在逐年上升。

綜合看來,可口可樂的業績下滑除了是受到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縮小的影響以外,還有著其它的原因。第一,就是競爭對手太多了,除了老對手百事以外,在飲料行業還有著眾多的品牌,它們不僅在健康飲品市場上的開拓要比可口可樂早很多,而且,已經擁有了自身的忠實客戶,想要吸引這些人群,恐怕不容易做到。

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第二,可口可樂的經營理念或許無法跟上國際化的潮流。其一直在深耕飲料領域。作為一家大型的跨國企業,一心一意雖然好,但是一旦該業務受到影響,整體就會產生劇烈的波動。在當今時代,競爭激烈,想要生存,就需要根據市場,在危機來臨前就未雨綢繆,做好規劃,才能應對突發情況。

可口可樂想要轉型是對的,其一直在產品上不斷地創新,說明它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但是,轉型不是一時就可以完成的,由於碳酸飲料業務佔據了可口可樂業務的多數比例,因此,受困於碳酸飲料市場不斷衰落的頹勢,可口可樂公司短時間內或許無法走出困境。但是,無糖飲料的發展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可口可樂的無糖飲料業務今後定會成為其營收的重要支柱。

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其實,可口可樂和百事所面臨的困境,也是眾多碳酸飲料企業發展的掣肘。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首先,就是迎合市場的需求,滿足其需要。如今的人們追求個性、健康、年輕,那麼,碳酸飲料企業就需要弱化自身的碳酸屬性,積極開拓健康食品。不光是低糖、無糖飲品,在其它的食品上面也可以下功夫,尋找新的增長點,多元化經營,更有利於自身的轉型。

可口可樂轉型乏力,無糖飲品是否會成為其盈利的希望?

其次,就是在營銷上面做文章,好的營銷廣告能夠為品牌帶來好的效應。畢竟,消費者更多的時候在意的不是產品的味道,而是在消費一種情懷與故事。因此,除了在產品設計的外包裝上需要新穎以外,整個產品的宣傳、銷售都需要別出心裁,才能增強競爭力,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