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到底是兒子的事,還是社會的事?

農村一山貨


農村養老既是兒子的義務,也是社會的責任。

古道,養兒傍老,積穀防饑。子女由哇一聲落地起到養育成人,作為父母付出多少的心血,可想而知。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擺脫務農的艱苦生活,為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不惜化盡畢生積蓄。有的甚至成家立室都得靠父母。當雙親老了,喪失了勞動能力時,作為子女,應義不容辭地作出應有的回報,是天經地義。也是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

養老也是社會責任。現在,年青的農民工,在外出打工的同時,國家也漸漸地規範了社保制度,使他們老有所依。而老一輩農民在國家一窮二白時,寧可自己捱野菜,也得上繳粒粒飽滿的公糧(免費)給政府養軍、工、教。各種水庫、水利、鐵路建設也無一酬勞,為祖國的富強,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寶貴的青春,作出了歷史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的父親也為祖國的水利建議而跌至重傷,未享受到政府的一滴水,雙親已經離開。

現在,國家的富強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龍的傳人,飲水思源,為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作為政府是否為他們不多的時光多做實亊?

我想,不管怎樣,他們都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也很應該分享多一點祖國富強成果的紅利。只要這樣,我雙親雖然無福享受,但他們定會九泉含笑。


手機用戶老糊塗


回答:兒子也有好的,社會也有好的,要落到實処,自己看。我下鄉調查,有位老太,討飯途中遇到一個討飯男孩,收甾了他,兩人相依維命,後來老太給他娶媳婦,有了孫子,一個很好喲家庭。

老太老來沒事幹,喜歡和老人玩紙牌,一天下小雨,不大也不停,老太一會兒望望窗外,兒子心領神會,出去換了雙雨鞋回來說:媽:、我揹

的您去。

送老太回來,媳婦說:又不是你親媽,這麼孝順,他說,要沒老太太,我早被狼吃了,哪有這個家!

我在一個鎮敬老院還遇到過這麼一幕:院長和會計下相棋,進來一位老人,要借繩子曬被子,兩人眼盯棋子,頭都不抬,說:你要上吊啊,沒有!

入敬老院有風險,選擇須謹慎。

最好合得來的幾位老人,組成"合作家庭",互相幫助,互相照應。社會街道居委會給以照顧。


匹夫有擇762


西門觀點:首先是兒女的事,其次國家也有責任。

中國十四億人口就有九八億是農民,城裡人大多數都有退休金和養老金,而農村農民過去什麼也沒有,現在雖然比過去好了,有了養老金了,但每月100元左右根本養不了老,所以,農村養老一直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

那麼,農村老人養老到底是兒女的事,還是國家(題主所說的“社會”應該指“國家”)的事?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討論:

一、首先應該是兒女的事

《婚姻法》地21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輔助義務。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該盡到的法律義務,無論子女窮還是富。那麼,作為農村沒有經濟能力的老人,做兒女的更應該盡到贍養義務。

其實,現實生活中,除了少數子女做不到以外,大多數子女都盡到了贍養父母的義務。只是,很多子女本身也是農民,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所以,農村一部分老人日子過得不是很好。

不過,現在的老年人,物質上要求並不高,吃飽穿暖沒有多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尤其是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一年中很少在家,因此,只要子女能夠多抽出時間陪陪老人,出門在外,多給老人打個電話,老人也就心滿意足了。

二、其次,也是國家的事

農村老年人,尤其是40、50、60後,在戰爭年代,抬擔架、運彈藥、送軍糧、做軍鞋,送兒子上戰場,為革命勝利、民族解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支援國家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打下糧食,首先交公糧,自己餓著肚子,也要先保障城市人的糧食供應,從1949年到2006年,交了56年公糧,為國家建設又一次做出巨大貢獻。

但是,城裡的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企業工人,幹了幾十年,也為國家做了貢獻,但他們老了都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養老沒有問題,而與他們同齡的農民卻沒有,這是不公平的。

所以,40、50、60後這些農村老人的養老,國家有一定的責任,儘管現在有了養老金,但的確太少,應該為把這些老人每月的基礎養老金提高到300至500元。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養兒育女防備老,這是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美德,因此上說每一位做兒女的在父母年老時都有瞻養的責任和義務,事實上普天下的中華兒女也是這樣做的。

但是普天下的中國老農民,從建國初期算起,治山改水,戰天鬥地,用脆弱的脊樑,扛起了養活當時六億,七億,八九十,億中國人的生活重責,老農民把曬乾揚淨的糧食,雪白的棉花,捨不得吃的肉蛋奶奉獻給了國家,養育了當時的飢貧的國人,共渡了難關,才有了今天國家的強盛,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歷史。

因此上說在當今共和國時代,每一位公民都是農民的兒女,在老農民失勞,失聰的情況下,都有贍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說,兒女們養老理所應當,但國家的關心,和應有的資金補貼,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並不能按照某些人所說的那樣,認為農民沒有交養老保險,現在每人每月給100元養老錢就已經是高抬舉了,多要求是無理的,。

因此上說,兒女們養老有必要,但是國家也有一定的養老責任。


中志915


農村養老到底是兒子的事,還是社會的是?

就目前來說,農村養老多數還是靠自己……就算政府每月給他們發放七、八十元錢,可單靠這幾十元來生活是不可能的,人們都清楚,如今社會各種物價暴漲,幾十元能頂什麼用就不提了,不過,政府白給幾十元,他們內心也是很高興的,我們的多數人還是很知足的。

為什麼說農村養老是靠自己呢?我們的廣大老百姓已經六、七十歲了,只要身體力行,他們仍然在種植田地、或者打些零工來養活自己。自古以來,養兒防老,天經地義;兒女贍養父母,理所當然。可是在農村靠種田地養活不了全家,他們的兒女們為了生活外出打工,平常很少回家,家中的父母留守在家裡,可以說連陪伴父母的時間也不多,更談不上去贍養了……因此,我們的老百姓年老了,只能硬拖著疲弱的身體生活著,他們主要還是靠自己,別無辦法!


家人平安147354958


養老當然是兒女的事,和社會沒有多大關係。

自古以來,養兒防老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兒女贍養老人,理所應當,責無旁貸。中國歷史幾千年,都是這樣延續下來的,

為了讓老人更好地度過晚年,確有生活保障,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子女贍養老人的法律法規。無論從傳統上,道德上,還是法律上,子女贍養老人,都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如果說社會對養老有責任,這個責任就是維護養老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嚴格執法監督,保證法律的實施,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給予法律懲戒。但任何社會,對有兒女的老人,沒有贍養的責任和義務,只對沒有兒女的老人,給予社會救濟。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不正之風,就是子女不願意贍養老人,尋找各種藉口,把贍養老人的責任企圖推給社會,自已推卸責任。這種情況,農村發生較多。這樣的兒女,不僅喪失良心道德,被人唾罵,法律上也是絕不允許。


徐飛768


農村養老,一直是熱議話題,爭議不斷。

是非曲直,無人能解。

當然,問題本身一直也沒有得到解決。

農村養老,依然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農村養老,究竟是誰的責任?

所謂,養兒防老,養兒防老,身為人子,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只是,農村這個環境,唉,人窮志短。

農村人,娶一個媳婦幾乎是散盡家產。小兩口養個老人沒問題,但是,如果老人有什麼疾病,那就難說了。

很多農村老人,在得了重大疾病的時候,幾乎都是選擇放棄治療,回家等死。

對於農村養老問題,社會應該也有一定責任。畢竟,這些個老農民也對這個社會有一定貢獻。

不要說他們的勞作微不足道,社會分工不同,總得有人做那些最底層的工作。

實際上,不管誰的問題,只要是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農村養老之所以難,就是難在沒有錢!

經歷過有些事,老農民對自己的養老難也應該有所覺悟:靠誰不如靠自己!

身體力行,做一些適合自己的工作,積攢點錢,買幾個小保額的保險……

如果老農民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客觀瞭解,從自身去發現問題,然後從自身去解決問題,這才是關鍵。

靠兒女,靠社會,終究不如靠自己來的踏實!




7度風


過去是養兒防老,雖然都很窮,但誰不孝順村裡的人,左鄰右舍都會笑話,因為也知道光靠一個孩子養老有問題,所以就多生,老了輪流養,也不至如太累。可是我們國家有一段時期是計劃生育,不準多生,在農村誰要多生了,罰款扒房孑,這不就有了超生游擊隊這個小品,很耐人尋味。國家現在意識到人口老令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所以又放開二胎甚至有人呼籲放開生育,但是青年人現在會享受了,不但不願意生育二胎,有的甚至連婚也願意結了。現在是不光城市不結婚的大令男女很多,連農村大令青年也不少子。如此下去真是令人擔憂,由於是國家政策造成的社會老令化的問題,所以國家也應積極想辦法來解決老令化和養老的問題。也可以借籤許多發達國家在養老問題上的成動經驗。


嶗山隱士3


養老,如果自己有實力給自己存點私房錢養老,那是再好不過了,求天求地求別人,不如靠自己,但是如題,問的是到底是兒子的事兒還是社會的事兒

個人認為即是兒子的事兒也是國家社會的事兒

一方面,自古中華民族以孝為先,兒女養老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父母能把兒女從小養大成人,父母老了兒女贍養父母也是天經地義,人在做天在看,兒女怎樣對待自己的老人你的兒女就會怎樣對待你,所以兒女必須要給老人養老,而且是好好養老,不能馬馬虎虎。

另一方面,國家計劃生育政策那已經算是過去時了就不說了,關鍵是現在的物價,房價,工資等等,本來由於計劃生育老人的兒女一般都是兩個,甚至有的為獨生子女,在現階段這種物價房價面前連自己都活的不像樣子,讓這些年輕人拿什麼來給老人養老,一腔熱情嗎?男女雙方父母,外加自己家庭裡的小的,當今的年輕人壓力山大呀,難道社會不應該給老人們一點補償嗎?所以個人感覺社會也應該承擔部分養老責任。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導。





茜諾記事本


這個問題,沒有確切規定,如果國家給養老金就不須兒女負擔了,或負擔少些。如果政府不給養老金,從來沒有兒女看著父母受凍捱餓的。六十歲還能做輕體力勞動,七十歲,就是要退休。

歷史朝代時期,土地是私有的,土地多的有幾十畝,少的幾畝,真正房無一間,地無一壠的,少之又少,幾乎沒有。兒女繼承父母財產,就必須孝敬父母,養老送終。憑什麼不孝敬父母,這是幾千年的傳統。

如今農民也成了工人,分得土地,只能耕種,沒有所有權。就是工人做工,農民務農。固定資產沒有個人的,說是三權分力,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自己,但所有權佔第一,使用權會破所有權奪去。這裡也矛盾,不細講。國家要修公路必須要佔,縣長要建公園,必須要佔,農民說有使用權,這種情況就被所有權全面代替。按這種情況,農民老了,失去勞動能力,。政府就該負擔,。統稱公民,一致認為是社會主義。農民沒有養老金不合理。

有人反對,理由是沒有養老保險金,。在五八年,五九年,年未打幹送淨。就是一粒糧也不能留,全部上交。那時吃大鍋飯,家中不存柴米油鹽,送了公糧,何來報酬,不但沒有報酬,連欠條都沒有,什麼手續都沒有。農民到哪兒評理。

就是在災年救濟了農民,如運來的竽頭,糖渣,等食品,農民付了現款。貧下中農,全免費,中農能貸款,用貸款頂賬。富農及五類自付款,如果沒錢,餓死也不管,因他們是階級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