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學劍橋,登《人民日報》!她勇敢追夢,不負韶華

河南大學

夢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青春韶華中,最美好的模樣莫過於一路拼搏,一路向前。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2016級英語專業本科生李敏怡,曾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登上《人民日報》。英語專業的她,雙語相輔相成,學習習慣優良,注重點滴積累,在學習的道路中上下求索,漸行漸遠,朝著理想中的自己一步步邁進。

訪學劍橋,登《人民日報》!她勇敢追夢,不負韶華

一趨一步,身苦心不苦

動中皆有李敏怡活躍的正如莎士比亞所言:“任何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而李敏怡之所以投身英語也正是緣於內心的熱愛,她說:“我本身就比較傾向於學習語言類學科,從高中時期對英語就抱有興趣。對我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種交際工具,更是一種文化。”

緣於感覺,產生興趣;因為興趣,所以熱愛。然求學之路漫漫,任何一個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與堅持。在李敏怡看來,求學致知,既要長期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又要付諸實踐用行動來檢驗學習成果。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高校模擬聯合國會議、“外語劇目大賽”等活身影。


訪學劍橋,登《人民日報》!她勇敢追夢,不負韶華

李敏怡坦言,英語已不再是一種興趣,而是她心中的信仰。2018年在劍橋大學訪學的短暫經歷也讓她對英語文化與發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李敏怡認為每個人的英語發音都可以有自己的獨特性,而不必刻意去模仿“倫敦音”,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斧一鑿,讓學習奕奕生彩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一種優秀都有看不見的付出。李敏怡就是在點滴積累中養成良好習慣,循循善進,做自己的光源。

尼采曾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的辜負。”誠哉斯言,應該把日子過得有儀式感,過得值得慶祝。她說:“好的習慣不要從明天開始、從下個月開始。你可以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當成自己的一個起點,這樣你就會很快行動起來而不是一味地給自己找藉口拖拉,人生沒有那麼多的明天可以拖延。”正是這種自我賦予的莊嚴感讓她常常處於一種興奮狀態,元氣滿滿。


訪學劍橋,登《人民日報》!她勇敢追夢,不負韶華

談及未來的計劃,李敏怡開心地說:“以後我想考研做英語理論方面的研究,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同時也促進英語文化的傳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學習的路途並非一帆風順,但心繫遠方的她定能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忙而不亂 樂在其中

生活是美好的又是瑣碎的,於細微處洞見人生真諦,迴歸本真而又不乏詩意。對於生活,她這樣說:“我願意從柴米油鹽、肥皂、水和陽光中去尋實際的人生”。

生活中的她平凡真實,會為了考研方向慌亂焦灼,確定目標後又開心地像個孩子;會在家做好飯菜,乖乖地等媽媽下班,還會調皮地稱母親“老杭”;也會為了朋友從遠方發來的初雪美景歡心雀躍,欣喜不已……這就是為了未來慎重選擇的她,孝順感恩的她,珍重友誼的她。行隨心動,不飾雕琢,愛生活懂生活。

訪學劍橋,登《人民日報》!她勇敢追夢,不負韶華

講究純真也講究和諧,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中她也總能恰到好處。對此李敏怡講到:“兩年的班長經歷讓我在處理同學、課堂和自己的事上找到了一種平衡。”作為獨生子女的她,也慢慢體會到了包容的真諦。她提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都要先想想,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你擁有的東西。“即使無法完全理解,至少也應該接受和尊重他人的選擇”。李敏怡面帶微笑謙虛地說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沿著這樣的人生信條,她得到了更多人的讚賞和信任,也收穫了友誼。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夢想是什麼?對於李敏怡而言,夢想是輾轉反側,心潮澎湃的渴望;是無比堅定,不斷追尋的熱愛;是跌倒起身,永不言棄的執著。勇敢追夢,無問西東,李敏怡在通往未來的路上闊步向前……

大家都在看


本期文案:趙富南 張瑞鑫 王東菲 王冰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