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在我們日常的看病經歷中,兩家醫院的結果不一樣,這種場景我們是不是會經常似曾相識?今天我舉例科室的兩種常見檢驗結果說明,給大家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解惑。

先分別說項目,後面總結。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一,血常規

血常規項目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體檢項目,從平時的感冒,到嚴重的住院治療,血常規是必查項目,確實因為血常規不單能區分細菌、病毒感染,還是很多疾病的綜合指標,它所涉及到的臨床意義是我們所有檢查項目中最多的,沒有之一。

血常規檢驗五分類,項目多達幾十項,我們常看的項目是,白細胞總數、中性粒和淋巴細胞的佔比、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現在血常規檢測都是儀器全自動,比起以前的手工檢測,靠眼睛看,手指計數,已經大大的提高效率、增加精密度、準確度,對於血常規在不同醫院檢測結果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儀器的不同上,國產儀器眾多,進口儀器較少,但儀器貴,試劑成本貴,從性價比說有區別。

每臺儀器的校準不一樣是引起檢驗結果差別的最大原因,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品、質控品。科內的質量控制,對於結果的準確度把控,是以自己廠家的質控為標準。對於每年幾次在省內或衛生部的質量控制,我們判定準確度都是以同一廠家儀器試劑為基本分類。所以,判斷準確與否也是和自己的儀器比較。

當然,我們就算不同廠家儀器試劑,我們每個牌子之間也不會相差太大,總體會在一個可接受範圍。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二,生化

生化檢查項目也是眾多,我們常見的有肝功、腎功、血脂、血糖等,現在還有很多項目也加到生化儀器上做。

生化項目的檢測,從最開始的分光光度計,發展半自動生化儀,也到了現在的全自動生化儀。準確度和精密度都是很大的提升。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不同單位檢驗結果的區別也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儀器。

2、試劑。決定了檢測線性範圍,參考值等,這是相對來說影響生化結果差異的最大原因。

3、校準品,進口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校準質控品,國內各大儀器試劑,基本統一用英國朗道校準和質控。能多少增加統一性。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上面舉例說明了兩種常見檢驗指標的不同,引起的不同結果。

這裡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另外一種影響結果不同的重要原因。及判斷我們結果準確度的質控,質控的意義,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儀器做出的結果,我們自己怎麼判定這份標本就是這個結果,我們憑什麼說它是準確可發的?

儀器試劑調試好,我們需要定標,然後每天在做患者樣本前先做質控,質控在控制範圍,就能判斷我們儀器,試劑在一個良好的狀態,就可以做患者樣本了。

質控是判定結果準確的標準。質控有靶值,有標準差,只要在這範圍內我們都說它是準確的,它在一個正態分佈的範圍,比如中間一條線,上下分別有兩條線,中間就相隔了4個相同的有效距離,做出的結果在最上端和最下端,都是準確,結果可發。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朋友們到這裡是不是又會說了,既然你說什麼什麼的不同,所以引起結果不同,要是兩家不同的醫院,用的是同樣的儀器、同樣試劑、同樣的校準、同樣的質控、做同一份標本,是不是結果就應該相對的很接近?

我這裡給朋友們說,任何東西都是相同的,還是會結果不同,剛才我說了,我們自己判定結果的準確,然後審核發出報告,是以自己的質控圖判定的。而質控圖是有一個範圍的,我這裡是處於質控圖的下限,我也判定結果準確,另一家醫院當天的質控圖處在上限,判定結果也是準確的。而得出的結果就是一高一低,相差就出來了。

但不管如何,我表達的結果差異是有的,但總體是可以接受範圍,當然要想達到我們理想的狀態,每家醫院結果相互認可,達到結果基本一致,這也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用的檢測儀器試劑要全部一樣,但對於現在來說,這也不根本不可能實現。

兩家醫院檢測同一個項目,結果為什麼會不一樣?

兩家醫院結果是會不一樣,但總體趨勢是一樣的,比如兩份標本,值一高一低,兩家醫院做出的結果一定也是這趨勢一高一低。中間在的差距在質控的標準差上在可接受範圍。

今天就亂七糟八的說到這裡,希望朋友們能瞭解一些,然後也多給我們醫療工作者一些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