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眾所周知,一部優秀的電影在拍攝時,最最重要的,莫非如下三個工種。一是編劇,二是導演,三是演員。《霸王別姬》的成功也是離不開這三者相輔相成的。

★1. 有功力的編劇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李碧華


霸王別姬,極為幸運的邀請到了原作者李碧華參與編劇製作。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劇本,能夠邀請到原作者來參與編劇,這個劇本至少不會太差,首先原作者是最最能把握一個劇情走向和意圖的人,其次是原作者的文字功底通常而言都在水準線以上,寫不出亂七八糟的尬臺詞來。對於一個作者而言,作品就是他的孩子,沒有人會捨得糟蹋自己的孩子的。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李碧華


李碧華,她有極其標誌的個人風格——擅長寫情,如果用更加貼切的形容詞的話,她像是“小張愛玲”。

李碧華寫過的書,很多都改編拍成了電影,除了《霸王別姬》還有《青蛇》(徐克導演,張曼玉,王祖賢主演)、《胭脂扣》(關錦鵬導演,梅豔芳,張國榮主演)等。

李碧華和張愛玲的相似之一在於寫情,她們擅長的都是小家裡的兒女情長,而李碧華這部《霸王別姬》,雖然多了點史詩的輪廓,但讀過原著的人都曉得,《霸王別姬》的史詩背景實在是很淡的,可愛情戲比起電影卻濃了不少,幾乎是遮天蔽日,無處不見情。

這是李碧華一貫的優點,也是缺點——寫情極深,感人肺腑,但她格局不大,容易陷入你儂我儂的困局之中。而且李碧華在香港長大,大陸乃至文革這事情,她完全沒有親身體會過,基本是道聽途說,要說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寫本書不太難,可要具象化在熒幕之上,可真的就千難萬難了。

但是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電影裡可是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好的展現了,所以這肯定不是李碧華的功勞了,那是誰呢?

其實就是另外一個編劇——蘆葦(不是藝名,本名也是蘆葦)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蘆葦


陳凱歌和蘆葦本就是朋友,蘆葦回憶起當年他倆在談起《霸王別姬》這本小說時:

陳凱歌問起蘆葦,覺得這本小說如何。

蘆葦搖了搖頭,答曰:二流。

陳凱歌也是搖了搖頭,又嘆了口氣,答曰:你還是抬高了一些,我覺得這本小說,三流。(前面說了,李碧華畢竟是香港人,對大陸以及文革描寫,一是不真,太空。二是格局太小,太柔。)

但好在蘆葦是個北京人,卻在西北長大,他在文革時下過鄉,當過工人,當過炊事員,做過美工。

也許是西北粗礪的風沙打磨了他的性子,也許是多樣的人生讓他感觸頗多,蘆葦的所有作品(《霸王別姬》、《活著》、《圖雅的婚事》),也有著極為濃郁的個人風格——西部,歷史,厚重,這是與李碧華完全相反的風格。

所以李碧華和蘆葦,兩位名編劇,一剛一柔,一陰一陽,在這部電影的編劇選擇上,達成了完美的融合,讓一部原本三流的小說,最終成為了頂級的傑作。



☆2.最適合的導演

如果有人問,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導演,可能為有人說是張藝謀、或是姜文、或是馮小剛……

但如果要說,誰最適合《霸王別姬》這部電影,那隻能是陳凱歌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首先,不同於張藝謀這樣子的狗大戶出生,也不同於姜文的軍隊大院子弟,更不同於馮小剛泥腿子家庭,陳凱歌出生於一個極為傳統的導演世家,家學淵源,而最為關鍵的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最擅長拍攝的,正是戲劇和戲曲。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陳凱歌極早的便接觸了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獲得奧斯卡9項大獎的《末代皇帝》中,陳凱歌就有客串的鏡頭,而這部電影對陳凱歌影響極深。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末代皇帝》陳凱歌


最重要的是陳凱歌是親身經歷過文革的,他知道文革對於人性的扭曲,到底有多大。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姜文這樣的軍隊大院子弟眼裡,文革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時光,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所以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即便是文革時期,整部電影也是暖色調的,因為他並沒有在文革中感受到多少苦難。

可陳凱歌不同,他其實也是一個曾經犯過錯的孩子,電影可能是對被他傷害過的父親另類的道歉,這樣的電影一定也是真摯的。在他的《我的青春回憶錄》裡,曾經這樣描寫過:

我曾恨我父親。

因為陳懷皚是國民黨員,在文革裡究竟遭受了怎麼樣的批鬥,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但有一點,陳凱歌至今仍然記得,並在回憶錄裡寫了出來。

我親手打了我的父親。

一個兒子,打了自己的父親,任何人懂事後回想起來,都會是無比的痛苦。所以說,誰對文革,對中國變化感觸最深,最適合拍攝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只能是陳凱歌。




3.堪稱完美的演員

所有人都知道,霸王別姬的主演是張國榮張豐毅鞏俐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厲害就厲害在,從主角到龍套,沒有一個人的演技是不在線的。

現在的很多電影,為了圈錢,都會請一些流量明星,可是流量明星又怎是演員?他們很多都比不過高品質電影裡的龍套。也有很多電影,會讓“流量們”演一些小角色,這樣既保證了主角的質量,也可以吸引粉絲,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很聰明,但是就這樣,很多小角色也是毀了一部好電影。

關於這部電影的選角和演員用心程度,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耳聞,其實《霸王別姬》一共考慮過尊龍,張藝謀,胡文閣,陳凱歌,張國榮等六七位主演,張國榮是最先考慮的那個,但當時的他,並沒有檔期,只能忍痛推辭。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尊龍


所以製片人只能找上了尊龍。當時的尊龍是一個大人物,是全球頂級明星,作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主演,他有足夠自傲的資本。但尊龍在即將拍攝電影的時候,離開了劇組。對於這一件事,至今仍然是個迷,有人說尊龍太傲,但他碰見了更傲的陳凱歌。也有人說,尊龍不滿意劇組的條件,因而離去。但不管怎麼樣,劇組在男主演離去之後,陷入了一段時間的掙扎,病急亂投醫之下,甚至連張藝謀和陳凱歌都考慮上了……

好在張國榮這時的經紀公司,臨時改了張國榮的檔期,並且極力勸張國榮重新去拍攝《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所以哥哥還是來了。張國榮為了拍攝霸王別姬,他在北京待了十個月,不帶任何助理,隻身一人體會“京味”。那時的張國榮,已經是香港的頂級明星,而且是最最吸金的那種,他幾乎每一分鐘,都可以賺取到成千上萬的美金,但他依舊來了。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張國榮當時對大陸的電影業極其推崇,他是如何說的?

“這才叫拍電影啊!”張國榮一來到北京,便被內地影人工作的敬業所驚歎,“下的本錢,做的準備工夫,對藝術的尊重程度,都是香港達不到的”。

當時大陸是怎麼個尊重法?怎麼個準備功夫?

霸王別姬裡幼年時期所有的臨時演員,都來自於各大戲劇學校的孩子。中戲,北影的學生,被安排著來到劇組,充當臨時演員。戲曲界的大腕兒,來教導演員們每一個戲曲動作。他們的每一個人,電影裡的每一個壓腿動作,都是他們在背後無數個夜晚的汗水與淚水。用電影裡的話來說,“想要成為角,得吃多少苦啊。”但臨時演員們,吃下了。他們吊嗓,唸白,做功,打鬥,極力的彰顯著戲曲這個從宋元至今延續下來的藝術。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張曼玲



張曼玲這樣的戲曲大腕兒,在充當顧問的時候,也吃下了。她手把手教導完全是門外漢的張國榮扮相,身段,教他梅派的原汁原味,起早貪黑,颳風下雨,不誤時辰。

而張國榮,鞏俐,張豐毅呢,他們也吃下了。

張國榮不請替身,學京話,為了保持霸王別姬所需要的纖瘦體型,他餓著自己,整個人都細了一圈。張國榮在拍攝期間連行走坐立的姿態都改了,那段時間照片上的他坐下來都是緊並雙腿,而他一向的習慣是大大咧咧地叉開腿坐。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張國榮



鞏俐呢,當時的她剛剛拍完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人都還沒休息,就跑來了劇組,沒用太久時間,就徹底完成了一個農村婦女到妓女的轉變。當時她琢磨著如何更好的融入角色,借來了許多解放前關於妓女的書,一字一句地琢磨著一個妓女應有的心態。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鞏俐



電影裡段小樓打屁股的戲,是張豐毅主動要求脫褲子真打的!後來真的給屁股打開花了,可見張豐毅作為一名專業演員的素養了。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張豐毅


除了主角,就是配角也十分出色,比如說袁四爺的扮演者——葛優。葛優在這部電影裡算是正常發揮了,他將袁四爺這個人物演繹得更具時代色彩。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葛優



就連蔣雯麗飾演的母親作為龍套,都是表演教科書。她將妓女和母親兩種身份結合的極好,特別是她懇求班主持的那個眼神“似笑非笑,眼中帶淚”,在加上一句“您只要收下他,怎麼著都成”,這句話更是催淚彈,令看過各色場合的老掌櫃都於心不忍。因此,很多人稱看懂了蔣雯麗這個眼神,就是真正看懂了《霸王別姬》。


電影002||“不成魔不瘋活” ——《霸王別姬》鏡頭外的故事

蔣雯麗



就現在的電影市場上來看,像這樣肯努力、認真對待藝術的演員也不算多了。能有這樣的好演員,才能成就每一個好角色。希望大家也珍惜每一個為藝術付出的好演員吧。



就是在這樣一群人的努力下,

才能見證這樣一部史詩鉅著,

話倒過來說,

只有這樣的史詩鉅著,

才能配得上這一群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