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譙家灣小學位於距宣漢縣城七十餘公里,偏遠的紅峰鎮皇城村,學校門前一對古老石獅把守著大門,左邊一隻且有殘缺。同行的譙乾輝老教師介紹說,該村小是由一座古老的破廟改造而來的,石獅就是原廟宇遺存下來的,它見證了學校的變遷及悠久的歷史。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跨入學校大門,兩幢半新半舊的磚混結構瓦房以及近年新修的生活用房小院映入記者眼簾。寬大的操場前方,旗杆頂端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教學樓門前懸掛的“紅峰鄉譙家灣小學”的校牌格外醒目。正面外牆上張貼著的“未來之星成長之夢”幾個鮮紅大字標語格外醒目。譙老師說,姓譙的很多,學校所在地就叫“譙家灣”,所以學校取名為“譙家灣小學”。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上課了。在一間教室裡,一位中年男教師正在給學生輔導作業。從他的自我介紹中得知,老師名叫覃文昌,現年56歲,宣漢紅峰鎮皇城村人。1983年宣漢師範畢業(後進修專科畢業)參加教育工作,被安排到當地這所村小從教至今,從沒離開過這個“老窩”。

覃老師說,以前譙家灣小學辦得非常紅火,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這裡辦齊了小學一至六年級,還附設了幼兒班,在校學生近300人。教師也有7人(其中公辦教師4名)。2010年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村小學生也加快了流動,許多孩子轉到了城裡或外地讀書,村小學生驟減,教師也先後離開了本村小。至今,譙家灣小學僅剩下覃老師一名教師,教室裡坐著兩名學生,其中一年級1人,二年級1人,外加幼兒班5人。學生太少,又是兩個年級複式教學,老師只好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採取“一對一”教學輔導。

“既然村小學生沒有了,那你也可以申請調離嘛!”“怎麼行呢?只要還有一個學生,我都要堅守在這裡。鄉親們有的是貧困家庭,到外地上學負擔不起,只有在就近的山村小學上學。自己是本村人,30幾年都走過來了,餘下的三四年也要熬出頭才對呀!”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午飯後和課間休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有的跳繩,有的做遊戲,不亦樂乎。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中午快到了,覃老師又惦記著給孩子們煮飯的事了。他佈置好作業,又鑽進了廚房,圍裙一圍,變成了炊事員。廚房裡冰櫃、電飯煲、電炒鍋一應俱全。“煮飯炒菜都是用電,既方便又衛生。米和蔬菜都是在當地農家購買的,只是肉在鎮上買,有冰櫃凍起就可以管一週左右。山區的學生離家遠,中午回家吃飯不方便,只有在學校吃。”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下午放學時間快到了,覃老師又將學生集合起來,細講安全注意事項,囑咐孩子們不要在路上逗留,小心狗咬。隨後他又護送孩子們回家,直到送出很遠才返回學校。

一位老師 一個學校 守望的是希望! 是未來!


覃老師告訴記者,像他這樣“一師一校”的村小,目前全鎮還有埡口村茶園小學、石龍村梨坪小學,都是兩個年級複式教學,總共10來名學生,教師都是年過半百的本村人,一直堅守在山村小學教學達30年以上。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社區記者 譙繼 編輯 尹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