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打到家门口,军火库不给发弹药,管理员:申请书上领导没签字

申请书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周围几乎随处可见,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可能是接触到最多的东西之一了。比方说咱们生活中要去开通燃气,要去银行办业务,要去报名考试等等,申请书几乎成了必填项。在工作中,在公司,比方说咱们要申请领取一个什么活动经费,或者是小礼品之类的,申请书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就算写了申请书,也基本上不会当场批复,而是需要层层递交,下级交给上级批阅审核,然后再继续往上报,直到负责该项事务的最终负责人完成审批之后,这个申请才算走完了它的全程。然而这种死板教条的模式有时让人头疼不已,尤其是在有些时候,军队在进行武器申领的时候,如果因为审批过程被耽误的话,那延误的将可能是整个国家的战情。

敌人打到家门口,军火库不给发弹药,管理员:申请书上领导没签字

所以后来很多国家开始改善这个曾经有些死板的做法,因为历史上,曾经因为这种申请模式酿成过惨剧。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那时候苏联和德国还并未爆发战争,但是德军没能按耐得住,率先对苏联军队发起进攻。没成想,那时候苏联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德军突然发起进攻。其实那时候的苏联,在军事实力上还没有德国强,所以,苏联前线部队被德军很快就打得溃不成军。因为前线部队离大本营距离非常远,所以后方部队派兵前往增援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就在苏联组织援军准备出发的时候,让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领不到武器,因为当时看管军火库的管理员不允许他们拿武器,理由就是因为之前他们没有写申请书上报给上级部门签字,没有上级领导的同意,他们不能下发武器。

敌人打到家门口,军火库不给发弹药,管理员:申请书上领导没签字

发生这样的情况有谁还能淡定不急眼?前线兄弟部队正在浴血奋战,而后方支援部队因为拿不到武器而迟迟不能出发,多耽误一分钟,前线就多一分丢失阵地的危险。然而当时苏联规定,如发生战争之类的紧急情况,是可以先拿武器,然后在后补手续。但是看管军火库这支部队的军官是个刺头,吃软不吃硬,这些想要拿到武器的官兵越是暴躁,他就越不给武器,并称,没有总司令的签字,绝不会发放武器。据资料记载,当时苏联对于武器管理的制度是,先由士兵写申请书,然后交由当地军级政工主官签字,然后在交到地区司令手中签字,再送到军区副司令签字,最后再由总司令做最后的定夺。

敌人打到家门口,军火库不给发弹药,管理员:申请书上领导没签字

每个需要签字的领导都在不同的地方,有的甚至相隔几个省市,等一套完整的程序走下来,恐怕等命令下达的时候,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然而结果却是,这批即将支援前线部队的苏联官兵自始至终都没有领到武器,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苏联前线阵地丢失,前线部队也几乎全军覆没。其实苏联人都是硬骨头,他们输不是畏惧打仗,也不是因为打不赢德军,而是输给了自己人,输给了当时苏联死板的制度。可能很多人在问当时负责看管军火库的那伙人怎么样了,据说他们都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如果当时看管军火库的这些官兵懂得变通一下,苏联这一仗也许就不会输得这么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