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能推翻自閉症的診斷結果嗎?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薇妮斯蒂·馬丁是一位耶魯大學的人類學家,最近,她的一本書在寶媽圈裡特別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媽媽們到底是因為什麼而焦慮,今天我們先不說,但是書中有一段話今天一定要提:

“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那樣做。”

昨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的文章中,我們談到:在自閉症康復教育的這條路上,既沒有偶像,也沒有標杆。但即便是我們明白,干預要走自己的路,也難逃一種情況:從眾效應

“大家都用的方法一定是好的,大家都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人都有從眾心理,好像變得和大家一樣,才會被接納。仔細想想,你為孩子做出的那些決定,有多少是因為“我知道我孩子為什麼需要”,又有多少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我孩子也不能落下”

就像人人都在做評估,但你真的瞭解評估嗎?

評估結果和篩查診斷結果一樣嗎?

誰都可以給孩子做評估嗎?家長可以嗎?

只有被診斷的孩子才能做評估嗎?

評估能推翻診斷結果嗎?

評估只做一次就可以了嗎?

為什麼選擇給孩子做這個評估而不是那個?

... ...

這些問題,你都有認認真真思考過嗎?還是“別的孩子都做了,我的孩子也得做呢?”

希望這8個問題,會給你解答。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01

評估和篩查、診斷一樣嗎?

他們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找醫生確認是否“生病”以前,會自己給孩子做一些測試,初步判定是否有“病”的傾向,可以說這就是一種篩查;在幼兒園,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有點與眾不同,於是用一些測試來試探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這也可以叫篩查。

這樣的篩查往往是以量表的形式呈現,自閉症篩查的量表有很多,但是篩查結果只能當做一種預警,孩子可能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一切,都是“有可能”

篩查的結果可以給家長和老師敲響孩子發育問題的警鐘,只是一種參考。當我們需要確定孩子是否真的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到醫院去找

醫生來判斷,這就是診斷。

只有醫生可以給出診斷結果,家長和老師都不可以。

那評估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評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看到孩子的長短板,為接下來孩子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評估有很多種,不同的評估側重點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02

評估結果能代替診斷結果嗎?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言語發展得很好,做了言語評估發現沒有大問題,我就認為孩子一定不是自閉症了。是不是自閉症,這是一個診斷的結果,而你做的評估只是言語方面的,並不能知道孩子在其他方面有沒有問題,所以不能通過一個評估來給孩子定性

評估是用來了解孩子某方面現階段發育水平的。反過來,即便孩子某方面發育落後於同齡人,也不能以此斷定孩子“病了”,所以評估結果並不能代替診斷結果。

03

評估結果能用來檢驗、

推翻診斷結果嗎?

很多家長第一次做評估,是因為:“我跑遍了醫院做診斷,我還是不相信,我來做個評估檢驗一下。”

有時候,孩子評估的結果顯示比較好,但是診斷卻說孩子有問題,是不是診斷錯了?

其實這走入了一個誤區:評估並不是用來檢驗診斷結果的。

我們上面的例子也提到:評估看到的是孩子能力的問題,即便孩子某方面問題不大,也不能夠只用一方面的評估立刻推翻診斷結果。

評估的種類很多,評估的方面也不只有一種。一個評估的結果很好,並不意味著孩子其他方面也沒有問題,所以評估結果既不能檢驗診斷結果,也不能推翻診斷結果。

04

只有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

才能做評估嗎?

不是的,像那些發育落後、有言語障礙的孩子,都可以給孩子選擇特定方面的評估來做。

如果孩子在某些能力上與同齡的普通兒童有差距,沒達到他那個年齡段能力應該達到的水平,都可以針對孩子的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評估。並不是只有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才能做評估。

05

誰都能給孩子做評估嗎?

家長可以嗎?

不是誰都可以給孩子做評估的,做評估的人一定要有相關專業的背景。而且不同評估所需要的專業有所不同,如果一個人告訴你:

“無論什麼評估,我都能給孩子做!”這樣說的人八成也是不靠譜的。術業有專攻,評估一定要找專業的評估師來做。

家長可以給孩子做評估嗎?

很多家長抱著這樣的想法,去學習評估。但是無論家長學的有多專業,我們都不建議家長親自來給孩子做評估。

家長作為孩子親近的照料者,在評估的過程中很難轉換家長與老師的身份,親近的人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下意識的行為,從而會意識不到孩子的障礙。而有一些障礙,可能是因為家長日常中與孩子的相處模式,而導致孩子看起來這方面有障礙。評估的客觀性得不到保障

仔細想想,是不是經常會發現,孩子在家做的挺好的,為什麼到外人面前就不會用了呢?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很自然地給了孩子提示,或者他在你面前這麼做已經成習慣了,但其實並不是真的會了一項技能,

看不到泛化的成果,所以家長或者親近的人不適合給孩子做評估。

06

評估只做一次就夠了嗎?

評估並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一次評估做完以後,我們可以看到在當前階段,孩子能力的長短板,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如果孩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當前制定的各種計劃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目前的學習能力,那麼就是時候做一次新的評估了。

評估到底要多長時間進行一次呢?

不同類型的評估有不同的要求,兩次評估間隔的時間需要根據孩子的能力發展程度做相應的調整,孩子不同,也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

但是評估也不是考試,不需要特別頻繁的做,一切都以孩子的進步為準。

07

只要是評估就都要做嗎?

不是的,現在市面上的評估種類非常多,用於評估孩子能力的方方面面,有評估智力的、評估語言的、評估學業、生活、行為、心理的,等等。

所以,我們在為孩子選擇評估的時候,要有所側重,選擇當前孩子最需要的,有針對性的評估才能幫助孩子在某方面繼續學習進步。

08

大家都做評估,評估真的重要嗎?

評估真的很重要。

“沒經過評估就制定 教學計劃都是耍流氓。”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接受能力不同... ...世界上就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所以需要的教育也必定有所不同。

老師不能單憑經驗就來斷定“這個孩子這麼教!”“那個孩子那麼教!”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評估用數據說話,每一個孩子的問題與起點都看得見。

我們總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評估就是幫大家找到那個“合適的”,然後才能說,給孩子最好的。

但做評估不是跟風,記住我們給孩子做評估,不是因為大家都做我們就做,而是因為:我明白孩子真的需要。

◆ ◆ ◆ ◆ ◆

為了以後快速找到恩啟

請儘快星標“恩啟特教平臺”吧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你 可 能 想 了 解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點擊關鍵字即可獲取)

問題行為 | 攻擊行為 | 自傷行為

刻板行為 | 課堂問題 | 情緒問題

自理 | 如廁 | 挑食 | 刷牙

言語 | 社交 | 強化 | 注意力

康復 | 入學 | 技能倒退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评估能推翻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吗?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恩啟社區APP”-孤獨症行業資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