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打罵,爸爸的這4種行為更傷害孩子,趕快制止

在我國一說起教育孩子,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媽媽的責任,殊不知,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或許更加深遠。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有20%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另外80%取決於他的父親。

有些父親脾氣比較暴躁,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耐心,看見孩子犯錯總是忍不住對他大發脾氣;但是還有一部分父親,他們從來不會對孩子打打罵罵,你以為這樣才是好父親?其實未必,父親如果有這4種行為,比打罵對孩子的傷害還要大。

1、喜歡否定孩子:

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是“批評式教育”,孩子不管做得對與錯,都會用批評的口吻去否定孩子,其實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孩子從小缺乏是非觀,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大人的肯定,如果他做對了請給他一個讚賞;如果他做錯了,那麼幫他分析原因,講明白緣由,而不是把“你怎麼那麼笨”、“你怎麼這麼沒用”等字眼掛在嘴邊。

比起打罵,爸爸的這4種行為更傷害孩子,趕快制止

2、總是在玩手機:

這點不僅體現在父親身上,也包括孩子的母親。因為近期網上關於父母一心玩手機,而導致孩子出意外的事件頻頻發生,雖然說手機是我們現代人的必需品,但是再重要也比不過孩子的生命重要。

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名義上是在陪伴孩子,其實只是身體在孩子身邊,心思全部放在了手機上面。很多孩子抱怨說:“爸爸媽媽愛的是手機,不是我”。

其實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孩子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他們在最需要親人陪伴的年紀得不到應有的愛,時間久了有可能出現孤僻、自閉的現象。

3、總是跟妻子吵架:

都說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愛媽媽,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的爸爸經常跟妻子吵架,甚至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久而久之,他們也會效仿父親的做法,變得暴躁、喜歡打人,甚至由於家庭的不和諧導致孩子自閉、自卑。

比起打罵,爸爸的這4種行為更傷害孩子,趕快制止

4、下班不回家:

在很多爸爸看來,照顧孩子是妻子的事,自己只負責賺錢養家。其實這樣的家庭對孩子而言,跟“單親家庭”又有什麼區別。孩子從小缺乏父愛,即使父親在外面賺再多的錢,但在孩子成長的年齡卻缺失了做父親的職責,這樣對孩子也是極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