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內容提要】毛公鼎銘"亡不閈於文武耿光"句中"閈",與閉同,通闔。闔,共也,合也。"耿",久也,恆也。從根底上考求,則閟閉同聲同義,闔閈同聲同義,兩兩皆可互訓。閉或為閈的轉寫誤乳字,因閟字存,則後人以為閟閉同義,則訓聲為必。闔,從門盍聲,盍亦表意符。盍,從大從皿。訓為覆蓋。若頭之盔罩於頭上,若簋之蓋合於簋上。故盍,合也。門以合,則亦閉門也。許說段註釋闔為門扉並不通也。

【關鍵詞】毛公鼎,銘文,補釋,訓詁,許慎,段玉裁,王國維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毛公鼎 存一代文字之驕傲

毛公鼎自清道鹹年間出土,向為世人矚目。文字之多,存世器中無出其右者。銘文連重文合文共計四百九十九字,此皇皇鉅製,實補三代尚書之缺。一時學者競相考釋,自清至民國乃至今日,代不乏人。

鹹同年間,陳介祺獨佔秘藏之近水,先發鑿空之功。後徐同柏、吳式芬、孫治讓、吳大徵等名宿競相考論,各有所得。清末民國間又有王國維、郭沫若等金石大家先後參與多所創穫,使銘之可讀者迨已十之八九。建國後,陳夢家、於省吾、董作賓、唐蘭、高鴻縉等學者或承前說,偶有新論。之後毛公鼎研究熱漸退,蓋學者以為先輩鴻儒已然窮盡,再深研索隱亦難摘碩果,故後之研討可觀者甚少。

然哲以為,毛公鼎銘文籀釋考論未可言窮盡矣。毛公鼎器主或與出土銅銘中的宰屖父、伯屖父為同一人,生活的時代絕非在宣王世,而應在懿孝夷之間。鼎文毛公乃歷宣時期司徒毛公仲山父、宣幽之際太師卿士毛公皇父之祖。以師詢鼎銘文歷

日作參訂,毛公鼎的年代似可定為周夷王元年,可糾郭沫若定毛公鼎為宣王器之繆。

它如句讀、字釋尚有錯者,學者往往亦沿襲舊說。又見流傳之銘文多以問號補難籀字,釋讀徑庭者亦比比皆是,逐一指錯而又甚為不堪,是故小子哲不吝孤陋寡識,率爾操觚,先後作《毛公鼎銘文籀釋考論》《再論毛公鼎的年代曁器主名釋讀》二文,以求對毛公鼎的研究成果能更加的完備,以改正一些錯誤的舊說。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毛公鼎銘文

回檢前述二篇舊作,自覺所論基本觀點和所徴史實大體無錯,可謂能深入堂奧,發前人所未發。尤其在毛公鼎銘文釋讀方面,因用心最力,亦頗有新獲。如"虩隌上下喏否"句,哲引《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句,釋得"虩"後一字為"隌",能跋先哲未明處。亦指明王靜安釋句首二字為重文虩虩許許之誤。

又如"庶民實,毋敢龏櫜,龏櫜乃敄鰥寡"句,哲引周禮膏物注云:膏當為櫜。蓮芡之實有櫜韜。釋讀銘文為龏櫜。指供給蓮芡之實以代替苞谷之物。迨指以非主糧供給百姓為口糧,故下文才有"龏櫜乃欺侮鰥寡"之說。此說蓋已得中要旨,能使讀者理解文意不再有窒礙處。它如前人在銘文句讀、字釋尚有錯者,逐字逐句糾正處亦尚不少。

雖如此,然學無止境,對銅銘釋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竟全功,存疑存惑甚至錯誤處,亦在所不免。

學問之徑,在於不斷自我學習自我否定中長期累積而成。學問之得,則有時卻在偶然處。

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論: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氏的三境界說,猶如佛陀的漸修、苦行、頓悟三階段,是個極妙的互注。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王國維先生

如對毛公鼎銘文中"亡不閈於文武耿光"句,對"閈""耿"二字的註解,前人所說中旨的甚少。閈,說文釋為里門,段注為閭,亦里門之意。王靜安引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而不加解釋。哲囿於所識,又無新的發現,只能勉強認可王釋似可從,然內心還是耿耿。

又如這"耿"字,還是自己名字中的一個,但查前人所釋,多作"光明、剛直"諸解。解釋與字義顯然並不是很相符,又苦於找不到更好的釋讀,心中自不免泱泱。

因前些日子撰寫《師毛父簋曆日考證曁相關史實蠡測》一文,收集史料時,留意到自2007年出土於陝西省韓城市梁帶村遺址的鄧簋。其銘有"身皇剌侯迺閉朕毛父用辛祀"句。哲考證後,認為其中的"閉"字當作"闔"解。於是豁然洞開,認為毛公鼎銘文中的"閈"字和"閉"字通,亦當作"闔"解。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鄧簋銘文拓本

鄧簋銘文首句比較難懂,哲用白話解釋下:這句話意思是名叫"身"的皇烈侯和我祖"毛父"共同在辛日用祀。迺,乃也。閉,闔也。闔,合也,共也。雖然"身"為何人尚不可考,但器主鄧稱其祖為"毛父"是無疑的,而"毛父"是成王時期的毛公專稱。可推鄧是師毛父子孫中的某個,派氏為鄧。

因許慎對"閈"字解釋不清,段玉裁註解又改許文原釋為閭,認為許慎所闕言為閭,解"閈"為里門。故後之學者頗有些茫然。而許慎說文中,釋"閉"為"闔門",又釋闔為閉,又釋閟為閉門。可知闔閟閉皆可轉註互訓。許慎釋"閈"下所缺字,恐是闔字,段注改為閭,字義偏失,造成後人不可理解。

"閈閉"二字內有"才幹"字元構件,雖然段說"才"是象撐拒門之形,非才字。拒門用直木如杵然,段說是午字,杵省也。認為此處有轉寫失眞之虞。哲亦以為然也。不過以"閈"字形訓來說,閈與閉形似,內中"幹"亦象形撐拒門之物,類木製杆。此處二者皆象形門被內插,字義顯然是閉門。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說文解字注 書影

許說段註解釋閭為裡門,本沒錯。只是今古文有別,後人不大好理解。此處"裡"非後世道里之裡。周制,二十五家為裡。周禮: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其後則人所聚居為裡。不限二十五家也。段注: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群侶也。

哲以為,門,戶也,家也。呂,伴也。從人之呂則指人之伴侶也,從門之呂則是群居之門戶也。故可知閭是指比鄰所聚居之門戶。亦可知許釋閉為闔門,即闔家也。

吳王公子光改名闔閭,後人多不解其意。以哲觀之,其志大矣。闔為形容詞時,有總共的意思,如《漢書·武帝紀》記載"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故而,闔,合也,和也,共也。闔閭,則有和合閭巷之群黨之意。比而言之,則是聚合千門萬戶於一家,故知公子光有為天下霸主之心。

舉凡華夏先民言語文字之進程,皆由象形刻符指一意而始也。初民無文,蓋學皆在王官矣。古聖賢約言成文,為之敷形別聲而為字。逮至於商,則有典有冊。俟夏廷雅言成熟,則形聲字遂生,而商廷巫貞專精其術,猶發展轉註、假借造字諸法,於是文字大備矣。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倉頡造字

史傳嘆造字之奇功:"鬼夜哭焉"。然文字精進,非一時之功。殷因於夏尚質,周因於殷尚文。至周,則文字精進不知凡幾,然要言不脫四體二用之法,以作雅言詩書之用。

文字大備後,則詞彙越加豐富。文字的解釋也變得容易多了,可以由各種方式。解釋字義稱訓詁。關於訓詁的方法,前人總結有聲訓、形訓和義訓等數種。哲多喜歡形訓和義訓兩種,聲訓法雖也用,但比較謹慎而已。

歷經商湯放桀、周革殷鼎,幽王亡周,及王子朝、毛召之族奉周典籍奔楚,則典籍放散、史官下移、王學下野。所謂殷士放散而食於方術,周官下野則演為百家;故上廷之形聲造字諸法,也散播方國,以致諸國之文每每結字各從方言聲旁,假借恣行。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姬朝像-王子朝、毛伯得(老子)奉周典籍奔楚

中華詞彙之豐,稱冠宇內,可知源遡於方國之聚辭。今日頻見出土之清華簡、上博簡等戰國文字,大體為方國流散之俗寫抄本而已,然方國俗學不及王官之學顯然,今學者將之對勘諸經諸子,每見同句等義然而參差其辭。其文字多有假借、諧音、別字等,流變萬端。

舉凡一例,如"迺"字,今讀音為nai,字義亦是乃。金文裡,字形從由從之,篆文隸為從之從西。然以造字法追溯,讀音必不為nai,古音或為si。事由之乃其字義,則音或為事聲。雖篆文隸作迺,以形聲法求,則音也若西,不可能讀作乃聲。況古人釋字義,從無有以同音字以訓之法。蓋戰國秦漢時劇變,當時人認知古文已有誤讀現象,皆因王官下野,文化傳承上有了斷層。

義訓法中,唯同義詞互訓堪能大用。古之詞彙多見覆合同義詞,以此來訓釋字義,十有九中。如美,好也;高,大也;天,氣也;嗣,繼也;相,助也;協,和也。以毛公鼎之"閈"字言,若理清了其與閉字同源同義,則可順而釋解:閉,合也。當然"閉合"這一複合同義詞或後出,則可訓為:閉,闔也。

哲以為,從根底上考求,則閟閉同聲同義,闔閈同聲同義,兩兩皆可互訓。閉或為閈的轉寫誤乳字,因閟字存,則後人以為閟閉同義,則訓聲為必。闔,從門盍聲,盍亦表意符。盍,從大從皿。訓為覆蓋。若頭之盔罩於頭上,若簋之蓋合於簋上。故盍,合也。門以合,則亦閉門也。故知許說段註釋闔為門扉並不通也。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老子像贊_老子就是佐助王子朝爭位失敗後奔楚之毛伯得

又如"耿"字,甲骨文無,金文見於毛公鼎、禹鼎。按說文耿,耳著頰也,從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從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為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為誤。

哲以為二人皆誤也。凡書有四體二用,形聲實其多矣。

稽古先民初造字,無非象形、指義、會意耳,俟形聲法出而字焉大備,然亦不脫初三體也。象形、指義、會意之用亦各有其法,即若形聲之法亦有六等也,唐賈公彥疏辨之甚詳矣。有左形右聲,如江河類。右形左聲,若鳩鴿類。上形下聲,若草藻類。下形上聲,若婆娑類。外形內聲,若圃國類。內形外聲,則若闅辮戚贏之類。

若"耿"字,實為右形左聲,從亙從火。亙,甲文從二從日或月。二表意天與地,合文意指日月永懸於天地間億萬年。本義為綿延,持久。亙為恆的初文,《國語·越語下》:因陰陽之恆,順天地之常。恆引申有規律,法則之意。金文"耿"字聲符寫作"巨"形,蓋意為日月沿軌跡在天地間永恆運行。故許說段注云從耳者,皆誤也。

《尚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以二句對讀,知耿乃形容光者,故杜說亦誤。毛公鼎:「亡不閈於文武耿光」。禹鼎:「敢對揚武公丕顯耿光」。此處"耿光"乃指永恆之光輝。又若耿耿於懷,耿耿不寐,耿介,耿直等,耿皆可作持久,綿長之解。

綜上所述可知,"亡不閈於文武耿光"句中"閈",與閉同,通闔。闔,共也,合也。"耿",久也,恆也。整句話的意思是"相率來歸之(原先)不來朝聘的方國,現在他們沒有一個不共聚在周家王廷,沐浴在文王武王的永恆光輝照耀之下的。"

毛家小子天哲寫於浙江金華

二〇一八年九月六日稿

毛天哲:毛公鼎銘文補釋二則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