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40年前

安徽一個普通農村

留下的18枚鮮紅手印

引發的連鎖反應

最終成為一場

惠及億萬農民的改革浪潮

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小崗村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契約(資料照片)

40年後

費縣馬莊鎮上合村

這張按滿紅手印的會議記錄

讓村集體資產多了776畝土地、現金63萬元

重新發包後

每年村集體將增收30萬元

實現了經濟薄弱村的華麗轉身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市水務集團派駐費縣馬莊鎮上合村第一書記

推動這次清產核資工作的正是這三位年輕的第一書記:陳東明(右二)、孟飛(右一)、高輝鵬(左一)。

陳東明、孟飛、高輝鵬三位書記分別出生於1989、1990、1988年,工作幹勁足、激情足,其中陳東明、孟飛兩位還是部隊退役軍人,面對清產核資工作中的重重困難,靠的就是這股年輕人的幹勁、軍人的韌勁。

費縣馬莊鎮上合村是筆糊塗賬

村莊自2005年開始建設第一批板材加工廠,村班子承諾5年不收取承包費用,5年之後未及時收取;村集體部分未承包到戶的土地被個人侵佔、建廠,集體土地管理十分混亂。

入村一個多月的時間,三位第一書記就走訪260戶、923人,“我們多少年都沒分過地了,集體那麼多土地,都被個人白佔著”“這個事你們管不了,你們就是下來走形式,兩年就回去了”“現在哪有真事”之類的聲音不絕於耳。

面對質疑,第一書記沒有反駁,而是以紮實工作來贏得民心。通過調研,第一書記把清了脈,決定從統一思想上發力。第一書記多次召開村“兩委”及黨員大會,成立尚莊村清產核資工作小組,確定“主題黨日”,不斷開展“第一書記上黨課”活動,講政策、講產權改革,做足了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

思想認識再提高

多次召開不同範圍的村黨員會議,摸清實情。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宣傳引導再跟進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推進力度再加大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所有決定一致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清繳工作組全天在服務中心二樓收繳欠款,收款嚴格遵守鎮經管站財務收支程序,由村會計填寫收據,欠款由鎮經管站工作人員代管入賬,村兩委不接觸任何錢物。

十年賬目未清理,一朝核算難開展

土地清繳工作牽扯方方面面利益,村“兩委”班子年齡普遍較大,大部分村幹部缺乏工作的韌勁,多年積攢下好多糊塗賬,清產核資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在費縣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馬莊鎮黨委為配合三位第一書記工作專門成立尚莊村清產核資工作小組進駐尚莊村,縣委組織部也多次到村指導工作,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終順利完成清產核資。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前期走訪,逐戶動員

第一書記以工作實績贏得民心

第一書記整合160多萬資金用於民生基礎建設,先後投資130萬硬化道路2.1萬平方米,投資12萬安裝高標準太陽能路燈60盞,投資約13萬元提升改造黨群服務中心;整合90萬資金投入村集體增收項目,其中,投資30萬元新建6畝藕池,投資60萬元新建廠房對外出租,兩個項目預計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9.6萬元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硬化後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硬化前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邀請醫務人員到村義診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救助貧困戶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治理涑河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提升社區服務中心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新建藕池 增收2.6萬元

一年時間從窮光蛋到年收入近40萬元,費縣這個村莊發展的背後……

新建加工車間已完成前期手續,預計每年增收7萬元

從不信任到主動配合

從不理解到主動幫助做工作

正是由於

村民看到了第一書記的努力和村裡的變化

才促成了

這一枚枚紅手印

換來村集體增收的一段佳話

徹底解決了多年遺留的土地承包亂象問題

摘掉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舊帽子

【來源 無線臨沂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