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最近大家吃瓜愉快吗?

少女下班换乘两次地铁,都能听到身旁的男男女女在讨论张丹峰和毕滢。虽然话题的开始可能有人对他们不太了解,眼看着拿手机搜了一下,很快就会义愤填膺地加入讨伐小三的行列。

国人有多恨小三,之前少女也写过一篇《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捉奸和打小三》。除了窥探他人隐私的快感,“打小三”这事其实是在向外界炫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仿佛骂得越凶,自己的道德指数就越高。”

真的是这样吗?

在言语上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就能肆意把别人踩在脚下?如果说小三是恶,那打恶人是不是恶?所以善恶的定义是什么,善恶之间又有多大的距离?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台湾最近与HBO合拍了一部名叫《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电视剧,从一个虚构的无差别杀人案出发,就在试图跟大家讨论人性善恶边界的问题。

这个剧的立场引发了很多讨论,比如说对于“废除死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看法。

这个剧的主创也许表达的观点不太一样,但它拍出来,并不是为了让大家认同,而是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现存社会问题的讨论。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开播过半,豆瓣评分一直稳在9.3,很多人看后都说它可以预定今年的金钟奖。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所谓“无差别杀人”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杀人案件,也被一些媒体称作“一个人的恐怖主义”。

它得名于2008年6月8日发生在日本东京秋叶原的杀人事件,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曾有类似案例,还有人曾统计过,在2004-2013年的十年间内地发生过无差别杀人案38次;2012年至今,仅台湾地区就发生过6次以上。

剧里的角色李小明,就在某电影院制造了一起9死21伤的“无差别枪击杀人事件”。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把屠刀伸向手无寸铁的平民,特别是妇孺,无疑比“小三”更能引发全社会的谴责和讨论。

和类似的社会案件一样,相关新闻下面少不了这样的一些评论。

“我们不想知道他之前发生过什么,请立即死刑。”

“无良媒体又在吃人血馒头”

“杀人犯的家属为什么还不出来道歉赔偿?!”

“律师为什么要给这样的人辩护,是想钻法律空子让他们逃脱罪责吗?简直唯利是图道德败坏!”

更有甚者,会将愤怒付诸行动。

李小明家面店的玻璃被砸碎,门口被堆满垃圾。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最惨的就是李小明的代理律师王赦,被当街泼了一身屎,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还被网友叫作“屎尿人渣代言人”。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甚至妻子也不理解他,扬言如果他再接着管下去就离婚。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因为确实由于李小明的所作所为,至少九个家庭瞬间破碎。

即便两年过去,其中一位遇难孩子的妈妈宋桥安一直没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她性情大变,待人宛如行走的冰山,脾气也变得像随时爆炸的地雷。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她白天把自己锁在工作中,晚上回家用酒精麻痹自己,常常与丈夫争吵,忽略女儿的成长,甚至忘记女儿的生日。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她恨李小明夺去了儿子的生命,也恨自己因为出去接电话谈工作,没能在案发时陪在儿子身边。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电视剧让我们站在了上帝的视角,才能看到众生皆苦。除了九名遇难者背后的家庭,李小明自己家也风雨飘摇。

杀人偿命,李小明会判死刑自不必多说。他的父母和妹妹也要跟着活在杀人犯亲属的阴影之中。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案发后,李小明的家人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李小明在狱中也闭口不言,并拒绝了家人探视。受害者家属与外界舆论对他们“逃避责任”的行为感到更加愤慨。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其实李小明的父母在第一时间曾经想要道歉,并打算把维持生计的面店卖掉,赔付给受害者家属。

可面对群情激奋,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他们也在自责与反思,但始终没有答案。如果他们能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差错,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原本的面店被迫关张,父亲终日借酒消愁,母亲靠卖粽子养家又怕被认出,脸上被口罩捂得红肿也不敢取下。

妹妹从大学辍学,后来被妈妈拉去改名,强行断绝了往来,希望她能找份工作,有个新的开始。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然而死刑真的是遏止犯罪的最佳手段吗?或者说,死真的是对恶人最好的惩罚吗?

虽然在现有的社会文明程度下,确实不适合“废死”,但很多案例表明,很多诸如李小明这样的杀人犯,杀人的动机之一就是自己不想活了。

死对他们来说并不能产生任何震慑作用。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本我(原始欲望)、自我(现实行为)和超我(道德约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而无差别杀人犯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处在社会边缘的人更容易受到社会结构变化而导致其本我和超我产生巨大冲突,从而产生危险的人格。

由这些分析来看,除了自身的因素,产生杀人的念头并诉诸行动,不得不说也确实跟社会大环境有关。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关爱社会边缘人的原因之一,帮助他们并不应该浮于一场作秀,本质上也关乎到我们自己的生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比起杀人犯,精神病患更容易受到大众的抵触、偏见甚至歧视。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精神病患就是潜在的杀人犯,是“定时炸弹”,是社会最不稳定的部分。

而且他们不但有攻击性,还受法律保护,“精神病杀人等于白死”。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人们不但反对在自己的社区建造精神康复之家,如果自己的亲人被查出患有精神疾病,也会跟着觉得羞耻。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误解和抵触,本质上源于无知。

其实在伤人的案件中,只有5%的犯人有精神疾病,而且这5%极少数会攻击其他人,大多数是会攻击他的家人。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媒体作为大众信息的传播载体,无疑应该承担更多的普智责任。

然而在充满争议的话题面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有良知的媒体能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稍有偏差,便会加深大众的误解。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宋桥安本人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很清楚这一点,但有时候为了提高收视率,也不得不想办法吸引观众眼球。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但是她清楚媒体的底线是绝不能突破的。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如果媒体都不能够自律,让大众保持理性就更是妄想。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很多人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拍得很现实。可影视剧里表现的现实,在真正现实的恶面前,还是略显理想。

现实中,更多的恶发生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一边让幼小的孩子做童模,拿孩子当摇钱树,一边虐打孩子的父母。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一边作沉痛状,一边问需要灾后心理干预的消防员“你和那个战友关系好吗”“你会自责吗”“你想救他吗”,这种匪夷所思问题的董倩。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还有前几天微博上的一个热搜—#王晶晶遭遇校园暴力事件#。

只是因为同桌开了一句玩笑,说王晶晶“一个杯子要三百万”,不知道被谁夸张发到了学校贴吧,自此王晶晶就莫名其妙成了学校的“神女”,成了全校的羞辱对象。

“小学就整容”“炫富”“滥交男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她的私密照片也被曝光到网上,她的同班同学甚至以此为名目,向前来围观的校外人员收取“门票”,还有女生假意来与她交朋友,背地里一边全程“直播”,一边笑她“愚蠢”。

除了言语羞辱,王晶晶也遭到了肢体伤害,有陌生人来扇了她十几个耳光。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她原本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退学,抑郁,甚至试图自杀,幸而之后她复读后考出了家乡,才暂时摆脱了被妖魔化的悲剧。

即便她后来把贴吧吧主告上了法庭,却依然不知道去恨谁。因为在这场事件中,参与的人太多,而且大多数可以说根本与她素不相识。

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大多数时候,网络上跟风的评论者也并不是在关心事情的真相,只是想找地方发泄一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就像剧中教授语重心长的那句话

“不要挑战人性”

因为人性从来经不起任何考验,永远无法知道人心能崩坏到什么地步。

我们与恶的距离,从来都只是一念之间。


豆瓣9.3,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