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底足特徵?

蝶戀花一夢蘭亭


宋瓷的範圍太大了,如果不分窯口,這個問題幾乎無法回答。

手邊上剛好有幾件無爭議的宋瓷碗,拍了幾張照片進行分析對照,可以找出幾個共同特徵,掛一漏萬,不代表其他窯口,特別是五大名窯。感興趣的藏友可百度一下不同窯口,會有很多進一步的解釋。

圖一:宋白釉花口小盞;

圖二:宋白釉花口小盞;

圖三:宋白釉小碗;

圖四:宋白釉小罐。

這三個小碗和小罐的共同特徵:施釉不到底,圈足裸露,但圈足修胎規整,圈足外牆垂直,內牆外撇成斜角,這樣手指捏著圈足拿不起小碗。還有一個特徵是這三個小碗圈足都有墨跡。宋人愛在碗底寫字,但這只是一個輔助特徵,並不能代表所有宋瓷碗。

圖五:宋吉州窯琥珀釉小碗。

基本具備上述白釉宋瓷的特徵。

圖六:北宋鈞窯碗

宋鈞的特徵比較明顯,胎施醬色護胎釉,圈足裸露,修胎規整,內、外牆均垂直,手指捏著圈足沿可以拿起碗。圈足內多施一點釉。

圖七:唐代青釉碗,玉璧底。

圖八: 元代青花(民間青花,不值錢)小碗,圈足無釉,修胎粗糙,圈足沿呈外斜坡,最重要的一點是底足中心有個修胎留下的小乳突,這是很多元瓷,包括元鈞的底足主要特徵之一。可與宋瓷比較鑑別。

當然,宋瓷涵蓋太廣了,以上僅侷限到很小一部分的宋瓷底足特徵,個人經驗,總結一下與藏友分享,歡迎點評。










卓然堂


宋代瓷器的底足,這個問題比較大,窯口不同,修足也不盡同,但是,有一個原則,要和器物一樣,簡單,穩重!北宋時期,深圈足外撇八字,墊燒,代表窯口,湖田窯!滿釉支釘燒,代表窯口,臨汝汝窯!寬足牆,底足施釉,足牆底部刀削刮釉,代表窯口,河南神垕鈞窯!此階段各窯口修足總體來說,還略粗疏,但,到了南宋修足有明顯的簡捷和規矩,大多足牆薄,淺,利索,象建窯,定窯,龍泉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等,無法一一綴述,據有關資料顯示,此時的窯口眾多,百家爭鳴,有數千之多!但,總的來說,此時的胎,釉,修足都好於前代,有著長足的進步!











玉隨人生


宋時鈞瓷的底足特點:1、底足不漏胎,可見麻將色的護胎釉包裹。2、部分器物外底有陰刻的一到十的數字,另有刻有宮殿稱謂和御題詩的均屬清代工匠所刻。3、有的器物口沿因型制因素在高溫下產生釉水向下流淌形成很薄的釉層,甚至幾乎可見胎色,固有紫口鐵足之稱。元時期的器型基本延續了宋朝的器型,底足略有變但是不大,就是足壁略有內收增厚。謝謝

0


雅趣藝張


這個也是宋代的,你如果能說出它的身世,說明你知識很豐富,太有才了[捂臉][捂臉]











小嬌初嫁了


請高人掌掌眼,北宋茶盞真品。值多少錢?









手機用戶6567517213


底足特點,唐平,宋直,元削足


雪松145028337


別老是做大頭夢的節奏!只因為有大量假貨、和地雷等著大家呢,其中無真品!發圖上來的也無真品,遠離貪慾、才能平安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