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中華姓氏半數以上源於河南這個地方

真不知道,中華姓氏半數以上源於河南這個地方

我國姓氏的產生,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伏羲氏。

伏羲一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帝王世紀》載:“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伏羲氏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漢代班固 《典引》曰:“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莫不開元於太昊皇初之首。”

中國的每個姓氏一旦形成,後來便代代相傳。宋朝劉恕《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因此自古認為,“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姓的產生、發展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舊石器時代過後,中國進入了母系社會,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以及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因此,姓的形成與女性分不開。

”姓”字是“女”和“生”二字組成,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說文解字》說:“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姓生。”《通志·氏族略》說,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進入父族社會後,人就大部分跟父親的姓了。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姓即氏,氏即姓。

我國姓的來源主要有:以氏為姓,以國名為姓,以邑名為姓,以鄉、亭名為氏,以居住地名為姓,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以技藝名為姓,以諡號為姓,因賜姓、避諱而改姓。此外,姓氏來源還有許多,如取父姓和母姓合成複姓等。

真不知道,中華姓氏半數以上源於河南這個地方

商丘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三皇之首燧人氏曾活動在這一地區,五帝之一的顓頊遷都於此,帝嚳建都於此;傳說倉頡曾在商丘造字,商丘有倉頡墓;遠古的商地、商族及其以後的商國都在商丘,後來商朝的第一都——亳也在商丘;商朝宰相伊尹是商朝的奠基人,商丘有伊尹墓;商丘是春秋戰國時的宋國……這些都是姓氏產生的重要元素。

據學者研究,中國有1萬多個姓氏,因帝嚳及其後裔產生的姓氏就有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複姓460個,遍佈海內外。

因商地、商族、商國和商朝以及商朝帝王、王臣產生的姓氏也有許多。微子啟君宋後,商丘成了宋姓之源,而且因微子啟和其弟微仲及其後代產生的姓氏也有80餘個。

除帝嚳後裔外,有據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還有葛、虞、陶、陳、田、桑、甾、犬、火、睢等。

真不知道,中華姓氏半數以上源於河南這個地方

商丘熵文化景區的三商門

漢民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59個;在《百家姓》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於商丘。

臺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10大姓氏中,有7個姓氏“根”就在商丘。

姓氏中,朱、傅、宋、葛、湯、虞、華、龍等千餘個姓氏的“根”在商丘。

2008年4月,世界戴氏宗親1000多位代表來商祭拜微子啟公陵祠和戴公陵。尋根拜祖大大提高了商丘是天下宋、戴、牛等姓的發源地和祖籍地的知名度。2009年3月30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偕夫人陳萬水女士一行,來商丘微子祠墓為始祖祭拜上香,恭讀祭文,宋楚瑜先生又揮筆寫下“敬天法祖,慎終追遠,宋門家訓,忠孝節義”十六個大字。

商丘是多個姓氏的中華兒女創造輝煌的地方。幾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到底居住過多少姓氏的人們,已無法查考和統計。有的姓氏雖不源於商丘,但其姓氏精英在這裡創造的耀如燦星的輝煌彪炳史冊,一直閃耀在歷史的天空。擇數那些在商丘為中華文明增輝添彩的星辰,不禁令人為中華文明的偉大而驕傲,也為商丘歷史文化的光輝燦爛而自豪,其後人也將他們作為祖宗。 (劉秀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