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就該爛到肚子裡?算了吧,這樣會讓孩子崩潰的

秘密就該爛到肚子裡?算了吧,這樣會讓孩子崩潰的

01

在今天文章的開頭,我想先和大家肅清一個觀點。

過去我們的文化裡,總是認為嚴守秘密的人才是靠得住的人。對於他人的秘密,該如何保守秘密或者處置,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覺得學會處理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學會該怎麼處理自己的秘密,安置妥當自己的情緒。

這個問題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少人可能都聽說過身邊突然有人自我終結生命,常常是震驚後才知道是對方是長期抑鬱症患者。

我曾經聽到一個講書人,講書時談到抑鬱症時,他認為不少抑鬱症患者都是由於過度為自己考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度體會自己的感受,才會患得患失,總感覺到自己被別人辜負,周圍世界對自己不公平。

我覺得這個說法可能只是抑鬱症患者一部分的原因,並不是所有人得病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

但我的確有醫生朋友告訴過我,抑鬱症如果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最終的結果,確實逃不掉自我終結。可見其危害是極大的。

我也在生活中,親眼見過由於被內心沉重的秘密,壓垮精神防線導致崩潰的同學。

可以說,原本這位非常非常優秀的同學,最終還是被自己的秘密,壓到被動走入了思想死衚衕的地步。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兒。有時候想一想,成人面對沉重的秘密和壓力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不少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人要守住自己的秘密。可在孩子思維能力尚未達到一定程度,還不能分辨哪些秘密需要保守,哪些秘密需要及時說出和及時解壓。

就只能一股腦壓在自己的心底,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塞緊瓶蓋的玻璃瓶。最終有可能因為壓力過大,瓶體崩毀。

而一些聰明的家長,能在孩子願意接受幫助的時候,在瓶塞處扎一個小洞,然後用自己的耳朵,在這個小洞上傾聽,讀懂藏在這些秘密背後的恐懼。讓孩子平穩的釋放這些情緒,真正給孩子足夠的安慰,才能讓安全感真正的建立在孩子的心中。

該如何智慧的發現孩子面對壓力時的不良狀況,懂得哪些是自己引導與幫助才會有效,這可能真的是做父母的人,最該學習的技能。

等到孩子成人後,有了足夠的心理承受力,能夠獨立的面對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才會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當然這裡說的“人生贏家”,不是以我們常說的有車有房、有家有娃、名利雙收這類外在的評判做標準。

而是能夠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逆境中打敗挫折,能夠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更好地和自己相處的“人生贏家”。

02

就像馬上就要過11歲生日的小男孩奈德,最近就遇到了一些心事。

秘密就該爛到肚子裡?算了吧,這樣會讓孩子崩潰的

幾年前,奈德的媽媽得了風溼病,整日坐在輪椅上,每天平靜的沒有一句多的廢話。每次只有奈德在她身邊的時候,她才會有那麼一小會兒溫柔和親切。

奈德爸爸是個牧師,人緣很好。前些年,有不少人來看奈德媽媽,可現在來探望的人,都越來越少了。

原因奈德當然也知道,因為有次,他聽到媽媽懇求爸爸,請幫忙推掉那些前來探訪的人。

媽媽就這樣每天在沉默中,從早到晚的度日,爸爸又忙著安慰更多需要安慰的人。奈德除了有兩個好朋友以外,似乎也沒有什麼生活裡的驚喜。

他們住在幽靜的鄉下,其實本來可以住進牧師公寓,可媽媽不喜歡嘈雜的城市環境,於是爸爸就選擇住在這棟爺爺奶奶留下的老房子裡。

在奈德的眼中,平時在家裡話不多的爸爸,還是很愛媽媽的。

至少每天早上,爸爸出門前幫媽媽梳頭。他會很認真地將媽媽的長髮編成辮子盤在腦後,這項每天完成的工程,在奈德眼中還是很複雜的。

有一天,清晨下樓的時候,從他媽媽半開的門縫中,看到了爸爸正在專心致志地給媽媽梳頭髮,兩個人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奈德心裡能感受到父母的相愛,對每天生活過於平靜的奈德來說,的確是件能增加安全感的事。

當然,除了生活不是那麼太方便,住在鄉下最開心的,莫過於轉身出門,就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只可惜現在這個房子太老了,經常會出現漏水以及各種故障。

爸爸的收入很有限,總不能把房子的設施修復的完好無損。有時候爸爸媽媽,也會討論一下搬家去城裡住牧師公寓的事,但似乎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這一天,當記者的舅舅,不遠萬里來到奈德家。

奈德發現,媽媽表現出的燦爛眼神比自己都開心,這對不能自由行走的媽媽來說,還真是不多見。

與奈德家裡唯一保持郵件通信的就是舅舅。舅舅因為到世界各地採訪,所以長年在路上,寫郵件發來給媽媽。

舅舅一直也很關心外甥,每次給自己姐姐寫信的時候,都會單獨給奈德寫一封短信,給這個男孩分享自己在奈德這個年紀時那些有趣故事。

奈德聽到媽媽激動的對舅舅說:“謝謝你在信裡給我講了那麼多外面的世界。我彷彿也走遍了世界。”

奈德看到媽媽的眼神裡,閃現出的那種光芒,真讓人羨慕。那一刻,奈德甚至期待自己也有一個弟弟或妹妹,看得出來,有兄弟姐妹的人感覺完全不一樣。

很快就到了奈德11歲的生日,往年舅舅送給奈德的大多是一些世界各地的小古董做生日禮物。

奈德說不上很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但是這一次不同,舅舅竟然送了一把神氣的氣槍給奈德。

這是一把可以打傷人的氣槍,奈德爸爸看到後,立刻緊張起來。他用責備的語氣對舅舅說:“這樣危險的禮物,送出之前,提前告知一下家長會比較好。”

舅舅很尷尬,說自己十幾歲時候的夢想,就是能有這樣一把氣槍。他沒想到這不適合奈德。

03

爸爸在當天晚上就把這把氣槍鎖到了閣樓上,奈德反而被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

有一天晚上,他趁著爸爸還沒回家,跑到閣樓上,找到了那把氣槍。在戶外比劃的時候,他不知道哪裡來的衝動,一下子就扣響了板機,結果看到一團黑影閃了一下後,遠遠處傳來了貓叫聲。

奈德專注的看了一下,周圍似乎又安靜了下來。也許剛才的一切只是自己產生的幻覺?他慌慌張張地溜回閣樓,把槍放下。

一個月後,奈德發現自己闖了禍。

在奈德居住的村子裡,有一個年滿80的老爺爺,獨自一人生活。

奈德和他關係比較好,常會跑去和老爺爺一起聊天。他在正老爺爺家裡玩的時候,竟發現了一隻流浪貓,老爺爺每天都會留一些剩飯菜給這隻貓。

奈德觀察到這隻貓只有一隻眼睛,開始莫名其妙的緊張。這個時候,老爺爺說:“大概是上個月,這隻貓捂著受傷的眼睛,滿身帶血的跑進我的院子。它真算命大,居然活下來了。”

奈德緊張地問:“它的眼睛怎麼受傷的呢?”

老爺爺說:“肯定是有人用槍之類的武器射擊了它啊。”

奈德嚇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再看到那隻貓的時候,心裡無比難受,他瞬間明白了這隻貓所遭遇的一切,是他造成的。

從此,他除了積極的幫老爺爺喂貓,似乎再也做不了什麼。這隻流浪貓最開始對奈德有戒備心,漸漸的也把奈德當成了朋友。

從知道真相那一刻起,奈德比誰都難過。這可能是他這些年,除了媽媽生病之外,最難過的一件事。

他很後悔自己為什麼要悄悄動那支槍,他無法對周圍的人,說出自己射傷了那隻貓的秘密。眼下的後果,是11歲的他,內心幾乎無法承受的。

奈德從小就是一個心地特別善良的孩子,他心裡無法原諒自己犯了這樣的錯。但他又沒法開口和人交流這件事,這種壓抑讓奈德在學校也都精神恍惚,成績從班上的最優,有了明顯的滑落。

爸爸看到他一落千丈的成績,很不滿意的說:“奈德,你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想再看到這樣糟糕的成績單。”

奈德趕緊解釋,自己那天忘記了複習,考試那天又發生了什麼特殊情況。

從爸爸房間出來,奈德自己都很驚訝,自己現在怎麼說謊這麼溜?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

這隻貓現在只要出現在奈德的眼前,奈德就會觀察這隻貓,他發現這隻貓身上有特別多的美德,而且特別堅強。

在村裡老爺爺生病去城裡住院後,奈德週末和爸爸去圖書館的時候,因為思念那位老人,總會去看看。

即使現在老人不在家,奈德也堅持,每天從家裡帶了食物喂那隻貓,爸爸媽媽為他的善意感到高興,但奈德並沒有解釋原因。

秘密就該爛到肚子裡?算了吧,這樣會讓孩子崩潰的

他強調這件事告訴老人:“我正在照顧和餵養我們的貓。”老人點點頭表示對奈德的欣賞:“那真是一隻可憐的貓。”

奈德感到現在的自己,不停的用新謊言去圓之前的謊言,他現在時常睡不著覺。又隔了一個週末,他去探望老人的時候,護士告訴他,老人現在狀況不好,可能隨時會告別人世。奈德趕緊走進老人的病房。

04

老人彌留之際,奈德忍不住地對他說出了自己射傷了那隻貓的秘密,難過的掉下眼淚。

已經說不出話的老人,把自己的手放在了奈德的手上。奈德明白,那是老人對自己表示接納和原諒的方式。

老人離開後的一個晚上,奈德睡不著覺,走到院子裡散心。

他意外碰見了媽媽,原來最近媽媽嘗試了一種新藥,關節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夜裡睡不著的時候,有時也會自己慢慢踱步到院子裡來散步。

現在遇見了奈德,母子倆一起坐在長凳上,欣賞著這個有著月亮的晚上。只有一隻眼睛的貓,現在有了家庭,還帶著兩隻小貓咪一起散步。

媽媽為看到貓的一家感到快樂,奈德鼓起勇氣告訴媽媽,那隻貓是自己弄傷的。

媽媽溫柔的問:“這段時間,這就是一直壓在你心中的秘密吧?”接著又說:“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在你三歲的時候,曾經因為生活的無聊,選擇過離開你跟你爸爸。我一個人在城裡,幾個月就覺得無聊了。因為思念你,我又回來了。”

奈德驚訝的看著媽媽,媽媽又說:“我其實沒有你爸爸說的那麼好,我有時候對他很愧疚。”

在這樣一個夜晚,奈德和媽媽交換了彼此內心沉重的秘密,兩個人似乎都才真正的輕鬆下來。

過了幾天,奈德忍不住對餐廳里正在忙碌的爸爸說出:“我曾經悄悄動過那把氣槍。”

爸爸頭也沒回的說:“你動的當天,我就知道了。我覺察到這段時間你心情不好,是和動了這把槍有關嗎?”

奈德驚訝的問爸爸:“您為什麼從來都沒有問過我,是不是動了那把槍?”

爸爸想了想,轉過頭來很認真的說:“我想,如果你願意說的時候,才是我們交流這件事的時候。”

奈德流淚了,他想給這個眼淚取名叫“幸福的眼淚”。

秘密就該爛到肚子裡?算了吧,這樣會讓孩子崩潰的

這個溫暖的故事,是一本紐博瑞獲獎小說,它的名字叫做《一隻眼睛的貓》,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你呢?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