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永和關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在永和縣西北黃河岸,唐以前就有永和關。《元和郡縣誌》:永和縣以縣西永和關為名。永和關位於永和縣城西35公里的南莊鄉,是歷史悠久的渡口之一,也是西去陝西的交通要塞。傳說這裡曾是永和舊縣城的遺址,城牆、烽火臺、禹王磴、守關犬、前城坪、後城坪等遺址保存完好。境內危巖奇石,妙趣天成,長達數千米的鳳雅長廊千次百態,造型各異。

永和文廟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創建於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現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進深五間,單簷歇山頂。斗栱六鋪作重栱出單抄,殿內柱網布局採用減柱和移柱造。樑架徹上露明造,均為圓木稍加砍制而成。是研究晉西南古建築區域文化的有效實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

朝陽寺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位於永和縣縣城西北梁家坡村,創建年代不詳。坐南向北,佔地504平方米。寺內原存鐵佛1尊,石窯3孔,原植白牡丹數株,據推測花齡在300年以上,已呈野生狀態。1995年,縣佛教協會重新維修,新加琉璃瓦頂,新塑佛像數尊,並從河南洛陽購買回牡丹200餘株,月季200餘株,芍藥100餘株及爬山虎等,在寺前建起牡丹園。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位於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距縣城80餘華里。2005年重新修建的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佔地2500平方米,以“英明決策築輝煌”、“紅軍東征在永和”和“老區人民愛紅軍”為主題分三個展廳,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塑刻作品等真實地再現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東征歷史畫卷,全面展示了當年東征紅軍的豐功偉績。

樓山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是永和縣境內最秀麗的一座山,山勢由低而高,呈層巒疊峰之狀,恰似層層樓臺,故爾名曰樓山。樓山四周翠柏茂密,灌木繁多,雜草齊腰,從山頭到山腰,一座座道家觀院排列齊整,錯落有序,形成一個龐大的廟群。據考證觀院完整時,有五六十間建築物,其中有古式樓閣的石窯洞,石木結構的古典式殿堂建築,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樓山的四季都是美麗的。春天看樓山,柏林碧綠,野花開放,蜂蝶飛舞,清秀撲鼻;到了夏季,草木蔥蔥,涼風習習,酷暑炎熱,一掃而光;秋季去樓山,野果飄香,紅葉滿山,草深牛肥,別有情趣;嚴冬時節,或柏翠草黃,或雪白樹綠,野兔山雞,穿行期間,狐狸山中,時隱時現,所以,去過樓山的人,無論何時,都有不虛此行之感。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樓山不但四季景色各異,晴天和雨天也各不相同。晴天看樓山,你會感到景觀齊放,氣勢恢宏,綠樹如海,廟群似船,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而雨天去樓山,則雲霧潦亂,置身其中,猶如騰雲駕霧,讓人飄飄欲仙,山上道觀時隱時現,又令人神密莫測,彷彿進入天國仙界。筆者一次去樓山,正好下起小雨,身臨其境,感受頗深,回去後寫拙詩一首:崢嶸樓山雲霧中,錯落樓閣半暗明,常愧蓬萊無緣識,孰料今日入仙境。


一座城,一方土——永和文脈探尋

轉自:永和日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