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看了電影《起跑線》,早就聽說這部電影是關於教育的,為了擠進名校,家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印度這部劇就有國內沒有的制度,窮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額,而富人為了搶奪這部分名額,假扮窮人,官商勾結,有錢就能想辦法進入名校,而窮人只能把這被假象掩蓋的既成事實當作自己運氣差。男主人假扮窮人生活在貧民窟裡,被真窮人的真誠,善良所感動。不顧他女神的懇求,毅然決然的在開學典禮上揭露這一切,為女兒轉學到自己資助的公立學校。

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最好的教育還是正直善良的家長,還有可親的同學,最後並沒有說到罪魁禍首校長如何被處理,也映射現實社會。社會階層現在真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已經不像保羅福塞爾寫《格調》那個年代那麼好玩兒了,也就是說,全球來講,上流社會的自我進化速度已經遠超社會的平均進化速度,導致即便想諷刺這一階層也開始變得無處著力。教育在任何國家都是被重視的大問題,父母為了孩子能進好學校真的是費盡心思,看完後只想說好好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你現在擁有的有可能是別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要懂得珍惜。

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看完電影過馬路的時候又想起了電影裡,男主的窮朋友為了幫男主集齊他女兒上學的錢,故意往馬路中間走,用滿身的傷換了車主一點錢然後在醫院塞給男主,淚奔。然後他看到男主在取錢的時候,以為他要偷錢死都要拽走男主。然後發現男主欺騙他的時候,看到孩子是無辜的也沒忍心投訴男主,包括窮朋友的妻子,善良得要命。現在回想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是一個窮人用高尚和善良,去感化了一個富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無恥,期間穿插了富人和窮人不同生存法則的描寫,其他角色例如校長和顧問都可以說是社會某一群體的影射。

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窮人不一定沒有富人開心這是真的,但這也不能成為人不上進不去爭取的理由。富人小孩也不一定比窮人小孩有天賦也是真的,但社會資源確實大多數掌握富人的手裡。今天清晨騎著單車去醫院體檢的路上看到一個騎著三輪車準備去賣早餐的中年男人蹲在地上,經過他身邊才發現他的包子都灑在地上了,他手忙腳亂在撿。今天宿舍上樓梯前面是挑水的老阿叔一步一步上樓。他的衣服褲子汗淋淋的,髒髒的。想起小學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她家那時是騎三輪車的,住的舊木屋,屋子裡和很暗沒有光的樣子我現在都還記得。

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但是我也記得我的同學她很善良,友好,溫柔,所以貧窮到底是什麼啊。電影裡說是關愛和分享,我覺得這不是貧窮,是非貧窮對待貧窮應該要有的東西。不是居高臨下的同情或者施捨時的優越感,是真的像對待別人一樣的關愛。所以怎麼定義貧窮,是基本滿足生活物質需要,有難度,但基本滿足,或者偶爾滿足偶爾不滿足,俗話說的吃了上頓沒下頓,可是這種人一樣很開心或者比別人更開心的時候我就又開始覺得他們不貧窮,貧窮是個不好的詞,這種時刻不能用在他們身上,感覺他們又窮又不窮。

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映射社會現實

電影結尾沒有強行勵志,確實是出乎意料了,我以為拉吉的行為能感化很多人的,至少在國產片裡是這樣,沒想到居然每個人都裝聾作啞,任由不公平的現象繼續,不過這樣的安排也真的很符合實際了,敢這麼直接拍出來,本身就已經夠讓人印象深刻了。熱血誰沒有過,最後還不是被現實湮沒,垂死掙扎過才妥協的吧,想反抗卻無能為力過吧,挺正常的劇情發展的,小孩子們唱的歌,讓人落淚了,所以啊,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夢想的種子一樣會發芽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