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隨著近些日子校園欺凌事件頻發,一些孩子已經長大的家長開始懊惱,當初孩子表現不對勁時並不以為意,以為孩子的話就是在危言聳聽。直到孩子長大後性格陰癖,內向,難以適應社會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種種被校園欺凌帶來的傷害,頻頻刷新著家長們的視野,家長逐漸認識到自己眼中孩子之間“玩鬧”的嚴重性,也開始擔心自己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因此,有不少家長紛紛為自己的孩子做出了“防禦被欺凌計劃”。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有家長鼓勵自己的小孩敢於“打回去”,“不要怕被打,他們就欺負你就是知道你不敢還手。”

有位父親甚至公開給自己孩子訓話:孩子在學校自己照看不到,學校也無法枝葉兼顧,要孩子遵守紀律,決不可以欺負別人,“如果遇到別人欺負你,你就拿著刀給我挨個砍,聽見沒有?”,孩子站的筆直,如接軍令。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難道校園欺凌,難道只能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嗎?校園欺凌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想分享德國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並不是崇拜別人,他們的方案確實有科學可行之處):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1、從小培養的防禦意識

在孩子四歲以後,學校會開始教授一些防禦技能與意識,他們認為孩子如果培養正當的防禦意識,在需要防禦的時候,就無法根據理論做出有建設性的舉動來,只會任人欺負。他們把孩子的防禦意識作為人的基本技能之一。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2、教會孩子表達態度

拳腳相向肯定不是成熟的成年人解決矛盾和衝突的最佳方式,溝通才是。當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應該鼓勵孩子多使用語言來維權了。當孩子被打被欺負時,不提倡家長教孩子打回去。原因很簡單: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社會能力的發展。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3、勇於向他人求助

如果前兩種依然解決不了問題,就要教會孩子勇於求助於老師、家長,讓老師和家長參與協助自己解決。總之,在解決被人欺凌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凡事都是要自己參與解決。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拿拳頭打回去雖然見效快,但是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反式暴力”呢,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發現打回去很有效,每次只要打回去,別的小朋友就不敢打他搶他的玩具了,那這個孩子還有什麼動力去想別的辦法來解決矛盾和衝突呢?如果這樣能解決問題,孩子以後遇到事都會用暴力“解決”怎麼辦,難道以後長大了也要靠暴力來解決問題嗎?

“誰要是欺負你就拿刀砍過去,”校園欺凌爹媽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教育孩子,您還可以參照這位 。

您可以點擊“瞭解更多”,給孩子和自己買點好用且美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