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最近一个新来的同事,上班没多久,经常在茶水间抱怨“明天不想上班了

”。

偶然一次被老王听到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抱怨,但是看起来也并没有辞职的想法。

不想上班”,这似乎成为大多数职场新人的通病:适应不了每天上班有一堆事情要做,希望钱多事少还没人管,受一丢丢委屈就想裸辞回家。

对于这些人,老王只想说:当自己还是没断奶的娃吗?

高中三年哪天不是朝7晚10地被试卷和作业包围着,老师管父母管,连邻居阿姨也得问问你期末考试怎么样,成绩上下五十名浮动的时候,你也没想过不参加高考啊?为什么就上个班,可以这么天天负能量?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老王认为,当下很多年轻人在职场水土不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目标不明确。

读高中时,大家的目标都很一致——考到一所好的大学。

但是上大学之后,整体氛围改变了,所谓的大学自由反而成为开启迷茫大门的钥匙,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

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四年的时间反而会放松自己,不去进步,不去为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奋斗,久而久之开始变得懒散,像一把散落在平地的玻璃珠子般,四处奔散,毫无方向。大学毕业后也只想要朝九晚五,钱多事少的工作,对工作和生活都没有更多的要求。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回到职场上。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对工作倦怠的时候或者感到枯燥乏力的时候,但他们很多人还能每天精神饱满去上班,为什么?

1.循序渐进的工作目标

工作中的事情多如牛毛,而且每天都不断会添加进来新的的事情,所以,想全部做完,是不可能的。从这繁杂的工作内容中概括出一个大目标,也不现实。

如果在执行工作前先给自己要做的事情,画一个to do list,就是清单,分出来轻重缓急,里面包含要学习的内容,做起事情来,往往事半功倍。

把紧急和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赶快做完;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不做也不会产生什么不良的事情,推掉或拒绝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个规划,在一个周期内逐步推进完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简单快捷做完,不要再想。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2.对工作时间做弹性规划

前段时间,一个下属找我诉苦,因为公司五周年的项目,每天都有很多会议,有很多临时的工作加进来,事情经常做不完。加班太晚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整个人都十分疲惫,不知道怎么去调节这样的工作状态。

我就跟他说,尝试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具体划分成几个部分,不要全部时间都堆在做同一件事情上。

这个就要求自己需要摆脱拖延症。自己的事情快点做完,不要拖拖拉拉。剩下的时间,就定义为不是自己的。

举个例子,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分为:自己的工作时间——用于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上司沟通时间——用于对上司进行汇报工作或讨论项目;临时会议时间——用于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工作任务的。这个规划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弹性调整。

一旦你调整成了这样的心态,当上司再叫你时,或者当天临时有会议召开时,就不会感觉不爽,也不会做不完自己的本质工作。

假使当天不存在额外的时间分配,就可以尝试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慢慢,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提升,你的成就感就会出来。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3.工作有条理,放假要休息

to do list的作用不单是为了提醒你要做什么事情,也是为了让你给脑子减负,卸载记忆。这样,当你下班之后做其它的事情,就不会再额外给自己增加工作方面的烦恼。不然它们会一直盘旋在脑海里,损害做其它事情的兴趣。

此前被众多公众号吐槽过的新媒体人,就是这样的状况: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只顾着拍照上传做素材;大家聊天的时候,他只能默默记下人物原型作为创作灵感;

反正是无时无刻不在电脑前码字奋战……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解决这事情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完成,下班后回归生活,要学会给自己设置开关。在假日和周末开始前,把工作上的事情关掉。比如周末前,就把工作尽量安排好,包括可能出现意外的应对方式。这样,当你真正开始度周末的时候,就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然,你模糊掉假日跟工作日的界限,让工作总是跟生活纠缠在一起,这样生活品质就无法保障和顾及,久之会使你对工作心生怨恨,难以培养出热情。

此外,周日不适宜过于亢奋,安静地休息,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工作挑战啦。

“报告老板,我明天不想上班了!”“巨婴!以后都不用来上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