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衛星導彈概況

反衛星導彈(antisatellite missile)是指用於摧毀衛星及其他航天器的導彈。可以從地面、空中或太空發射,能自動發現和跟蹤目標,通過引爆導彈核彈頭或導彈常規彈頭將目標擊毀,也可利用導彈彈頭直接碰撞目標。目前在環繞地球軌道中部署反衛星武器的行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公開或是正面承認,然而包括美國與俄羅斯等有能力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都可能掌握相關的技術或者是系統。

反衛星導彈概況

背景

20世紀60年代初~70年代中,美國即研究和試驗利用核導彈反衛星的可行性,並一度部署過雷神反衛星系統。1978年9月,美國開始反衛星導彈的研製工作。美國的機載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質量1196千克。它由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尋的攔截器組成。1981年美國空軍完成了機載反衛星導彈的地面試驗。1984年開始進行空中發射的飛行試驗。1985年9月13日,首次成功地用反衛星導彈擊毀一顆在500多千米高軌道上的軍用實驗衛星。這種反衛星導彈本身形體小而不易被探測,採用精確制導技術,具有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發射費用低等優點。對軌道高度低於1000千米的航天器有較強的攻擊力。1989年初,美國國防部已批准把大氣層外彈頭攔截系統作為近期反衛星導彈的重點研究項目。

發展

1978年9月美國最早開始研製反衛星導彈。1985年9月13日首次成功地用反衛星導彈擊毀一顆在500千米高軌道上的軍用實驗衛星。這種機載反衛星導彈長5.4米,直徑0.5米,重1196千克,從F-15飛機上發射,彈上的紅外探測器可以探測到幾百千米以外衛星發出的紅外輻射,並自動跟蹤目標將其擊毀。機載反衛星導彈體積小,不易被探測,採用精確制導技術,具有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生存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等特點,對軌道高度低於1000千米的衛星有較強的攻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