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衝刺,這些是我們要注意的!

2019中考複習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學生經常感到力不從心,一邊迷茫,一邊毫無頭緒的複習,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複習時間,並且成績毫無提升。

一、中考複習時間緊+任務重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佈置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有同學說看到自己努力學習的樣子都把自己感動哭了,看到自己成績自己是真的哭了!付出怎麼沒有回報?

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其實大家都只意識到時間利用的問題,但沒有注意到效率的問題。

二、學習的“馬太效應”

假如你每天只睡6小時,一日三餐1小時,洗漱走路1小時,剩下的16個小時全部用來學習複習,這樣一來就比別人多出60%的學習時間,那你真的比別人多進步60%嗎?

我們來算一算,同樣一道題,學習優秀的學生花費5分鐘,成績差一點的可能需要10分鐘,再差一點的可能需要30分鐘,一天的學習效益對比為(10小時×12道題):(16小時×6道題)=5:4。

什麼?我拼了命擠出來的時間,比別人多付出了60%,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

這筆賬算起來的確嚇人,儘管這個效率差距可能沒有一倍之多,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變化,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所以我們要極盡可能的幫助孩子提高複習效率。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衝刺階段,衝刺階段的主要任務有:查漏補缺;構建各章節的知識網絡,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鍛鍊應試能力。要完成這些任務,我們最重要是講究複習效率。怎樣的複習,效率才是高效的?

1、搭建知識結構

衝刺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分,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繫是提分的關鍵。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知識結構可以說是一門學科的骨架,記住骨架,便可琢磨整個學科的形態;完善骨架,就能清楚掌握各部分知識點;完整的骨架,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記憶各類基礎知識!

2、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

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串起來,使課本上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這個對歷史、英語、物理的學習就是十分關鍵的點!特別是歷史,平時課本上的章節內容十分分散,實際上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繫是很緊密的。

所以在最後衝刺,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能力。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後知識串聯起來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相關問題我們能找到的越多,我們對課本前後貫穿的角度越全面,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會越準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越全面。

3、重拾遺忘知識點

衝刺階段複習的內容前後跨度非常大,這就需要考生首先整理回顧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複習的主動權。同時,由於一輪複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儘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4、提高做題效果

在衝刺階段,要想提高做題的效果,學生必須多思考,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

怎樣思考?

一是在題目拿到手後,首先思考它屬於哪種題型,這種題型有什麼特點,審題時有哪些技巧,答題時有哪些基本要求。通過題型歸類、方法歸納,使每一個題做出收穫,使每一個題目都能給自己以啟發。

二是多比較。經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比較,看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甚遠,一定要搞清自己錯在哪裡,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沒掌握還是答題方法不熟悉。弄清問題癥結在哪裡,然後下功夫解決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只關注分數,只滿足於知道這個題目答什麼,而忽視自己不該忽視的東西。

三是多總結。多關注自己在做題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5、培養科學的應試技巧

在平時作業時,由於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由於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所以在衝刺階段,一定要注意把老師的要求轉化成自己的答題習慣,要形成一拿到試卷就不自覺地朝老師要求的方面去做的習慣,這樣才能真正讓平時積累起來的經驗在考場上發揮作用。

從心理調節到時間分配,從閱讀習慣到答題順序,從思維模式到語言組織,在平時做題時都要注意去觀察自己有無缺陷,並注意在做題時注意尋找克服這些缺陷的方法。這些應試的習慣和技巧能幫助我們在考場上更穩健的拿到分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