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38年變綠洲的啟示

□南平

日前,包括本報在內的全國眾多媒體,都以較大篇幅致敬“時代楷模”、荒漠變綠洲的奮鬥者——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讀來倍感震撼。

八步沙是位於騰格裡沙漠南緣的一片內陸沙漠,這裡的沙丘曾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周圍的農田、道路逐漸被黃沙埋沒。1981年春天,郭朝明、賀發林等“六老漢”組建了集體林場,以聯戶承包方式開始造林封沙、治理沙害。38年來,“六老漢”及子孫三代人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成功守住了耕地和家園。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六老漢”及其後人的事蹟,“愚公移山”應當是最貼切的。這些當代“愚公”,憑著一心治沙的誠心、人進沙退的決心、堅持不懈的恆心,在極難植樹造林的荒漠上,造出了林、管好了草、封住了沙。他們的精神和努力,無愧於“時代楷模”的崇高榮譽,值得全國人民學習。

柳宗元曾經以郭橐駝的口吻,道出了成功種樹的真諦:尊重規律,不亂折騰。在今天看來,這個規律可以細分為三個層面:第一,種樹是“技術活”,植綠、護綠都需要講科學;第二,種樹是“責任活”,容不得摻雜使假、敷衍了事;第三,種樹是“管理活”,必須依靠嚴格精細的管理才能確保實效。八步沙荒漠變綠洲,就是技術、責任和管理三者完美結合後取得的綠化奇蹟。

南京身處地肥水美的江南,比起八步沙來,綠化難度要小很多。但在局部地區,比如在幕府山和其他礦坑地帶,復綠也絕非易事。去年3月12日,本報曾以《青山已復舊時顏》為題,展示了全市眾多礦山宕口鳳凰涅槃般的變化。其中,光幕府山一帶就累計回填土方約186萬立方米,恢復植被267萬平方米,種植各類喬灌木近283萬株……持續經年的巨大努力,終於成就了城市一道道綠色蔥蘢的景觀廊道。

但不得不說,與這些難度很高、付出很多、成效明顯的案例相比,我市也有一些綠化項目效果難如人意。例如,近幾年對主城區內的個別樹種實行有區別地更新改造。這本是一件提升綠化品質、減少飛絮擾民的好事。但在有的地方,大片成年林先被全部砍光;隨後換上其他樹種,由於種植方式不合理、後期管理不精細等原因,存活率不高、生長情況不理想。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為了“糾錯”,把眾多價格不菲的成年苗木種了又砍、砍了再種。無論是在技術、責任還是管理層面,類似既浪費又折騰的“綠化”個案都難言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發揚中華民族愛樹植樹護樹好傳統,推動國土綠化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南京人一直有愛樹植樹護樹的好傳統,綠色南京的多年建設實踐也打下了良好的綠化基礎。“八步沙”38年變綠洲的奇蹟啟示我們:不斷增加南京的綠色家底,要講技術,更要盡責任、重管理。南京的森林覆蓋率現在還不到30%,與標杆城市還有相當大差距,植樹造林要持之以恆、精益求精、務求實效。以八步沙綠化奇蹟為鏡鑑,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努力,也沒有任何理由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