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前不久,在综艺《少年说》中,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

“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Perhaps we don't think the way we talk is violent, but words do cause pain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这种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你满目狰狞,让孩子懦弱自卑

Your ferocious look makes your children

feel weak and inferior.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满嘴是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Every child gets an average of more than 400 negative comments a day, while only 30 positive comments.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要是说几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来社会还怎么生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语言暴力怎么可能伤害到孩子身体呢?

但以下两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1、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

The brain circuit of emotional pain and body pain are the same.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When parents insult their children, the emotional trauma of the child is comparable to the pain of physical injury.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2、语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Verbal Violence can change brain structure.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你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In your words, there is the future of your children.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Parents' words, behaviours and even expressions, will have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记得我小的时候,邻居张姨家经常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

有次去她家做客,妈妈给她女儿琪琪买了双新鞋,当时琪琪正在睡觉,被张姨火急火燎地喊了起来。

兴许也是起床气正浓,一副懒洋洋不愿配合的样子。

张姨说:“你转个身”,琪琪转身。

“动动脚,合脚吗?”“还好吧。”

“颜色还行吗?”“还好吧。”

“款式还行吗?”“还好吧。”

看女儿这样敷衍,张姨怒火蹭地就上来了。

“你是死人吗?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女儿听了,低下头不说话。

“别人送你东西,问你喜不喜欢呢?哑巴啊,说话啊。”

见琪琪还是不说话,张姨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她的头。

“我在说你呢,听到没?”

琪琪眼里有点湿润,狠狠地白了她妈一眼,啪地关上了房门。

“你还甩脾气,教也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蠢货?”

“说话又不会,人也没礼貌,难怪读书那么差!”

一句句责骂声中,我和妈妈在一旁尴尬不已。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去张姨家玩。

几年后,他们搬走了,听说琪琪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去发廊做了洗头妹,因为态度不好还被解雇了。

也许你会觉得,琪琪从小就是个无心向学的坏孩子。

但其实,在小学的时候,琪琪的成绩并没有很差,虽不算名列前茅,但也有个中上水准。

后来随着张姨的恶言恶语,琪琪的学习开始一落千丈,换来的,更是变本加厉的打骂。

从此,琪琪的生活进入了恶性循环,慢慢地,连课都不愿意去上了。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成年后批判你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你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评价,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Your few words are the most forceful evaluation of your children's mind. Also, it's all depends on parents whether their children's life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你的肆意批判,将葬送孩子一生

Your heedless criticism will ruin your children's life.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我妈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那一刻我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Psychologist, Zhihong Wu said: "Verbal violence may become a weapon."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就是把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

他们从小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

“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谢勇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们长大后变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抢劫赌场,开枪杀人的;

有用斧子,砍死对方的;

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语言将孩子的未来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有人说,这些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weapons these children stabbed on others are handed over by their parents.

你的不假思索,却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正确的沟通,都是非暴力的

A correct communication is non-violent.


很多时候,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Most of the time, cultivating a healthy child is much easier than repairing a hurt adult.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当父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纳和爱的时候,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1、观察

Observe.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他细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2、感受

Feel them.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妈”



3、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feeling.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Parents should not act on impulse without consideration, you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real needs of children.

4、提出具体的要求

Make specific requirements.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Goo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 has never been easy. After all, children and parents have differences of experience in life for a long time.

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当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不骂不成材,春风化雨的教导,也同样能使他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