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借力 萬年搭建院士工作站助力鄉村振興

借智借力 万年搭建院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核心和關鍵所在。如何向科技創新要動力,是鄉村振興面臨的新課題。

江西萬年縣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需求,積極搭建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將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助推當地產業振興;通過院士工作站,匯聚“外腦”營造人才小生態,助力當地人才振興;藉助院士工作站,把產學研擰成一股繩,打造“綠富美”鄉村。

——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 助推產業振興

從2005年成立到如今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單體生豬養殖場之一,江西萬年鑫星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大概在2013年,我們發現在動物營養、疾病治療方面,企業缺少高端技術支撐,再依靠之前的技術路線,勢必影響企業提質增效。”該企業辦公室主任李龍海說。

2014年,在萬年縣政府推動下,這家企業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及團隊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印遇龍被稱為“養豬院士”。他在提高飼料有效吸收率、提升豬肉品質等多方面取得系列重大成果。

雙方合作後,智力成果很快在企業效益上得到顯現。

“院士來了以後,我們每年供港生豬數量由一萬多頭上升至六萬多頭。”該公司技術總監汪世彪說。

記者在萬年縣採訪發現,當地有不少企業經歷了早期初創階段,在行業佔據一定領先位置後,原有傳統發展模式逐漸失效,進入了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作為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以創新需求為導向,更能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助力縣域產業振興。”萬年縣組織部副部長王國楊說。

2017年,人稱“紡織百科全書”的姚穆院士與江西昌碩戶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

“小到具體項目大到縣裡的現代紡織產業規劃,姚穆院士都進行了指導。我記得姚穆院士曾來縣裡做報告,可坐300多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這家公司的總工江紅說。

從2013年至今,圍繞著當地主導產業,萬年縣以龍頭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搭臺,積極與國內院士專家開展合作研究,組建院士工作站。

目前,該縣已在貢米、生豬、環保、紡織、醫藥等行業領域成立了5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袁隆平等“兩院”院士8名,成為江西唯一擁有5家院士工作站的縣。

“希望研發出具有品種特色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稻。”

“希望這種‘秒讀’監測能有效嫁接現有環保方案,大面積推廣。”

……

在萬年縣,不少企業正通過院士工作站,就精準的產業需求聯合研發,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縣域經濟發展中。

——匯聚“外腦”營造人才小生態 助力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後發地區,缺人才與發展慢時常陷入惡性循環。萬年縣秉承智力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過搭建院士工作站,將高層次人才團隊移植至鄉村,延觸角引賢能,營造人才小生態。

“院士工作站為企業培養了大量科技後備人才。”江西萬年貢集團副總經理饒國平說。2013年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成立。六年間,通過技術講座,學術論壇,現場指導,袁隆平、顏龍安、謝華安、陳溫福四位院士及其團隊人員培養了一批具有帶動作用和科技推廣能力的本土技術人員。

近水樓臺先得月。據瞭解,大部分院士工作站都會吸納企業科研人員成為團隊一員。這種建在科技人員身邊的院士工作站的確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創造了條件。除了養人育人外,院士工作站的搭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發地區求才引才不來才的難題。

“如果不是院士工作站,我可能不會在這裡。”江西昌碩戶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研發總工江紅說。

在來萬年前,江紅曾在香港理工大學做項目研究員。後來聽聞自己曾經的老師姚穆院士將在萬年設立院士工作站,她便義無反顧地來了。歷時4年多時間,她帶領企業科研團隊在紡織面料無氟超防水工藝技術的攻關及產業化方面持續推進。

江西中南環保產業協同研究院2018年底與段寧院士及其團隊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主攻清潔生產、汙染減排等領域。

這一消息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工作的萬年人。洪家順、鄒藝榮夫婦,此前一直在浙江從事環境檢測工作,去年雙雙辭職來到該研究院就職。

“我們這裡新來的好幾個檢測員都是放棄了高薪從周邊縣區回來的。”該研究院總工龍先輝說。

記者在採訪當天正好碰到來自上饒師範學院的博士團隊,慕名前往該研究院尋求雙方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

“營造人才生態,是一個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萬年縣希望通過院士工作站,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匯聚‘外腦’力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萬年縣委副書記劉德年說。

——產學研擰成一股繩 打造“綠富美”鄉村

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然而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過程中,地方總會碰到各種難題。

首先是如何實現產業生態化。“去年環保壓力特別大,全縣關停了好多豬場,但是我們活下來了。”汪世彪說。

通過與院士及其團隊開展技術研究,江西萬年鑫星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實現深度淨化豬場養殖廢水,做到廢水達標排放,躲過了“環保風暴”,走出一條農業綠色循環發展的路子。

生物醫藥產業是萬年縣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為實現該產業的綠色化生產,2018年年底,在政府推動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料藥製造技術專家陳芬兒在江西君業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設立院士工作站。

在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方面,萬年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在實現產業生態化方面,該縣依靠院士工作站這一科技創新平臺,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次是如何實現生態產業化。農村生活汙水、畜禽養殖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都是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短板。萬年縣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過程中,發現這其中也蘊藏著巨大市場潛力。2017年,萬年縣政府、高校、民營企業三方合作,組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研發實體——江西中南環保產業協同研究院。不到兩年的時間,該研究院已在萬年縣及其周邊縣區落地多個環保項目。

為加快綠色發展步伐,通過各方努力,該院於2018年底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共建了中南環保汙染防治院士工作站。

“段寧院士主攻方向是清潔生產。他有項世界頂尖技術——實時原樣監測,可以‘秒讀’被測物質的化學成分。這項技術如果能市場化,將大幅度提高環保效率和降低成本。到時不僅將帶動萬年縣環保產業發展,甚至將促進江西省環保產業的壯大。”該研究院院長柴喜林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