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股今日获机构买入评级推荐

中国建筑:房建业务强劲发力,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四季度收入业绩大幅加速。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1993.2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382.4亿元,同比增长16.1%,处于之前业绩预告10%-20%区间,符合预期。分季度看Q1-Q4单季收入分别增长15.0%/9.8%/2.4%/26.7%;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5.0%/0.4%/5.4%/52.8%。四季度营收与业绩大幅加速,主要因四季度房建收入加速,以及各项业务毛利率大幅增长所致。公司2019年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7%,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6%。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1.68元,分红率18%,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2.6%。

房建业务增速创5年新高,基建占比持续提升。分版块看,2018年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42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创出近5年新高,四季度单季增长45.6%,明显加速;基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19.8%,占比提升1.2个pct至23.1%;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2.7%,结算偏慢,但本期销售大幅增长32%,待结算资源充足,后续收入有望提速。2018年基建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整体收入增速,占比不断提高,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毛利率大幅提升,现金流明显改善。2018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1.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4个pct,主要因各项业务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叠加高毛利率基建业务占比提升所致,其中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1.1/+0.7/+5.9个pct。期间费用率4.2%,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加回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03/+0.64/+0.34个pct,管理费用率提升主要因研发投入及员工薪酬大幅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因融资成本上升以及保理业务量增加所致。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同比多计提34亿元,主要因坏账损失计提增加;投资收益较上年增加12亿元。净利率上升0.06个pct,为3.19%。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3亿元,17年同期为净流出435亿元,现金流大幅改善主要因地产销售回款情况较好,且17年同期拿地支出增加较多。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104%/114%,同比变动+3.5/+3.0个pct。

房建发力带动订单增速回暖,今年1-2月地产销售放缓。2018年/今年1-2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3233/3432亿元,同比增长4.6%/13.5%。其中,2018年/今年1-2月房建业务分别新签16824/3077亿元,同比增长14.1%/53.6%,带动整体订单增速持续回暖;2018年/今年1-2月基建业务分别新签6282/345亿元,同比变动-14.4%/-65.7%;2018年/今年1-2月新开工面积分别为36028/4951万平米,同比增长11.5%/7.3%。公司地产业务2018年实现合约销售额3012亿元,同比增长31.8%,合约销售面积1912万平米,同比增长19.3%;今年1-2月实现合约销售额429亿元,同比回落4.2%,合约销售面积230万平米,同比回落23.1%,近期销售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公司积极拿地,新购置土地3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今年1-2月新购置土地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拿地速度亦有所放缓。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02/1.13/1.24元,分别增长12.2%/10.4%/9.7%,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6.2/5.6/5.1倍。当前基建投资向上趋势较明确,公司低估值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改善不达预期风险,地产调控风险,海外经营风险,政策效果不达预期风险。

上峰水泥:华东高景气带动业绩创新高,2019年良好格局预计维持

事件:上峰水泥(000672)4月10日公布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收入53.04亿元,同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8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85.9%。

业绩符合预期,华东地区高景气度带动业绩大增:公司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受事故影响,公司全年水泥熟料销量小幅下滑1%至1429.8万吨,但由于2018年华东地区水泥供需格局良好,公司2018年水泥熟料平均售价27.8%至338元/吨,吨毛利同比上升61.5%至159元/吨,其中四季度我们估算公司水泥熟料吨毛利达190元/吨以上。华东地区强劲的需求以及全年良好的停产、限产执行是公司水泥业务表现强劲的原因。

成本控制得力,吨三费维持低位:公司效仿海螺T型战略,实现了沿江流域低成本的物流与销售。我们测算公司2018年水泥熟料吨成本仅179元,吨三费同比小幅增长至29.8元,在水泥公司中继续处于较为领先地位,体现了公司良好的经营效率。

资产结构优化,分红率提升:公司2018年清偿部分债务,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至49.1%。由于负债率降低及资本支出减少,公司2018年派息率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至21.6%,体现了公司对于未来现金流的信心。

2019年华东市场预计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19年,华东市场供需格局将维持良好,从而使得价格利润总体能够高位维稳:1)由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速,基建需求预计稳定增长;2)华东地区地产市场对棚改货币化依赖程度不高,预计受到此轮调控政策收紧的影响较小,而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以及发改委对于放松大中城市落户限制的推动有望进一步支撑当地房地产市场;3)主要省份2019年错峰生产没有明显放松迹象;4)海中模式有利于稳定市场,进一步熨平周期波动。

投资建议:我们暂时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19/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5.2/15.5亿元,EPS1.87/1.90元,给予公司2019E盈利预测9xPE估值,上调目标价至16.83元,维持”买入“评级。待公司公布更多经营数据后,我们将进一步更新。

风险提示:需求低于预期,新增产能投放大于预期,原燃料价格持续上涨超预期。

宏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东风至,民营轨交龙头踏浪来

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轨交业务有望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根据我们统计,2018Q4发改委累计批复长三角重点项目6247亿,占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的57%左右,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升级及在基建补短板中的重要地位。而由于1)发展空间最为广阔,2)申请城市通常为人口密集、财政实力良好的一二线城市及3)2018H2国家批复4个长三角轨道交通项目,项目建设预计在2019H2开始加速,轨道交通是我们长三角地区最为看好的基建子板块。公司作为长三角轨道交通区域龙头(轨道交通订单占比43%)核心受益,轨交业务有望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市政业务预计稳定增长:考虑到1)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将进一步刺激产业园、工业产房、市政中心的建设;2)由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需求的提升,我们预计市内公路的改造需求十三五期间也将稳定增长及3)长三角流域环境治理、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提振给排水及相关工程需求,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市政工程建设需求将保持强劲,从而支撑公司相关业务稳定增长。

深耕华东,在手订单充裕,成长确定性高:2018年,公司80%收入来自于华东地区,资产负债率维持在80%以下的良好水平。同时,截止2018年底,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266.3亿元,是公司2018年收入的2.7倍,订单保障充足,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两年内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而同时目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考虑到较高的增长确定性,我们认为公司估值有充分的修复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9/2020年净利润3.82/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15.7%,EPS0.35/0.40。给予公司2019E净利润18xPE估值,目标价6.2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恢复慢于预期,毛利结转低于预期。

洋河股份:价格回升验证省内治理改善,估值提升在望

淡季价格体系回升,二季度动销势头有望改善。今年白酒板块超额收益显著,当前来看补涨需求最强的当属洋河,年初以来公司涨幅大幅落后其他名酒,主要压制因素是春节省内动销一般,拖累一季度增速,我们预计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速在10%-15%。根据近期渠道跟踪显示,一季度库存充分消化后,二季度轻装上阵,省内核心产品价格体系开始回升,动销趋势得到改善,南京市场开始回归增长通道,我们预计二季度省内市场亦有望实现正增长,省外市场有望延续20%增长,整体收入增速有望环比改善,考虑增值税下调增厚利润影响,利润端增速有望更快。全年来看,公司销售口径规划收入增长15%,报表端亦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新品对标国缘四开,省内龙头地位依旧无法撼动。2018年三季度蓝色经典新品提价后,目前来看梦之蓝价格表现相对较好,春节海天在部分市场未达到预期效果,进入二季度淡季后蓝色经典终端价小幅上行5-10元,渠道盈利逐步向好。面对竞品的快速发展,公司也在南京、淮安等核心市场成立团队做出针对性狙击举措,同时推出一款新品对标国缘四开,定价480元左右,我们认为短期的市场竞争氛围有助于企业提高危机意识,竞合格局有利于促进产品创新和管理体系的优化,由于今世缘(603369)与洋河体量相差较大,本质上洋河在省内的龙头地位仍旧稳固,未来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显著,继续看好省外市场充足发展潜力。相较于其它优秀酒企,洋河周期属性更弱,底盘扎实。公司具备优秀的治理结构、完善的产品及渠道体系,长期竞争优势依旧明显。近年来公司在产品力及品牌力上所做的努力颇多,梦之蓝加速增长体现出消费者对其认可度正在快速升温。我们认为品牌势能起来后的增长动力充足,护城河会越来越强,省外收入占比已超过50%,中长期成长的天花板充分打开,未来3-5年业绩仍旧有望实现稳健增长,目前对应2019年仅19倍,结合外资持续流入重构优质消费品龙头估值体系的趋势,我们建议以中长期视角配置优秀企业,继续重点推荐。

投资建议:重申“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22/272.33/312.74亿元,同比增长21.10%/12.90%/14.84%;净利润分别为81.05/92.84/107.98亿元,同比增长22.30%/14.54%/16.31%,对应EPS分别为5.38/6.16/7.17元。

风险提示:三公消费限制力度加大、省外增速放缓、食品品质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