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三週年 鄭州高新區交“高”“新”答卷

大河奔湧,以新出彩。2016年4月5日,隨著國務院同意建設“鄭洛新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正式批覆,一個“國字號”示範區花落中原。

站在時間的長河裡,重新打量鄭州高新區這個“鄭洛新自創區的核心區”。

也就在這一年的1月,李泉湧和同事們一起來到了鄭州高新區,創辦了河南神玖天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三年的時間裡,公司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年營收六萬多元的小企業,2017年增至60萬元,2018年營收達到400萬元,2019年訂單預計完成800萬元……神玖公司引進國外核心技術與自主研發相結合,主要產品石英纖維的生產效率、抗拉強度、抗高溫析晶性領先同行3~5倍,具備極大的競爭優勢和發展空間。

據媒體報道,2017年4月,鄭州高新區市場主體達到2萬戶,用了29年時間。而截止2018年12月31日,高新區僅用了19個月時間,市場主體就突破4萬戶,達到43082戶,總量增長了120%,按全區常住人口35萬人計算,目前該區平均大約8個人中就有1個是創業老闆。

這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三年後,鄭州高新區給出的靚麗答卷。“在2018年,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市場主體50.84戶。全年新增企業7655戶,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企業33戶。”據高新區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與高新區打造“千億級科技城”和國家創新示範區“智慧新城”戰略目標,優化辦證流程、降低准入門檻,全程登記電子化和壓縮辦證時間,擴大市場主體增量、優化營商環境等密不可分。

從起步到衝刺,一個創業者的路會有多長?

西島儀表公司的創始人楊支丹給出的答案是3年。她7年前從澳大利亞留學回國,把創業地點選擇在鄭州高新區金源孵化器。

一個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女孩,創業前期讓她甚為感動:從工商稅務一站式服務,到政策資金扶持,“這些事似乎不用自己操心”。

高新區管委會石佛園區運營中心主任魏民表示,高新區管理體制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之後,成立了五個園區,專門為經濟服務,園區將持續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堅持企業家接待日、重點企業分包和定期走訪制度,實施兩級聯動,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店小二”服務,及時協調企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助力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後來,楊支丹參加創業創新大賽,準備創業板掛牌,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有人提供諮詢和實打實的幫助。騰出精力,瞄準智慧水務技術開發,在不到3年時間裡,從五六個人,發展到30多人,年營業收入1900多萬元,楊支丹創辦的這家西島儀表公司正華麗轉身。

這樣的成功案例,在高新區不是個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如一顆顆種子,在合適的土壤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從學生時代開始創業,目標在10年內幫助1萬名大學生創業,金源孵化器的創始人趙長升深知創業不易,正是因為不易,才需要政府和機構實實在在的幫助。

企業的成長,關鍵在於定位,挖掘其核心競爭力

趙長升認為,一個創業團隊,技術很牛,但營銷不一定很牛,營銷很牛,但管理並不一定很牛,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創業失敗。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資源整合和要素配置。

在高新區河南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展廳,人們驚奇地發現,一個小小的傳感器,用途之廣讓人大開眼界:巡檢地下天然氣管道,騎著電動車唱著歌,不用下車就能發現哪裡漏氣;冬季霧霾天,空氣質量不好,一按開關就可智能調節室內空氣質量;地下自來水管網漏水,通過大屏幕,就可判斷哪個位置出了故障。

當初只是生產傳感器的小公司,漢威沒有滿足於做生產傳感器,而是在高新區管委會的幫助下,把眼光瞄準上下游產業鏈,深耕“傳感器 ”領域,構建專業孵化器——漫威眾創空間,一舉成為河南省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

據漢威集團企業規劃管理部負責人李雅琳介紹,漫威眾創空間提供企業辦公、孵化器管理、產業沙龍、商務洽談、電子商務、金融、法律一體化服務,已經成功孵化37家企業,這些企業圍繞智慧城市、智慧環保、智慧安全、智能家居等,孵化構建出一個面向多行業的產業生態圈。

孵化器的魅力正在於此。

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能進入高新區內的‘創業苗圃’,初步培育後進入國家級孵化器,待到企業成長後,則可以到電子電器、電子商務等產業園區發展。

在鄭州高新區,依託“創業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產業園”模式的包括漢威電子、光力科技、威科姆等一批企業,在鏈條孵化體系的幫助下,正在成為掌握行業核心技術的明星公司。

孵化器能夠成功,是因為離不開服務和政策

創業初期,鄭州三和視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範桂萍忙於事務,無暇顧及政策,但自從加入高新區創業中心的服務QQ群后,總能在第一時間瞭解創新創業的政策信息,省了不少心。

目前,鄭州高新區擁有各類市場主體超過4萬家,僅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達到一萬多家,這個數字讓河南地市級城市豔羨不已。

鄭州的創新創業載體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大家可以從《關於加快推進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若干政策意見》中找到答案,《意見》中出臺具體措施,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載體平臺給予補貼,鼓勵創新,服務創業。高新區還相繼出臺《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方案》、《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專業服務券管理暫行辦法》、《支持企業高成長的獎勵辦法》等含金量高、吸引力強等系列政策,並強化政策落實。

僅在2018年,鄭州高新區管理體制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全省首個開發區《暫行規定》正式獲批實施、新興產業用地M0試點正式落戶、“四鏈一城”實踐路徑的全面推進……

王新亭說,2018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於往年。初步核算,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8億元,增長10.3%,高出全市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增加值88.6億元,增長14%,高於全市7個百分點;全口徑收入137.96億元,首次實現超百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1億元,首次突破40億元,增長12.52%,高出全市3.5個百分點;稅收佔比達到86%,高出全市11.4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7.5%,高出全市5.7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40件,是全市的11.1倍。

據科技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國家高新區中,鄭州高新區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中關村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

在鄭州高新區企業總部基地107號樓的樓頂,兩根不鏽鋼柱狀衛星接收天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通過這個天線,大華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可以向社會各界提供北斗導航民用分理服務。

“這是我省首個、全國第12個獲得國家級資質的平臺系統。”大華高科負責人施全傑說,如今公司基於“北斗”開展的業務蓬勃發展。

大華高科的成功,是鄭州高新區依託轄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在北斗導航方面的技術優勢,集聚一批北斗產業骨幹企業,全力打造“北斗雲谷”國家級品牌的一個縮影。

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的技術優勢,以河南大華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鄭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大產業技術研究院、輕院產業技術研究院、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支撐建設的鄭州北斗孵化園,目前已經入駐企業40多家,鄭州高新區已經成為全國北斗產業格局中 “重要一極”。業內專家也普遍認為,鄭州高新區發展北斗產業將有很大前景。據瞭解,今年8月26日~31日,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八屆年會暨中國北斗應用大會將在鄭州高新區舉行。

在鄭州高新區,就像河南大華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之於北斗孵化園、鄭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於鄭州傳感谷一樣,壯大一家企業,成就一個行業例子越來越多,高新區的企業集聚效應也越來越明顯。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