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變得有耐心,特別是教育孩子這方面?

白米飯糰配紅燒肉


和孩子共同成長,孩子面對的困難,自己也去嘗試面對一次,慢慢就會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慢”。

例如寫作業,小朋友剛剛讀一年級,寫字慢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在一邊看得也著急,此時,不妨拿一支毛筆來練練書法,對我這種從來沒使用過毛筆的人來講,異常困難,孩子寫一次作業,我便練一次毛筆,看看她寫的字,和自己寫的一筆爛字,心理瞬間平衡了不少對吧?

小學數學,很簡單的問題孩子也會出錯,是的,審題、計算、書寫,各方面都不完美,沒關係,拿本高等數學,自己也來做一遍題目,先看例題,再做練習,遇到不會的翻答案,結果一小時下來,我做的還沒孩子做得好。又平衡了不是?

因此,作為家長,先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然後定下合理的期望,花開的過程是緩慢的。


愛數學做數學


怎樣變得有耐心?特別是教育孩子方面

想這個問題的時候,肯定是熊孩子又淘氣了,當我跟朋友談這個的時候,她會調侃我說,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好無奈的,是吧。

有的人是生來就比較有耐心,就我自己而言,我算是這一種吧,但生活中長時間的各種磨礪讓所謂的耐心變得所剩無幾。孩子小時候還好說,沒什麼特別的煩惱,餵飽睡好不生病就行了。隨著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她自己的小思想,各種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時候家長的耐心就顯的很重要了,要是沒耐心就等著兩敗俱傷了,自己精疲力盡氣的要命,孩子也不是自己希望的那個類型。

自己曾經有過這個階段,好在迅速的調整了自己,方法就是:少拿自己的孩子去做比較,期望值一開始不要定的太高,成長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父母要和孩子保持一致。

這樣教育孩子心態平和了,耐心也就有了,接下來才能更理智的陪伴孩子成長!


流光溢彩有天使


這其實是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我敢說中國90%的家長都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急躁。原因當然有當下社會殘酷的競爭,但主要原因還是盲目追風和盲從盲動。之所以急,是因為望子成龍心切,狠鐵不成鋼,人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有一席之地,人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名牌中學,考名牌大學,將來有一份可靠體面的工作,但現實中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期許相差太遠,於是就急躁了。

實際上,能夠真正成為精英,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將來都是普通人。平常心教育他,不攀比,不盲從,就不急躁了。

因為是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都很正常,只要不向歪方向走,不過餘離譜,都正常。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是與生俱來的,學習自覺性是在長期培養過程中一點一點形成的。過分督促,不停嘮叨,甚至去幹擾限制,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一會催促一遍,一會指點一下;孩子吃飯時,家長不停催促:“能不能快點,要遲到了。”“你咋這樣磨嘰?能不能幹啥利索點?”;孩子走路,家長也是不停催促,“快點啊!你能不能走快點?”甚至強拉著孩子的手朝前走。家長的督促過多,嘮叨過多,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疲勞,對家長的三令五申就會視而不見。

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本來就重,但很多家長還額外給孩子增加一些學習任務。總認為孩子多學一點,學習時間長一點是好事。殊不知,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孩子非但沒有學好,反而會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認為學習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該做事。

不少家長對孩子寫的作業百般挑剔:“看你把字寫成啥樣了?你能不能寫整齊一點?有沒有腦子啊!這麼簡單的題你都能做錯?怎麼搞的?為什麼要這樣去答題?”“不行,你得重寫!”…….,家長百般指責和挑剔,致使孩子寫作業時戰戰兢兢,總擔心出錯。

在家長的指責、訓斥中,孩子的思維受阻,情緒受挫,怎麼可能會有好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學習恐懼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就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了。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慢一點,有些孩子疲一點,有些孩子貪玩些,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些都很正常。家長急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達不到老師給出的標準,也達不到自己心中的期許。但作為家長必須清楚,孩子與孩子不同,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選擇教育方式,順性挖潛才是明智的選擇。

平常心很關鍵,只要孩子將來能成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趙廣宇教育漫談


耐心,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成年人需要長期修煉的事情,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1.控制短期情緒,缺乏耐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容易急躁,比如排隊等個2分鐘恨不得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言不合就爆發脾氣。這主要是心態不好,感覺到自己情緒快要上來的時候,深呼吸三下,心中默數10下,往往情緒就可以恢復平靜,這個時候的行為也才會更加理性。

2.培養自信心,缺乏耐心的人往往是怕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越是有信心的人,越會淡定自若,常常多與孩子一起復盤和分析事情,提升孩子的判斷能力,孩子就會越來越有耐心。

3.明確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缺乏耐心是因為想要滿足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比如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從半個月到一個月到三個月到半年,一年等,通過設立中長期目標,慢慢培養孩子的耐心。

4.堅持做一件小事兒,耐心也是一種習慣,需要不斷地磨練才能形成。可以跟孩子設置一個小習慣,長期堅持,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看10分鐘,或者每天做5個俯臥撐等小習慣,孩子就會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寶媽省錢小能手


從題主意思分兩步走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怎麼變得有耐心?

有無耐心,這是一個情緒問題,我們在處理自己情緒時,一般是隱忍、逃避或發洩三種方式。但這三者都是治標不治本,自我情緒管理並不會因此而提高。正確方式是通過提升或改變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具體以孩子教育為例,如下。

二、怎麼在教育孩子時變得有耐心?

首先在認識上要意識到,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想讓孩子有耐心,首先得自己有耐心,這其實是孩子學習處事的方式。我自己的切身體會:孩子4歲時上廁所玩髮夾,結果不小心掉馬桶裡了。我在孩子驚叫聲中,用棍子壓住髮夾,然後衝馬桶,最後夾出來再用水清洗。沒幾天她的小手串掉洗手池旁地面的塑膠格里了,姥姥在旁埋怨她,她告訴姥姥不用急沒事的,然後她就自己揭開鋪地面上的帶孔塑料氈,找出手串沖洗乾淨了。從這事上看出,我們對孩子沒耐心時,更多的是發脾氣而不是找辦法。如果把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升到教育層面,意識到對孩子有耐心,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性格和處事方法,這時,父母是不是更能剋制自己情緒?


劉海心理諮詢


與孩子在一起需要耐心,生活和學習兩方面

1,生活上孩子求知慾強,好動是天性,家長該允許孩子試錯,只有在錯誤中學習,得到的教訓才會深刻。關鍵是家長把握好度。別讓犯大錯。有了試錯心理,家長就不用無謂擔心,和焦慮。也就有了耐心。

2,學習上更是錯誤難免,天資聰慧,那是老天給的,自己的寶貝笨點又何防。學習時多陪伴,有錯時多講解,孩子最終都能學會的。熬到高中義務教育學完,也就長大成人了。12年的陪伴你是願意在焦慮中度過,還是順其自然,只一念之間。


末來高手


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家長對孩子急有用,那麼我建議你加倍的急,甚至十倍的急。如果急沒有用,那還急?說明家長都在做無用功,還有什麼理由讓孩子的學習能夠提高。孩子學習最怕的就是做無用功,看起來很努力,但是沒有效率。

其實學習很簡單,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來,讓眼前的學習質量有保證。如果有學不會,學不好的,那就多重複幾遍。學多少算多少,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學習質量是受孩子的學習能力決定的,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有目的培養的結果。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卻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那隻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而很多家長,根本不理解何為學習能力,只能是片面的在學習的量上要求孩子。


費羅教育悟


別讓孩子覺得你拿他當做出氣筒就可以,小時候我媽就這樣,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犯點錯誤她就大吼大叫;她心情好的時候,就不管我那些小問題,所以我現在也習慣性會衝她吼。教育方式一定要有原則,不能憑心情。我覺得跟孩子打“苦情牌”可能有一定的效果,讓他養成體諒你和同情你的習慣,這樣你的晚年會好過點。我覺得我媽的晚年不會很好過,她現在後悔死了,以前那樣粗暴對待我。


慕凝兮


在完成你家長的角色後,把你當成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導師,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在遇到解不了的心理問題和各種挫折時,才會告訴你,向你傾訴,這時導師的作用就該出現,和孩子討論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比如孩子說她不喜歡某位老師,你的處理方式會導致她在以後的學習中是否順利,極致的耐心往往容易在年齡大的父母中出現,韓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偏大年齡父母生出的孩子很多特聰明,結果調查下去並不是高齡生的孩子多聰明,而是他們特有耐煩心,包容孩子傾聽孩子,但並不是做熊父母,而是耐心的解釋清楚,讓孩子清楚的理解對與錯,黑與白。讓我們也做一個有耐煩心的父母,現在開始也不晚。謝謝閱讀


WW快出發吧


好多人都會覺得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自己是十足的“我知道呀就是做不到”星人。其實,根源並不在小孩的行為本身,而在我們自己尚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當遇到孩子給我們挑戰時,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時間,深呼吸的同時問問自己:孩子這個行為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怎麼看待這個行為?為什麼我對這個行為有這樣的觀念?是以前誰告訴我的?這個觀念是否一定是金科玉律,我能找到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替代嗎?這些問題會讓我們看到自己是如何不能接受孩子的挑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