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間故事——《岱宗坊》,《倉頡造字》

1.《岱宗坊》

凡是去過泰山的人都知道,登泰山的起點是岱宗坊。相傳,當年碧霞元君為了獨佔泰山,用各種方法戰勝了對手,終於佔了這塊寶地,成了一山之主。雖然這樣,碧霞元君並不感到滿足,她依仗自己父親——玉皇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範圍向四周擴張,這引起了各方神仙的不滿和憤慨,大家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的姜子牙那裡去告狀。

姜子牙也覺得有必要給大家討個公道。這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範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當場就和姜子牙哭鬧起來。

中外民間故事——《岱宗坊》,《倉頡造字》

姜子牙不好當場發火,好言勸道:

“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做商量嘛!”“怎麼商量法?”碧霞元君問。

姜子牙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說:

“你可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裡,你就管到哪裡。你看行不行?”

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的沒問題!便答應說:

“好,就這樣!不過,咱可要說話算數,誰也不許抵賴呀!”“一言為定,決不反悔!”姜子牙一本正經,十分認真地說。

碧霞元君躬腰揀起塊碗口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

“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怎麼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的神仙們不承認也不好辦啊!依我看,還是扔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

碧霞元君聽了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哺哺自語道:

“那我扔什麼東西好呢?”

中外民間故事——《岱宗坊》,《倉頡造字》

姜子牙慢吞吞地提示道:

“依我看,你穿的這繡花鞋別人都沒有。就扔它吧,這樣既好找,別人也不敢不認賬!”

碧霞元君聽了,心中高興:“對,我把一隻繡鞋扔下山,一隻拿在手中,誰敢不認賬?!”於是便脫下一隻繡鞋,用上全身力氣朝山下扔去。

隨後,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一齊來到現在的岱宗坊這個地方,找到了扔下的那隻繡鞋,只見那隻繡花鞋頭朝下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門。他們一算里程,從這地方到極頂,只不過二十來裡。這時,碧霞元君知道中了姜子牙的計,但又不好反悔,只好默認了。

後來,人們便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坊門,取名“岱宗坊”,成了登泰山的起點。

思考

你知道登泰山的起點是哪裡嗎?它是怎麼來的?

2.《倉頡造字》

相傳倉頡是黃帝手下的官員,負責管理牲口的數量和食物的儲藏。他聰明能幹,對牲口和食物的多少掌握得一清二楚。然而牲口的數量和食物的多少經常變化,不是增加就是減少,光憑記憶已無法準確記住。

這令倉頡很為難,他苦思冥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結繩記數。

他用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牲口和食物的種類,用打結的辦法代表具體品種的數目。但是這個辦法用了一段時間又不方便了,因為增加的數目打個結就行,可減少數目時,解個結就麻煩了。

為此倉頡苦苦思索,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繩子結成圓圈,然後在圓圈上掛上不同顏色的貝殼,來代替不同種類的東西。數量增加時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個辦法又沿用了幾年。

由於倉頡精明能幹,黃帝對他非常信任,所以分配給他更多的事情。他不但要管牲口和糧食的數量,還要統計每年祭祀的次數,每次狩獵的分配,每年部落人丁的增減等雜務,倉頡再聰明這下也犯難了,這麼多事情,已不是添繩子、掛貝殼能做得了的。

中外民間故事——《岱宗坊》,《倉頡造字》

一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跟隨眾人來到一個三岔路口。幾位老獵人爭執起來。一個說要往東,東邊有羚羊,一個說要往北,北邊有鹿群,一個說要往西,西邊有老虎。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倉頡上前問三位老人是怎樣判斷前面有何種野獸的,老人指給他看野獸留下的蹄印,說根據不同的蹄印就知道是何種野獸。

聽獵人們這麼一說,倉頡靈機一動,突發奇想:“一種腳印能代表一種野獸 ,那麼用一種特殊的符號就可以代表一種 東西啦。”想到這裡,他興奮不已,連夜鑽研新的記錄方式,最後終於確定下來。

他根據每一種事物的具體形象,劃出與之相對應的符號。他將常用的物品一劃出對應的符號後,就開始重新登記各種物品的數量。這種方法既簡單又巧妙有了這種符號,倉頡將所有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後來,倉頡又不斷地創造出一些符號,使表述事情的符號越來越豐富。黃帝聽說後,對倉頡大加讚賞,並封他為史官,到各個部落傳授這種記錄方法。於是這些符號漸漸推廣開來,形成了最初的文字。倉頡因 為造字深得黃帝的器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因此倉頡感到飄飄然眼睛慢慢上移,最後移到了頭頂上。而且漸漸地他造字的態度也馬起來。閒話傳到黃帝耳朵裡,黃帝十分生氣,決定派人去提醒倉頡。於是黃帝召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位老人的鬍鬚上已經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 表明他已一百二十多歲了。老人與黃帝商量好對策後去找倉頡。

此刻,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長鬍須的老人默默坐在後排。倉頡教完後,眾人紛紛散去,惟有這位老人沒走。

中外民間故事——《岱宗坊》,《倉頡造字》

倉頡好奇地問他原因,老人說:“倉頡,我年老眼花了, 剛才你教的字中還有幾個我稀裡糊塗地不明白,你能給我講一講嗎?”倉頡欣然同意。

老人說:“你造的‘馬’、‘騾’都有四條腿,而你造的“牛'字為什麼就少了四條腿,只有一條尾巴呢? 那水裡遊的‘魚’一經你造字 ,多了四條腿,卻沒有了尾巴,這怎麼解釋呢?”

倉頡一聽 ,慌亂了,心想:“我造‘魚’字卻寫成了‘牛'字,造‘牛’字時,又寫成‘魚’字。這全都是自己驕傲自負,粗心大意的結果。”

倉頡後悔不迭,但是這些字早已傳遍各個部落,無法更改了。他知道自己鑄成了大錯,便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老人對倉頡說:“你創造了文字,功德無量,人們會世世代代記住你的,但你絕不能驕傲自大啊。”

倉頡虛心地吸取了教訓。後來,倉頡造字時,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並將造好的字拿去徵求眾人的意見,大家致同意才定下來,再逐漸傳授到各個部落。

因此,後世神像上的倉頡長著四隻眼睛,以表示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敏銳的觀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