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雍正是如何對待年妃的?

T.P.D.


生同寢,死同穴,還一起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雍正對年妃應該算是不錯了。

年氏是被聖祖指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做側妃,時間應該是在康熙五十年左右,年氏是湖廣撫巡年遐齡的女兒,出身不算低。胤禛則在年氏之前還有一個側妃李氏。這兩個側妃在雍邸時地位相同,但是胤禛繼位以後她們的身份就有了差別。李氏是胤禛諸妾裡服侍他最早的人,她生第一個兒子弘昐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從這兒也可以判斷出她至少比年氏早十幾年進雍邸做側妃。李氏也是在雍邸給胤禛生育子女最多的人,她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是事情就是這麼沒有先來後到,胤禛入承大統做了皇帝,皇后肯定是元配那拉氏,年氏受封為貴妃僅次於皇后,李氏則受封為妃低於年氏。

年妃從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連連生兒育女,一共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可見也沒歇著,得到了雍正的專房之寵。對於年氏,雍正說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這雖然是比較客氣的套話,但是至少說明雍正很喜歡年氏的性格,覺得她很柔順。和電視劇裡演的不一樣,真不一定是因為年羹堯的原因而導致年氏在後宮地位超高,反倒有可能是因為年氏雍正一定程度上放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置,當然年氏對年羹堯的保護作用也不用太大。雍正三年三月皇帝公開問責年羹堯,而十一月年氏生病時還很關懷年氏,下旨封她為皇貴妃。如果對年氏不好,不喜歡她,又何必這個時候封皇貴妃?反倒是年氏一死,一個月後就賜死了年羹堯。

雍正對年氏的態度最明顯的就是兩件事:祔葬皇陵和給她的諡號。年氏死去後她的金棺於阜成門外十里莊殯宮暫安而沒有下葬。乾隆二年二月年氏金棺與世宗及孝敬皇后梓宮一起奉移泰陵,三月安葬於泰陵地宮。如果不是雍正有這個意思,恐怕年氏金棺早被葬到妃園寢去了,為什麼要一放十二年不下葬?再說如果雍正沒這個意思,作為兒子的乾隆又何必要這麼做?

年氏的諡號“敦肅”也是個美諡。“敦”的意思就是說溫仁、忠厚、親睦。“肅”則是說好德而克己,執守婦道。從這個諡號也大致能判斷年妃是什麼樣的人。


沅汰


在古代社會,皇帝都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擁有的女人,少則幾人,多則成千上萬。每個后妃都想得到皇帝的寵愛,但要得到皇帝的寵愛,起碼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容貌出眾,二是忠於皇帝,能夠來事兒。

就拿順治的廢后來說吧,雖然年輕漂亮,聰明伶俐,可就是不會來事,還跟順治對著幹,最後被廢。皇帝的女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平平安安,年妃就是如此,不僅未受兄長牽連,反而贏得雍正稱讚。

年妃是川峽總督年羹堯的妹妹,她的另一個哥哥是廣東巡撫年希堯,他的父親年遐齡曾出任湖廣巡撫。一家出三個督撫,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年妃隸屬漢軍鑲黃旗,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

早在康熙年間,年氏就是胤禛的側福晉,其地位低於嫡福晉那拉氏(後來的孝敬皇后),高於當時的潛邸格格鈕鈷祿氏(乾隆的母親,後來的孝聖皇后)。

年妃端莊淑嫻,通情達理,深受雍正的寵愛。雍正一生一共有十個皇子、四個皇女,其中有三個皇子、一個皇女是年妃所生,由此可見年妃被臨幸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

雍正元年,雍正就冊封年妃為貴妃。當時宮中沒有皇貴妃,所以她實際上就是後宮中的二把手,地位僅次於中宮皇后。

年妃懂得察言觀色,頗有政治嗅覺。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後又屢立戰功,開衙建府,起居八座,因此變得飛揚跋扈、目無君主。年妃深居後宮,對年羹堯的所作所為也有所耳聞,難免為其兄擔驚受怕。她不相信年羹堯會做出格之事,但願傳言是虛假的。

雍正二年,年妃回家探親。她看到了被年羹堯強娶的蒙古貝勒之女,看到年府的家丁身穿朝服與朝廷官員平起平坐,看到了年羹堯妄自尊大的神態。眼前的實事證明了她聽到傳聞是真的,年妃的心開始變得沉重。


回到皇宮後,年妃左思右想,權衡利弊得失,將家裡看到的一切全部告訴了雍正,並表示對年羹堯不滿。

雍正對年妃這種忠君愛國、大義滅親的行為所感動,大加稱讚,對年妃也更加寵愛。後來年羹堯獲罪時,年妃不僅沒有被牽連進去,還得到了袝葬雍正泰陵的殊榮。相反,年羹堯也沒有因自己是年妃哥哥的關係而得到絲毫寬恕。

年妃向來身體虛弱,加上為兄長長期擔驚受怕,寢食難安,身體越來越差,到了雍正三年已經臥床不起。十一月十四日,雍正剛去景陵參加完康熙逝世三週年的祭祀大典,從遵化趕回來。他一進宮,就得知年妃病重的消息,有種不祥的預感。

十一月十八日是冬至,雍正必須去天壇祭天,前三天要齋戒,加上剛從景陵回來,疲憊不堪,所以沒有去看望年妃,但心裡始終惦記這事。十五日,雍正已經預感到年妃行將就木,於是發了一道諭旨:

貴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目今漸次沉重,朕心深為軫念。貴妃著封為皇貴妃。倘事出,一切禮儀,俱照皇貴妃行。

這道上諭,情真意切,可以看出雍正對年妃的愛憐之情,給予了她很高的評價。可惜雍正為了工作,顧不上年妃的病,只能安排御醫治療。在對老婆的關懷上,雍正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年妃身體不好,自己為雍正生的三子一女接連夭折,心情沉痛,又缺少丈夫的關愛,加速了她的離世。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剛剛晉升為皇貴妃七天的年氏,還沒來得及行冊封大典就病逝於圓明園。也就在這個月,年羹堯被逮捕回京。年妃去世半個月後,年羹堯也被雍正賜令自盡。

年妃是大清王朝第一位在皇貴妃位上去世,並按照皇貴妃禮治喪的後宮女子。年妃去世後,雍正冊諡她為敦肅皇貴妃,將她的金棺暫時安放在莊殯宮。乾隆二年,年妃入葬泰陵,與雍正一起長眠地下。

在深不見底的皇家後宮,年妃是幸運的,受到寵幸還沒捲入驚濤駭浪;在家庭上,年妃是不幸的,她嫁給了一個工作狂丈夫,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


秋媚讀史


影視劇中有的將年妃刻畫成了倚仗年羹堯之勢,囂張跋扈之人;也有部分影視劇將年妃演繹得隱忍悲慘。實際上,真正的年妃並非如此。

年妃,年羹堯的妹妹,巡撫遐齡之女。雍正未登基之前,在府邸之時,烏拉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之女,也就是後來的孝敬憲皇后,為胤禛的嫡福晉,而年妃當時便為側福晉。雍正皇帝的其他妾室,如鈕祜祿氏,也就是弘曆的母親,在當時只是格格,地位比年氏要低。也可見,當時年氏在府邸的地位僅次於嫡福晉,還是很高的。

雍正元年,胤禛繼位之後,封年氏為貴妃。當時,雍正皇帝十分重視年羹堯,年氏的地位如此牢固,一方面與她在府邸之時的地位是相符的;另一方面,也應該與年羹堯為清朝效力有關係。

史料記載,雍正三年之時,年氏病重。此時,也正值雍正皇帝將年羹堯搬到之時,年氏的病重,應該與家族的悲慘遭遇相關。那麼,年氏是否因年羹堯而受累了呢?顯然不是。

年氏在雍正三年之時病重,雍正皇帝非但沒有將其打入冷宮,反而封她為皇貴妃。而且特意傳旨:“妃病如不起,禮儀視皇貴妃例行。”可以說這是對年氏很高的禮遇了。不久,年氏便去世了,隨即雍正皇帝也將年羹堯處死。

值得注意的是,年羹堯之死是在年氏去世之後,可以說雍正皇帝在對待年羹堯問題上,之所以一味妥協,一方面與他的功勞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看在年氏的面子上,所以並未立即處死年羹堯。年氏去世後,年羹堯也隨之而去。

雍正帝賜其諡號為敦肅,表達了雍正皇帝對年氏的一種尊重和敬愛。乾隆初年,將年氏從葬泰陵,與雍正帝、孝敬憲皇后合葬在一處。這也充分說明了雍正帝對年氏的感情是很深的,年氏的地位在雍正的后妃之中也是很高的,與影視劇中所演繹的具有很大的差異。

年氏生前身後雖獲殊榮,但命運不佳。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皆夭折,年氏的早逝與年羹堯有關,更多的也可能與思子心切有關吧。總之,她是個苦命的妃子。


歷史系大師姐


眾所周知,歷史上雍正這個人,是一個愛崗敬業熱愛加班的鐵血君王。其實呢,他也是一個集痴情、悶騷、冰山、傲嬌、鐵血、真漢子的矛盾體。



歷史上的年妃,有著顯赫的家世,是雍正皇帝的敦肅皇貴妃,這位雍正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除了有著寵愛著她的雍正,還享有至高無上的後宮地位和殊榮。

為雍正育有子嗣最多的妃子

查閱史料可知,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獲封親王,年家所在佐領劃歸於雍親王屬下。康熙五十年左右,康熙指婚年氏為雍正側福晉。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年妃為雍正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年妃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年妃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年妃生福沛。從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了雍正帝十一年間的所有子嗣。年妃為雍正育有三子一女,也是雍正所有後妃中,生育最多的一位。

後宮地位一路飆升

年妃在後宮中的封號也是一路飆升。雍親即位之初,年妃是他的潛邸側福晉,雍正剛即位,就將年氏冊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

也是在這次冊封中,年妃獲得了公主王妃命婦俱行禮的禮儀。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妃去世前,被封為皇貴妃

有雍正的關愛,可是,年妃並不是有福之人。康熙帝在位時,年妃所生的皇四女早早夭折。康熙五十九年,年妃所生的皇七子僅活了半歲也去世了。小皇子的病逝,讓年氏再次飽受喪子之痛。雍正剛即位,年妃又失去了皇九子福沛。

接二連三的喪子打擊,讓年妃的身體逐漸羸弱不堪。此後,年妃的身體和情緒逐漸走上了下坡路。同時,年妃的哥哥年羹堯逐漸失去了雍正帝的寵幸,被雍正削官奪爵。

連年桑子,家族失勢,年妃的身體和情緒一日不如一日。雍正三年,年妃病重,十一月二十三日,便因病逝世。值得一提的是,年妃去世之前,雍正下旨將她封為了皇貴妃。由此可見,雍正對年妃的喜愛之深。



年妃去世後,雍正曾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在皇貴妃喪禮期間,雍正情緒激動,皇帝遣七個近支王公為皇貴妃穿孝,誠親王允祉、廉親王允禩等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之宗室,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之百官,皆被要求朝夕三次齊集舉哀,並隨從皇貴妃金棺由圓明園奉移至十里莊停殯之所。

然而舉辦清朝首個皇貴妃喪禮的禮部相關人等仍因 “儀仗草率”,從尚書至侍郎數人俱被議罪,並著降二級留任。

雍正本人對年妃的肯定和喜愛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雍正在晉封年妃為皇貴妃的冊書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

年庚堯獲罪,不牽連父兄

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被降罪,但年妃一樣獲得祔葬泰陵的殊榮。

雍正五年,年妃的父親年遐齡去世,雍正特諭依一等公(清朝非宗室功臣的最高封爵)禮下葬並致祭。長兄年希堯更於雍正四年初起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加管理淮安板閘關稅務等要職,後於雍正末年官至從一品左都御史。

可以說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雍正對年妃用情至深。


aTalks


文藝影視作品中的華妃的原型就是年妃,華妃恃寵而驕,跋扈霸道,被皇帝算計終生不孕,最後被皇帝賜死,其一生可謂悲劇。

然而,歷史上的年妃按照雍正帝的說法『賦質溫良,持躬端肅』(也作『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或『秉性溫柔,持躬淑慎』),是一個溫柔大方的妃子,很受雍正帝的寵愛,在潛邸中就是側福晉,雍正帝一即位就封為貴妃——地位高於弘時的生母齊妃李氏和弘曆(後來的乾隆帝)生母熹妃鈕祜祿氏——而從年妃嫁入雍親王府的康熙五十年 (1711)到雍正元年(1723)這十來年間,雍正帝所有的兒女都是年妃所生。

年妃病重期間,工作狂雍正帝留下了好幾日沒有處理政務的空白時間,並加封其為皇貴妃,年妃去世後的死後哀榮也是儀式隆重規格很高,雍正帝又輟朝五日。

年妃所生之子福慧也備受雍正帝喜愛,八歲時候早夭,被以親王之禮安葬。

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年妃身體好一些或者福慧活到成年,或許沒有未來的乾隆帝什麼事。

當然,雖然年妃去世後的一個月,年羹堯才最終得罪,但是在她病篤的這一年(雍正三年),從正月開始,雍正帝對年羹堯的不滿就已經公開化,九月年羹堯也已經被押送到北京會審,作為皇帝的枕邊人,年妃對此不可能不瞭解,其本來就不太好的身體健康或許也受到擔心家族命運的心情的影響更趨惡化,在這個意義上,年妃的真實處境,和官方文件顯示的狀態,或許還是有一些出入的。

不過,雍正帝在處理年羹堯的同時,放過了其父親兄長,多少也還是看在與年妃的情分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