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南宋理宗趙昀,是南宋第五代皇帝。早年,他曾生下一子,但是早夭。趙昀一生縱情聲色,導致氣血虧損,年僅四十歲的時候,就早早宣告子嗣無望。國無儲君,是大事,當時蒙古崛起,南宋內憂外患,群臣都希望宋理宗能在趙氏宗親中選擇一個品學兼優的宗室收為養子,將來繼承大寶。宋理宗有一個親弟弟,榮王趙與芮。趙與芮也只有一子,名趙孟起。於是理宗就把這位親侄子收為養子,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禥,這就是後來的南宋第六代皇帝,宋度宗。

榮王是皇帝理宗唯一的親弟弟,理宗立親侄子為太子,本無可厚非。不成想,選趙禥為太子一事,居然引起了群臣的激烈反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宋理宗趙昀畫像

一.痴傻太子

原來,問題出在這位新太子身上:趙禥居然是位低能兒。

趙禥的母親黃氏出身卑賤,是榮王趙與芮的王妃李氏的陪嫁女。但是黃氏有幾分姿色,這讓榮王很是煎熬,終於沒忍住,二人一起共赴巫山。這一赴不要緊,居然懷孕了。黃氏深知自己的主力容不下這個孩子,被逼無奈服下了打胎藥。誰知這孩子命硬,居然沒打下來。他出生後,不僅是榮王,甚至是理宗皇帝都大喜望外。因為這是下一代中,理宗和榮王唯一的血親男嗣。但是由於打胎藥的影響,趙禥體弱多病,手腳發軟,很晚才會走路,七歲了才會說話,智力遠遜於常人。

但是,理宗偏不信邪,認為自己的這個侄兒天生聰慧,只是大智若愚。淳祐六年,理宗將年幼的趙禥接入東宮,封為忠王。理宗給他配備了湯漢、楊棟、葉夢鼎這些名臣大儒當他的老師。理宗為了培養這個侄子,可謂煞費苦心,不僅建立“資善堂”供其學習,還親自撰寫《資善堂記》鼓勵其勤奮好學。趙禥的課程被安排的很滿,每天雞鳴之時就要去給皇帝問安,再鳴才可回宮,三鳴前往議政所幫助宰執處理政務。之後是師傅給講解經史,“終日手不釋卷”。這還不算完,每天晚上,理宗都會考察趙禥所學。如果趙禥答錯了,理宗會親自為之講解。如果仍不明白,理宗就會大怒,並且第二天還會考察。總之,趙禥從小就接受了帝王的理論和實踐雙重教育,其教育配備之豪華,估計會讓很多草根皇帝羨慕不已。

然而,“勤能補拙”並沒有發生在趙禥身上。他雖每日學習,卻毫無進步,經常把理宗氣的發狂。趙禥智力低下,身體羸弱,但性能力卻超乎想象的強。《續資治通鑑》曾記載,趙禥當皇太子時就以好色聞名。當了皇帝后,更加荒淫無度,有一晚被臨幸謝恩的宮內女眷就多達三十餘人。因此,在理宗皇帝要將他立為皇太子之時,遭到了強烈反對。群臣皆知趙禥是“朽木不可雕也”,左相吳潛就說:“臣無彌遠之材,忠王無陛下之福”。理宗不聽,強行於景定元年,即公元1260年,將其立為皇太子。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宋度宗趙禥畫像

南宋,自孝宗起,世系又回到了太祖趙匡胤一支。孝宗趙昚是宋太祖七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六世孫。但是自宋寧宗趙擴開始,皇室像著了魔一樣,育有九子卻都早夭。而有的王爺也紛紛絕嗣,因此,在南宋皇室和宗室中,擇選賢能宗室認為養子進而繼承皇位或者爵位是正常之事。理宗雖有親侄,但是智力低下,卻強行扶立,初聞就會覺得匪夷所思。西晉武帝司馬炎,立了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導致西晉三楊亂政、賈后專權、八王之亂,盛世帝國亡於胡族,這是前車之鑑。而此時南宋外有蒙古虎視眈眈,理宗為何不聽勸阻,執意如此呢?其實細究原因,答案就在左相吳潛的那句“臣無彌遠之材,忠王無陛下之福”中。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理宗其實是平民皇帝

理宗,原名趙與莒,是太祖之子越王趙德昭的十世孫。孝宗後,帝位實際上是在太祖趙匡胤--秦王趙德芳一系傳承,因此,趙與莒的血脈與南宋皇室已經十分疏遠。其父趙希瓐無任何爵位可以繼承,淪為平民,僅僅在山陰縣當地做了一個小官,連縣令都不是。趙與莒七歲時,其父去世,於是其母全氏就帶著他和弟弟趙與芮回到了紹興府的孃家寄居。這個弟弟趙與芮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未來的榮王,宋度宗趙禥的父親。

前面提到過,宋寧宗趙擴,育有九子而早夭,於是選中沂王的世子趙竑為養子,並立為太子。這個趙竑是秦王趙德芳的九世孫,本是宗室趙希瞿之子,但是老沂王無後,於是過繼給了沂王府。寧宗又將其選為太子,那麼就必須再給沂王選個後人。於是,當時的宰相史彌遠就把此時託付給了自己的幕僚余天錫。後者路過紹興府,偶遇大雨,就來到了全氏家中避雨。余天錫見到了趙與莒、趙與芮兄弟後,知道他們原來是宗室,又見二人知書達理,舉止大方,於是就將其二人推薦給了史彌遠。史彌遠親自考察後,將其兄趙與莒過繼給了沂王府。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權臣宰相史彌遠

趙與莒一步登天,直接從平民成了王府世子,難道真的是錦鯉附身嗎?當然不是。史彌遠選他,就是看中了他沒有任何背景,便於操控。因為在史彌遠心中,已經釀成了一個奪嫡的計劃。趙與莒成為沂王世子只是開始,史彌遠最終的目的,是讓他成為自己操控的皇帝。

原來,新太子趙竑,十分討厭史彌遠,稱史彌遠是奸賊。史彌遠聽聞趙竑喜歡彈琴,於是買了一個擅長彈琴的美女,送給趙竑。趙竑十分喜歡她,卻不知道美女實際上是史彌遠的耳目。有一次,趙竑看著宮中牆上的地圖,指著荒蠻之地瓊州說:“我日後必將史彌遠流放至此。”趙竑多次藉著酒醉,稱呼史彌遠為“新恩”。因為他要將史彌遠流放八千里,不是流放到遙遠的新州就是恩州。史彌遠很是恐懼,於是進獻珍寶給趙竑意圖討好,趙竑卻看都不看,直接把這些東西都摔碎了。史彌遠至此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得到趙竑的信任,為了防止大禍臨頭,於是就暗中釀成了換太子的計劃。而趙與莒就是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三.宋理宗堪稱兩宋得位最不正的皇帝

要說這宋朝,自太宗趙光義即位以來,歷代新皇即位都要鬧出一些風波。太宗在“斧聲燭影”中登基,到了後世依舊被指責是篡位。真宗是太子,卻差點在即位之時被大太監王繼恩聯合皇后將其廢掉,轉而擁立他的大哥趙元佐。宋英宗以養子身份即位,卻鬧出了“濮議”事件,大失人心。徽宗繼位之前,也是經歷了群臣和向太后的博弈。而南宋孝宗、光宗兩朝內禪,尤其是光宗是被其子寧宗逼著禪位的。但是無論如何,這些皇帝即位都是合理合法的。而宋理宗,則很不合法,形同篡位。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南宋理宗

趙與莒被史彌遠過繼給沂王府後,從世系上成為了皇室近親。史彌遠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派國子監鄭清之去教趙與莒帝王之學。史彌遠問鄭清之,趙與莒是否值得託付大事。鄭清之說:“他很賢明,我無法一一列舉,但是不凡。”史彌遠很滿意。嘉定十七年,宋寧宗駕崩,鄭清之告訴趙與莒擁立奪嫡之意,趙與莒默默不答。時間緊迫,鄭清之逼迫趙與莒表態。趙與莒這才緩緩開口道:“紹興老母還在。”這意思是,繼位後,其生母要為太后,變向同意了史彌遠的計劃。史彌遠聽了鄭清之的彙報後,越發覺得此人不凡。

寧宗駕崩,史彌遠聯合楊皇后,篡改了寧宗遺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改立沂王府世子趙與莒為太子繼承皇位,改名趙昀。史彌遠派人去接沂王府的趙與莒。而原太子趙竑一直在家中等待宣召,卻發現無人前來。不久,他看到街上使臣路過自己居住的萬歲巷,簇擁一人呼嘯而過,越發感到疑惑。趙與莒進宮後,行哀禮完畢後,史彌遠見大局已定,才派人去召趙竑。

趙竑帶了許多人進宮,結果全被禁衛軍攔下。史彌遠也把他引至靈柩前行哀禮,隨後讓殿帥夏震看管他。一會,百官上朝聽遺詔。夏震把趙竑依舊引到了舊日上朝的班次,一心以為自己即將登基的趙竑大驚,說道:“今日之事,我怎麼還在這個班次?”夏震怕趙竑做出過激反應,於是哄騙他說:“等宣讀完遺詔,您就登基了。”趙竑將信將疑中,卻發現一人已經坐上了御座。這個人就是趙昀,隨即遺詔被宣讀,趙昀成為了新皇帝。自知上當的的趙竑不肯下拜,殿帥夏震見新皇已立,於是強行按著趙竑的頭讓其跪拜。本該做皇帝的趙竑,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成為了少保,濟王,開府儀同三司,去外地出鎮。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原太子 趙竑

如果說,這件事發生在唐代,尚屬習以為常。但是,這是宋代。在皇帝生前已經確立太子名份,駕崩後太子卻公然被權臣廢掉,這事在兩宋還是頭一遭。撿了個大便宜的理宗趙昀深知這皇位來的不正,於是在史彌遠活著的歲月裡,不問政事,專心研究理學,所有大事都聽從史彌遠的。當然,這也是促使南宋理學昌盛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連老百姓都知道趙竑才是原來的太子。湖州人潘壬造反,就抓住趙竑,把黃袍往他身上一披,想重演“黃袍加身”的故事。然而,潘壬起事本就是場鬧劇,造反的人數一共才一百多人,趙竑拼死不從,抓住時機逃跑,並主動率領州兵鎮壓了潘壬。雖然如此,理宗和史彌遠還是忌憚趙竑的威望,將其賜死,追奪王爵,改封巴陵縣公。大臣們知道趙竑的冤屈,真德秀等人不斷為其鳴冤。史彌遠死後,理宗恢復了趙竑的王爵之位。有此陳年舊事,就理解左相吳潛反對立趙禥為皇太子之時,說的那句“臣無彌遠之材,忠王無陛下之福”是什麼意思了:吳潛是在說,他不能像史彌遠那樣,強行把平民宗室立為皇帝。此事的難度就如同現在把一個痴傻皇帝扶上皇位一樣難,而趙禥也不會如理宗當年那樣幸運。其實他是暗中諷刺宋理宗罷了。

北宋英宗年間曾經因為世系轉移,發生過“濮議”事件。如果在宗室中擇優而立,難免後世皇帝被大臣挑唆,重新翻出“趙竑案”,動搖理宗帝位的合法性。而只有選擇自己的親侄子為皇帝,才能保證後世皇帝不會對自己反攻倒算。因為沒有趙昀,其弟榮王仍舊是紹興府一介掛著宗室之名的平民。理宗趙昀與後來的度宗趙禥在皇位問題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理宗不顧群臣勸阻,才強立其痴傻侄兒為皇帝。而南宋,則在更加昏庸荒淫的宋度宗手中,不可逆轉的衰落下去,直至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