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品传世文化,《论语》第一则

读国学经典,品传世文化,《论语》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曰:孔子说。 习:温习。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生气,恼怒。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而且经常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读国学经典,品传世文化,《论语》第一则

关于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平民学校,弟子前后有3000余人,他还是古文献整理专家,中国古代的大学者,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的整理和编纂。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作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读国学经典,品传世文化,《论语》第一则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少数弟子的言行。现存论语共20篇,487章,基本上都是孔子的学生记录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被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经典作品。《论语》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