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藻與菌的調控,你不得不學!

傳統的養蝦理念是“養蝦先養水”,養水則培藻。隨著養殖模式的改變和養殖密度的增加,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實驗證明,營造優良養殖池塘環境的關鍵是“培藻”和“培菌”,構建藻菌平衡的生態。

一、對蝦養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

通過浮游微藻和有益細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轉化養殖代謝產物,調節水質,抑制有害細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營造適宜對蝦健康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

“培藻”的作用:

(1)能保持養殖水體中高含量的溶解氧;

(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鹼度;

(3)營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適的透明度,抑制底生絲藻、有害藻類、寄生蟲的繁殖;

(4)通過浮游微藻、浮游動物食物鏈為蝦苗—幼蝦提供優良活餌料,提高蝦苗—幼蝦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培菌”的作用:


(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優勢,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長,減少病害發生;

(2)能夠及時降解、轉化池塘中的有機物,促進優良藻類生長;

(3)有益菌能夠形成生物絮團,提高水體自淨的能力,也可以成為對蝦的優質活餌料,節約飼料。

二、蝦塘藻與菌的調控技術

1.培藻的技術要點

(1)具備優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過量使用消毒劑或殺藻劑,避免破壞水源中的藻種。

(2)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培水

由於陽光充足,藻類生長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營養素。

(3)選擇合適的培藻營養素

浮游藻類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營養,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營養素。農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銨等),適用於種植業,通過被土壤吸收,為植物提供營養。如果在水產養殖中,大量使用化肥進行培藻,只有少部分營養被藻類利用,大多部分營養卻被池泥吸收,會使池底有機質過多,引起底質惡化,也容易造成藍藻等有害藻類過度繁殖。


2.培菌的技術要點

(1)培菌的時機

水體消毒後,池塘中的細菌數量較少,應及時補充有益細菌,快速形成優勢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養殖過程中應定期使用有益細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細菌在池塘中的優勢生態位。

(2)選擇合適的有益細菌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應用證明,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三種有益細菌適合在對蝦養殖中使用。芽孢桿菌適合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乳酸菌可根據具體水質情況而選擇使用。

(3)合適的碳氮比有利於有益細菌的繁殖。養殖中後期水體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補充碳源,促進“菌相”和“藻相”穩定。

3.藻類營養素的種類

(1)無機復混營養素:氮磷比(N∶P)適宜浮游綠藻和硅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為池底膠泥吸附,能夠快速促進藻類生長。適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於養殖前期快速培藻。

(2)無機有機復混營養素:含氮、磷、有機質、生物發酵物等多種成分,既能快速培養綠藻和硅藻,又能保持長久肥效。適合新池、鋪膜池、沙質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營養素:含鈣、鎂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補充藻類所需的微量元素,調節碳氮比,促進水體中營養的平衡,穩定藻相。適合養殖過程中藻類繁殖不良,水色變清、出現“倒藻”等情況使用。

(4)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機營養等,能夠促進藻類和浮游動物繁殖,營造優良水環境。具體方法:芽孢桿菌、麩皮或米糠,加適量的水,浸泡發酵6~8小時,發酵過程用曝氣頭充氣,效果更好。

4.藻與菌的調控措施

(1)放苗前,在放養蝦苗之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類營養素和芽孢桿菌,進行培藻和培菌,優化養殖水環境,培養優良活餌料和有益生物絮團。放苗時,水色不宜太濃,最好保持透明度50釐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適用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新池、鋪膜池、沙質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機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

(2)放苗後,蝦苗和浮游動物攝食浮游微藻,會引起水色變清,應注意及時補肥,促進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質穩定。一般在放苗後3天左右,及時補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3)養殖過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穩定是對蝦養殖管理過程最關鍵的技術環節。必須注意“及時培藻”和“定期培菌”。

養殖過程中因大雨、降溫、轉風向、使用消毒劑或殺蟲劑不當,引起藻類死亡,使水色變清,需要施用芽孢桿菌分解微藻類殘體,並補施無機復混營養素重新培養微藻。當水體中微量元素不足時,藻類繁殖較慢,可配合使用微量元素營養素。

南美白對蝦養殖中後期,水體出現水色過濃、藍藻繁殖較多時,不宜使用藥物進行殺藻。先使用芽孢桿菌,配合光合細菌,可有效控制藻類過度繁殖;情況嚴重時,重複採用此方法進行調控。

大量的養殖成功案例證明,採用合理的藻與菌的調控技術,使對蝦養殖池塘藻菌的保持平衡,營造穩定的池塘水環境,有利於對蝦健康生長,能夠有效提高養殖成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