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手抖”的帕金森綜合徵不是絕症,可防可治!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4月11日是第22個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病並不罕見,

可見於從青少年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

目前全球估計有帕金森病患者500萬,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可能成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如此眾多的患病人口,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負擔是難以想象的。當前第一要務就是要提高公眾對帕金森病的認識。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帕金森是絕症嗎?不是!帕金森是可治療的。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比較明顯,多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行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的運動症狀。此外,嗅覺減退、字越寫越小、抑鬱、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症狀也是患帕金森病的先兆。

帕金森病是一個慢性病,症狀緩慢加重,多數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終生治療。雖然目前沒有徹底治癒的辦法,但是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此,治療的辦法也需要從多角度考慮,包括藥物、手術、功能康復、心理、營養等,經常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參與。

藥物治療目前是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治療的原理基於多巴胺學說。帕金森病患者由於具有產生多巴胺能力的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減少,導致腦內多巴胺的數量不足。神經元之間的溝通是通過細胞之間的聯繫結構(突觸)完成的,突觸之間的信息傳遞靠的是遞質做敲門磚。如果沒有敲門磚,門就打不開,信號就傳遞不過來,也就不能執行前一個神經元發出的指令。

多巴胺就是這樣的一種敲門磚。因此,治療的方法包括:

1

補充製備多巴胺的原料(如左旋多巴類藥物);

2

調節多巴胺發揮作用需要的受體(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藥物);

3

減少多巴胺分解以提高腦內濃度(一些酶抑制劑);

4

抗衡多巴胺減少導致腦內相對過多的神經遞質(如對抗乙酰膽鹼藥物)等等。通常,這些方法能夠使症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得到控制。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但是,由於本病持續進展的特點,患者服藥的次數、劑量、種類都逐漸增加,到一定階段,就不再能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且會出現藥物相關的併發症。此時,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在大腦的相關病變部位放置一根微小的電極,俗稱“腦起搏器(DBS)”。

與前面所講的多巴胺理論不同,腦起搏器治療是基於大腦神經網絡理論。如前所述,每個神經元都有突觸與附近的神經元相聯絡,如同家門前的小路,有些小事在局部就可以解決了。而我們的大腦有幾百億個神經元,要完成比較大的動作或任務則需要通過高速公路來實現,高速公路是結構不相鄰、但功能相關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絡方式,通過它可以高效、準確地完成指令,這就是神經網絡。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通過立體定向設備,腦起搏器可以被精準地放置在神經網絡中的關鍵部位,類似於交通樞紐,通過體外的控制裝置對交通樞紐發放一定頻率的刺激,從而讓整個通路上的神經元興奮以產生症狀控制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起搏器的放置仍然是一種對症治療的辦法,不能夠根治本病。但通過藥物和手術的共同作用,的確能夠延長帕金森病患者有質量的壽命。

如何識別帕金森?

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綜合徵疾病早期階段的進展較後期階段要快,當患者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時往往已經是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早期識別上述症狀,及時干預,對延緩疾病的進展尤其重要。

以下問題如您有3題及以上回答“是”,又或者無法回答時,建議您到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進行進一步臨床檢查。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如何預防帕金森?

帕金森病發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攜帶某些基因會導致帕金森病發病的高風險,有些環境因素(例如重金屬、殺蟲劑等職業暴露)會讓本病更容易發生,還有些患者的發病與年齡的老化不無關係。

已知的環境致病因素提醒我們在職業和環境接觸中,要儘可能避免或減少有害因素的暴露。此外,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具有保護性的因素,例如體育鍛煉、咖啡因等。太極、瑜伽、探戈等活動也被證實可以延緩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進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看來仍然是普適的健康法則,對於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让人“手抖”的帕金森综合征不是绝症,可防可治!

編 輯丨陳宇

審 核 | 楊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