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被贴上消极标莶的孩子,永远无法改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曾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让指挥官们头疼不已。后来,政府请来心理学家帮助他们。经过观察后,心理学家便召集这些士兵,告诉他们家里的亲人十分桂念他们,要他们每人每星期都給家里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服从指挥和建立战功。为了给士兵们减少麻烦,心理学家孩给他们拟好了信的内容,他们只须照抄一通即可,每次的内容都基本相似。几个月之后,令指挥官们大为头疼的士兵竟一个个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土兵奇迹般的都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标签是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社会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因为标签改变了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也改变了被贴标签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的发展,并使之最终成为标签所标定的身份。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过一句话:“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我们的孩子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与孩子接触时间较长,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某个方面下结论(贴标签);好标签即好的结论,能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负标签即不好的结论容易引导孩子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更难改变。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经常给孩子贴些具有激励作用的标签,而不应给孩子贴那些消极的标签。但社会上,总有一些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比如,孩子撒了一次谎,就认为“这孩子老爱撒谎”;孩子反应稍微慢了一点,就说“这孩子脑子太笨”;孩子跟别人打架了,就以为他一点也不安分”。这既违背了孩子纯真的天性,也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

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朝着标签所指的方向“发展”。孩子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消极标签,也许他将一辈子生活在这些标签的阴影下,就像超市里的同品种不同价格的水果一样,被贴了标签,就被决定了命运。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因而别人对他的看法,就成为他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推荐方法:

(1)做父母的,与其粗暴地对孩子的某次行为,就做出以偏盖全的论断,使孩子心理受创伤进而影响行为,不如给他一些好的评价,让他鼓起勇气,改正不足。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怎样,就不要事先站在那样的立场上。

(2)做父母的,必须先抛弃自己对孩子的偏见,学会全面地认识孩子,然后对孩子坦言你的期待。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撒谎,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个爱撒谎的孩子”,你对他的这份信任与期待,会激励他改正缺点,下次决不犯同样的错。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由于种种原因,以前我们父母可能给孩子贴过这样、那样的消极标签。我们现在需要马上做的是,尽早消除那些有可能对孩子心理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的标签,以积极的标签替代原来的消极标签,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危害太大。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

总之,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下结论,任何时候时候都不能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因为你给他们贴了什么标签,他们就有可能成这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