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樓市,商鋪面臨的三個現狀


三四線樓市,商鋪面臨的三個現狀

對於商鋪大部分人並不陌生,曾經的一鋪養三代,讓商鋪成為了重要的資產,如果在三四線城市有一套商鋪,確實能夠實現盈利。但是隨著樓市的變化,商鋪市場和住宅市場也發生了兩極分化的狀態,住宅市場火熱,商鋪卻是冷冷清清,而且大量的商鋪開始關門,商業市場也逐漸沒落,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商鋪都面臨著這三個現狀。

首先是銷售的問題,雖然現在的商鋪價格比住宅要低,但是銷量卻並不理想,一方面是商鋪的投資回報問題,即使是有房企的保證,但是看看三四線的商鋪現狀還是能夠發現,想要靠商鋪實現盈利還是一件很困難的問題。而且對於個人手中的商鋪來講,想要再次銷售出去也越來越難,畢竟相對住宅來講,商鋪的稅費還是很高的。

其次,現在的商鋪購買之後想要出租很難,大部分的商鋪都面臨著退租轉讓的情況,本身受到電商的衝擊之後,人們對於網絡購物需求開始增加,而且沒有特色的實體商鋪和百變的電商比起來,消費者更加傾向於後者。另外,從價格層面來講,現在的租金依然較高,而且隨著住宅市場的上揚,商鋪的租金也在變相的上漲,但是整體的收益卻並沒有增加多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使是商鋪還在運營,但是盈利的能力越來越弱,一方面是各項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的問題,加上現在的商品的利潤在逐漸的降低,沒有拼購式的銷售模式,如果不能夠走量,那麼大部分的商鋪是不盈利的,這也是為何三四線城市的商鋪日漸蕭條。

那麼這種情況是否會緩解?從現在的市場存量來看,商鋪市場本身就已經很飽和,加上新開發的項目都必須有商業配套,這就導致了商業市場過剩。另外隨著炒房者的進入和退出,雖然房子賣出去了,但是居住的人口並沒有增加,而沒有過多的消費群體,商業市場自然難以運營。現在的商鋪都面臨著這三個問題,當然一些商家也會運用一些營銷手段來保障運營,但是對於大部分商鋪來講,都面臨著關門的風險,而且這種趨勢在三四城市也是非常的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