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險卓越領袖 且以方寸輔蒼穹

友邦保险卓越领袖 且以方寸辅苍穹

友邦保险卓越领袖 且以方寸辅苍穹
友邦保险卓越领袖 且以方寸辅苍穹友邦保险卓越领袖 且以方寸辅苍穹

毋庸置疑,“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行業永遠追求的命題。友邦保險的卓越領袖計劃的推出,正是抓住了保險行業發展的關鍵:不搞人海戰術,培養行業精英,幫助營銷員消除“江湖化”的風險,養成對職業精神和對專業主義的追求,以此完善保險服務,打造市場的活力引擎。初心在方寸,咫尺見精神。友邦保險的內裡,也有著這樣“方寸”,他們或是燃燒的創業激情,或是親友的殷殷期待,他們很好地秉承了友邦保險的理念,努力提升著保險行業的質感。今天要講的四位營銷員,正是這樣的所在。

張偉

拼搏只為安全感 “只要心安,便是坦途”

2017年9月再次回到北京時,張偉被星巴克裡的場景震驚了,滿滿的都是人,每經過一個小沙發都能聽見人們談著上千萬的生意。她覺得自己和社會脫節了,似乎自己不認識北京了,不安感再一次襲來。

此前,北京對張偉來說並不陌生。2008年一畢業她就來到北京。彼時她從事留學諮詢工作,幫助學生申請北美知名高校。她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幹這行算是得心應手,算了算自己這些年送出去的學生少說也有幾百人,伯克利、斯坦福這樣的名校更是年年都有。

不過她慢慢的發現,自己好像厭倦了這種重複的生活。這種感覺在2011年懷孕時尤為強烈,於是她毅然賣掉房子,移居長沙。那是個環境不錯的二線城市,起初她甚至覺得可以在那裡養老,不過這種緩慢的節奏很快讓她產生了焦慮,她是個有事業心的人,在那裡她得不到事業的肯定,更談不上財務自由。

決心再次回到北京的張偉,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好在老本行的本事沒落下,到北京之後,藉著大眾創業的東風,她和朋友一起著手開起了留學工作室。創業對於張偉和她的合夥人來說其實是不成熟的選擇,她們最大的動力就是不再想要為別人打工。幾年前離開北京時斷了社保,想著再怎樣也不能讓自己“裸奔”,於是她走進了友邦保險的培訓班準備自己考個號買保險,但僅僅是想買個保險而已。

“那時我對總監說‘我不做保險,我有自己的工作室,不至於朝九晚五地給人打工,我的合夥人還等著我呢!’”張偉說這番話時特別堅定,堅定得她自己都覺得沒人能說服她。總監也確實沒有說服她,只是肯定了她創業的勇氣後,脫口而出說你做留學諮詢,有什麼壁壘嗎?張偉懵了,她當時還沒法意會“壁壘”這個詞。總監解釋說,就是你有沒有不可替代性。張偉一下就心虛了,她知道自己沒有不可替代性。她親眼見證了這個行業在十年內的高速發展和瓶頸。國企, 外企,私企,創業型公司,這個行業不同時期的發展形態她都經歷過,無奈是有的,恐懼更是不可避免,只是她不知道做了十年留學諮詢的她,除了這個,她還能做什麼,但她也深知,不改變,她早晚會被後來的弄潮兒拍死在沙灘上。

總監告訴她,在友邦保險你就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友邦保險不會輕易解僱你,不論什麼時候你的客戶都屬於你,你的團隊也屬於你,並且永遠屬於你,退休年齡你來定。

一語中的。這段僅有十分鐘談話,理清了張偉十年的職業困惑,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職業安全感原來是來自於不可替代。她說:“好,我幹!”

來到友邦保險之後,張偉逐漸褪去過去那個理想化小女生的形象,變得開朗和堅韌。從過去主動斷保險,到給家人都買保險,再到投身其中做保險,意識的轉變是極為關鍵的。這種轉變也源自她身邊的很多真實事例,很多人一直到生病才會懊悔自己沒買保險,或者當自己看著指標異常的體檢報告時才想起來買保險,張偉也為那幾年自己的“裸奔”而後怕。理賠過的人通常都會忐忑地問“我還能再買保險嗎?”所以她堅定,保險是必須品,保險不是奢侈品。

張偉的改變也深深地感染到了身邊的人。她深知80後的壓力和不安,當她半年就拿到了過去一年都掙不到的收入時,她開始帶著一票朋友一起幹。在朋友們眼中,張偉一直是個十分可靠的人,若是她試過了的路,一定可行。入司第六個月張偉晉升為第一級主管,組成第一梯隊的便是她最好的朋友們。她說自己的保險大廈牢不可摧,因為大廈的基石是她最鐵的一群姐妹。當張偉的增員競賽數據有浮動時,姐妹們會在群裡說“偉偉掉到第二了,我們大家把她頂上去!”姐妹們用自己的業績一路為張偉打榜,那個第一對於這隻嶄新的隊伍來說意義非凡,對於張偉來說更是不可辜負的信任。

在張偉的印象裡,這樣的瞬間還有很多。姐妹們在一起,猶如眾人拾柴,溫暖了每個人的內心,也照亮了彼此的前路。張偉感慨道:“在我還是新人的時候,她們願意相信我。所以無論我未來走到哪一步,我都一定盡全力,帶著朋友們一起,我們要一起好,一起老,一起好到老。”

袁中影

鐵粉醫生欣然投身保險業 “有商保,更和睦”

當袁中影說自己要上報紙了時,8歲的兒子興奮地問她:“你要成明星了嗎?”袁中影笑答:“現在還沒有,以後會的。”

在兒子看來,袁中影是無所不能的。去年他曾跟著袁中影一起去美國參加MDRT(壽險百萬圓桌會員)大會。那是個全球會議,有很多外國人在門口迎接她們。那一刻,兒子由衷覺得很驕傲,也很滿足,這一年他和媽媽去了很多地方,放在以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來友邦保險之前,袁中影曾做過十四年的醫生。十四年裡,除了要出門診,還時常要值夜班,陪伴家人的時間很有限。出於對醫學的熱愛,她並沒有因為生育去選擇更輕鬆的工作,反而是這些年裡見到了太多生老病死使她束手無策。“我和很多病人相處得都很好,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本來是可以治好的,只是因為沒有錢。我再跟他關係好、再同情他,還是解決不了他的經濟問題。”

通常人在面臨失去時,內心是極為抗拒的,這份抗拒最終會轉化為情緒。袁中影的行醫期間也曾見過糾紛,她無可奈何地嘆氣道:“醫生和病人各有各的苦。”

所以她特別喜歡聽見病人說,醫生你儘管給我用最好的藥、最好的治療方案,我有商業保險。這時候她的治療方案的選擇就更加廣泛,一切以療效為先,而且當病人沒有經濟壓力時,病人的精神壓力也會減少,對病情的恢復也有很大好處,進一步醫療糾紛也會大大減少。

見多了這樣的事,袁中影決定著手給家裡人配置商業保險。她比較了很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作為醫生她能看懂保險裡面醫療和重疾的條款,包括怎麼理賠、什麼程度理賠等等,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完全符合她需求的保險。

不久後,袁中影遇到一個需要做心臟支架手術的病人,面對高額的醫療費用並沒有顯得驚慌。“他說他買的商業保險可以進行這方面相關費用的報銷,那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保險的必要性。”

此後十年裡,袁中影一直是友邦保險的鐵粉,不但自己追加了重疾險,也會時不時向周圍人推薦。期間,家人也經歷了理賠,這個過程沒有齟齬,讓她對這家百年險企又多了一份精進的認識。

2017年,隨著孩子進入學齡期,袁中影逐漸體會到了肩上的重擔,忙碌的工作並不能給家庭帶來匹配的貢獻。她決定轉換職業跑道。

然而,醫學專業有著一定的侷限性,跳槽到其他醫院並不能解決問題,要想擺脫忙碌的狀態她必須要面臨轉行。“但我熱愛醫學,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個既能發揮我醫學特長,又有前景的行業。”經歷了反覆思索和考率,保險業成為她能兼顧二者最好選擇,“當時我有一個朋友在社科院工作,他跟我分析了目前市場現狀和機遇,這是個很好的行業,之所以有人認為保險不好,是因為很多人講不清楚,我考察了差不多半年時間,最終決定我要去友邦保險。”袁中影還有一點很滿足,就是她的醫療背景還在發揮作用,“我的很多客戶都會直接打電話問我醫療相關的事。”

強烈的職業認同感直接體現在了袁中影的業績上,2019年開門紅業績達到了令同事們驚歎的37萬元,當月簽單總數為25單,基本上都是AIO(重疾健康險),這個數字意味著在一個月裡幾乎每一天都有人找她買了重疾險。

收入上去了,休閒時間也多了許多,最得益莫過於家人。袁中影參加活動時都會盡力帶上兒子。兒子經常會跟身邊人說:“我媽媽又是醫生,又可以在友邦保險幫助更多的人,我媽媽什麼都能幹!”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孩子的榜樣,是她在友邦的又一重大收穫。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有時候,不放手一博,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這是她在友邦新的人生感悟。

孫穎

留學期間曾遇恐襲 “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

2004年某天凌晨1點鐘,防爆人員一陣猛烈的敲門聲驚醒了熟睡中的舍友:有炸彈,要馬上撤離!幾條大狼狗在宿舍樓道里緊張地進行著排雷工作。恐怖的氣氛迅速在整個校園裡蔓延開來。

這是孫穎赴俄羅斯留學期間的一個片段,如今想起依然膽戰心驚。在她的記憶裡,那幾年很不太平,有時候考試考到一半,就會被通知教學樓裡有TNT炸藥……20歲出頭的自己是家裡的獨生女,一旦發生意外,她害怕父母會失去依靠。她給自己買了意外險,頗有幾分悲壯色彩。

由於比一般人更早體會“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孫穎對保險的認可度也較一般人多。2006年回國之後尋找靠譜的保險公司,是她的首先要務。

孫穎結識友邦保險,更像是冥冥中註定的緣分。

2007年,孫穎來到北京。與許多北漂一樣,孫穎第一批人脈來自合租的夥伴。在諸多舍友中,一位年輕的姑娘與她一見如故。這個姑娘在未來先後擔當了孫穎的長達十年的保險代理人,以及加入友邦保險的引薦人。

“第一次聽她講友邦保險時,她還很稚嫩。”孫穎笑著說“那時候我多半會自己上網查。但一年之後,我考慮給自己買養老保險再跟她聊,突然發現她專業度提升特別大。又過了兩年,我給自己補第二份重疾險時候,發現她又進步了,介紹產品很有邏輯性,條理清晰。我當時就想除了她個人努力之外,友邦保險這家公司本身也蠻厲害的,可以讓一個新人這麼快成長。”

彼時,孫穎做國際貿易工作,負責整個公司的國際區域銷售,收入頗豐。有時候兩人也會聊到團隊和業務。那時保險代理人靠打陌生電話推銷產品,常有虐心事發生,出於善意,她曾想給這個人品不錯的代理人姑娘介紹一份月薪更多、更輕鬆的工作。“現在覺得她當時雖然年輕,但很有眼光,不僅因為如今她的年薪翻了幾十倍,更重要的是,她能不停地學習。這個狀態是友邦保險給她的。因為後來想約她出來玩都變得跟難,她總在參加各種培訓。”

十年時間裡,友邦保險對孫穎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在她結婚生子後無法再如從前那般長期出差時,她選擇了加入友邦保險成為一名保險營銷員。她很早就覺察到發展團隊是大趨勢,很快便做出了成績。

同事們經常羨慕孫穎,覺得她得益於優秀的過往經歷有很好的緣故市場,這時孫穎就會一臉無奈地回應說:“我是東北人,又在國外留學,同學都散佈在世界各地。過去雖然做過三份國際貿易相關的工作,但同事零零總總地加起來也就幾十個人,客戶還全是老外,你還覺得我緣故市場好麼?”一番話把大家都逗樂了。不過有一點孫穎始終堅信,過往每一段經歷,都為如今在友邦保險發展做了鋪墊。比如雖然沒有直接的客戶關係,但她有銷售思維,也有帶團隊經驗,能組織、引領大家往更好的方向走;比如她對趨勢有著精準的研判,能夠幫助客戶制定保險方案、排查保險缺口,哪塊重要,哪塊該追加,哪個產品性價比高。

“剛轉行來友邦保險的時候,我對自己並沒有很高的期望,畢竟我是一個新人,但是隨著接觸到的客戶越來越多,我發現自己身上的責任真的很大。”來到公司僅一年,孫穎便經歷了客戶大理賠,這放到以前,很多老代理人十年也不會遇到,這讓孫穎意識到現在的疾病發病率在增高,她更加相信不論在任何時候,每個人都需要保險保障。“我現在也在努力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因為我們代理人跑的快一點,客戶告別裸奔的時間就會早一點。”

鄭君

不是所有疾病都可治癒,但商保可以給所有人希望

組員們說鄭君有兩句口頭禪,“沒關係”和“沒事兒”。鄭君笑著回應,如果你幹了七八年的婦產科醫生,就會發現現在遇到的壓力真的“不算事兒”。

鄭君是不折不扣的學霸,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保送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婦科腫瘤。畢業之後她一直從事婦產科工作。婦產科醫生時不時就會面臨緊急關頭,但也正是這樣的環境賦予鄭君冷靜和沉穩,也塑造了她強大的心理素質。

事實上,不論是產後大出血還是新生兒搶救,仍有相對成熟的醫療手段,真正讓鄭君感到無奈的是罹患腫瘤的病人。“很多罹患腫瘤的病人後期只能觀察治療,活一天賺一天。”

第一次遇到病人死亡後,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終點”突然在鄭君眼裡變得清晰。“作為一個醫生,我們最想挽回病人的生命,但現在一些腫瘤是沒辦法通過醫療手段徹底治癒的,那個時候我就很想從其他方面為這些人做一些事情,這是我投身壽險業的原因之一。”

談及生死話題,鄭君語氣依然平穩,若非後來她真的辭去醫生一職,普通人很難相信那些無可奈何的經歷對她的影響如此刻骨銘心。

鄭君選擇投身壽險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看到了行業前景:“一是從大趨勢來看,人口老齡化,國家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二是中產階層人群數量在不斷增加;三是高淨值人群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多,我認為這三個層面都將給保險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2017年11月,鄭君在朋友的引薦下正式加入友邦保險。在鄭君看來,既然要做,就選擇一個專業的平臺。“也許只有友邦保險有這樣的魔力,能將各行各業的精英聚集於此,我希望與這些優秀的人同行,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儘管此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剛到友邦保險時還是遇到了很多挑戰,而友邦保險強大的培訓系統和團隊有力的支持,讓鄭君完成了這些挑戰,快速的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如何優化時間管理,如何更有效的與客戶交流,如何更好平衡事業和家庭等等。

在友邦保險有一點收穫很大,就是遇到問題不慌不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重要。貫通的人猶如一股清風,不論有什麼變化都無礙。“友邦保險會用榮譽給你書寫日記,但獲得這些榮譽的同時,更讓你覺得你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鄭君一邊這麼想著,一邊行動起來。除了自己查資料,也在向前輩們請教經驗。前輩們的狀態,讓鄭君對自己的選擇更為堅定:“說實話我很佩服在這個行業堅持10年以上的前輩,因為前些年他們面臨的質疑很多,但他們仍然堅持信念一路走下來,我很感謝我遇到了現在如此好的市場,在我剛剛進入這個行業時有很多朋友是主動來向我諮詢的。面對這樣的機遇,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加入進來,我們共同從事這樣一份對社會有意義的工作。”

隨著工作不斷深入,鄭君也結實了很多不同行業的朋友,在很多人看來,在壽險行業裡擁有醫學專業知識和人脈資源是極大的優勢,僅靠“吃老本”就可以瀟灑度日,但鄭君卻不這麼認為:“保險業是一個需要不停積累的行業,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走很長一段時間的路,或者說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融會貫通。今年我打算和團隊夥伴一起去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地迎接行業機遇,即便面對高淨值客戶,也能有與之對話的底氣。”

鄭君覺得在學習方面,做過醫生的人更有優勢,因為醫生心態很堅韌,學習起來會更專注。在她看來,今後的壽險業市場會走專業化路線,客戶對代理人要求會越來越高,掌握醫學,法律,稅務,金融等知識的人將成為壽險業中的專業人士。

鄭君認為把握時代機遇,過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這點也深深觸動著她團隊的每一個人,在百年友邦共同創作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