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朱元璋真把常遇春的老婆大卸八塊煮湯嗎?常遇春死後為何身穿龍袍?

張小龍


明朝的將領、大臣們,跟著太祖有肉吃,只是這次的肉,比較特別。

常遇春和朱元璋一樣,貧苦農家出身,自幼習武,長大成人之後,“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看到“猿臂”,就讓人忍俊不禁,這常遇春估計是劉備重生,兩人都屬大猩猩的。

常遇春身體素質好,又精通武藝,就跑去投奔了朱元璋,而且很不客氣的跟朱元璋要先鋒官做。常遇春每次作戰,必一馬當先,勇猛過人,並屢立戰功,也就越來越受到朱元璋的賞識和信任,並由先鋒升任了元帥。

朱元璋看常遇春無妻,就將藍玉的姐姐嫁給了常遇春。這位藍氏娘子,什麼都好,即能操持家務,還為常遇春生兒育女,延續了子嗣。唯一缺憾的就是,藍氏善妒且兇悍,堂堂大元帥常遇春就變成了典型性“妻管嚴”。

有一次,常遇春又立功了,朱元璋一高興,賞賜了兩名年輕貌美的小宮女給常遇春。

常遇春收到賞賜,那真是懷揣二十五隻小耗子,百爪撓心呀。皇帝的賞賜,不能不要呀,但是,眼睜睜看著兩位年輕貌美的小女子,卻又不敢觸碰絲毫,常遇春他難受呀。無奈之下,只得先將兩名宮女帶回了家再說。

第二天早起,兩名宮女給常遇春端來了洗臉水。常遇春是“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一睜眼就看見了兩位宮女那白裡透紅、粉嫩粉嫩的手臂,不覺得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小心臟那個撲騰呀。堂堂常大將軍不免得多看了幾眼,情不自禁的說了句:“真白!”

早起發生的這一切,被兩道冰冷中透著炙熱,且鋒銳無比的目光,全都收了去。

常遇春上朝歸來,他的老婆就將一個紅木盒子端了上來。常遇春不免心中忐忑,我家娘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了,還送禮物給我?期待、懷疑、不安……常遇春顫抖著雙手打開了盒子一探究竟……嗯,是兩名宮女的手臂……

常遇春驚了,又是憤怒,又是懼怕,畢竟宮女是皇帝賞賜的,怎可隨便毀損,這可是大不敬之罪。但在家中,又攝於老婆的淫威,不敢發作。常遇春只能故作鎮靜,裝作什麼都沒發生。

只是呢,常遇春的表演科目不及格,演技有點略輸風騷。

常遇春此後每遇到朱元璋,總是戰戰兢兢的,“入朝而色不恬”,表現的很不自然。朱元璋見狀好奇了,就問發生了什麼事。常遇春在朱元璋的再三詢問下,才將發生的事情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畢大笑道:“此小事耳,再賜何妨?且飲酒寬懷。”

朱元璋一邊拉常遇春喝酒,一邊密令校尉到常遇春府上,“誅其妻,支解之”。朱元璋還將肉,分割成小塊,賞賜給了群臣,名曰“悍婦之肉”。看來剁得夠碎的,絕不止八塊。

常遇春此時還矇在鼓裡,全然不知,自顧自的飲酒澆愁。

朱元璋命人給正在飲酒的常遇春也送了一塊。常遇春見到賜肉,還題有“悍婦之肉”,不免大驚,趕快謝恩辭別歸府。

常遇春回到府上一問,夫人沒了,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得了“卸甲風”,數日而亡。

故事很精彩,但只是民間傳說,野史稗記而已,出自嘉慶年間一老婦之口,實在不足為信。

這個故事,很有可能就是某位“妻管嚴”的大人,實在是受不了自己老婆的虐待,於是就搬出了太祖來恐嚇自己的媳婦。那意思就是,媳婦,你最好放尊重點,你再虐待我,我就去皇帝那告發你,讓皇帝幫我出氣。

感覺應該會有點效果吧,聰明又可愛的一位“妻管嚴”大人,這是被夫人逼迫到了何等地步呀。而聽了故事的婦人,竟然還一代一代的將故事給傳了下來,其中一位還講給自己的兒子聽,讓兒子給記了下來。歷史就是這麼有趣。

常遇春死後穿龍袍,來自另外一個傳說。

說是常遇春出征,病死歸途。歸葬時,朱元璋親自前往祭奠,並將自己的龍袍脫下來蓋在了常遇春身上,允許常遇春著龍袍下葬。同時,朱元璋命令宮廷畫師,繪製了常遇春身穿龍袍的畫像,並賜了一副給常遇春家人。

說是現在故宮博物院中還保存有常遇春身著緋色五爪金龍袍的畫像。

根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時期的龍袍,還真是赤色的,到了朱棣時期,才改為了黃色的團龍服。

看來,朱元璋對常遇春是真愛呀,常遇春才能有如此殊榮。


奕天讀歷史


常遇春是古今中外最出色的前鋒將領,深得朱元璋喜愛。他雖然是半路才投靠的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卻視他為心腹,在眾多關鍵戰役中都對他委以重任。既然朱元璋這麼喜歡常遇春,為什麼又要把他的老婆大卸八塊呢?常遇春死後為什麼大不敬而身穿龍袍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常遇春早年時是個山賊,因為生活所迫,落草為寇。當時常遇春自習拳腳棍棒,身手頗為了得。他跟隨當地最大的山賊頭目劉聚,平時靠打家劫舍生活。雖然日子過得不錯,但是沒有什麼大的發展。

後來,常遇春在和州搶劫時,正巧碰到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而常遇春早就聽說過朱元璋的大名,於是毛遂自薦,親自登門去拜訪朱元璋。而朱元璋則不太待見他,為什麼呢?

朱元璋一看來的是個山賊,於是很輕蔑的問他:你是餓急了,想到我這裡討口飯吃吧。常遇春凜然回答到:我雖是山賊,其實是迫不得已。我自小有統領百萬大軍的志向,今天來這裡就是來投軍的。

朱元璋一聽此人志向不小,於是留下了他。後來,常遇春在採石磯大戰中身先士卒,在船上用自己的長矛刺向敵人,敵人接住長矛後,常遇春順勢借力跳上岸邊,連殺數十人,打開了搶灘登陸的局面。事後,朱元璋大大的讚賞了他,從此以後對他另眼相看。那麼朱元璋誅殺常遇春的老婆又是怎麼回事呢?

常遇春原先在劉聚手下當二當家時,劉聚賞給他一個壓寨夫人。此女長得很漂亮,但是卻性格善嫉,行為彪悍,把土匪那一套學得有模有樣。而常遇春追隨朱元璋後,由於常年打仗,所以也沒有再娶。誰知道,這麼多年,常遇春連個兒子都沒有。

常遇春不急,朱元璋急了。朱元璋心想:我這麼得力的干將,連個後代都沒有,成何體統。於是吩咐馬皇后,給常遇春挑兩個年輕貌美的宮女送去。

宮女是送去了,但是常遇春礙於老婆太過彪悍,所以一直沒有敢和兩個美人同房。有一天,兩個宮女伺候常遇春早上洗漱,常遇春看到宮女捧盆的雙手,心裡喜歡,於是說了一句:都說指如削蔥根,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洗漱完畢,常遇春就去上朝了。等到晚上回來,那位悍妻令人端出來一個盒子,常遇春打開盒子,只見裡面放了一雙嬌嫩的女人手掌。常遇春心中暗驚,明白自己早上的一句話引來了一場禍事,當晚就生病了。

第二天,朱元璋召見眾大臣,常遇春神情恍惚,還在想著昨天的事情。朱元璋見常遇春神情詭異,於是怒道:你鬼鬼祟祟的想什麼,莫非想謀害朕嗎?常遇春心驚,於是將事情全部都給抖了出來,說完叩頭道:陛下憐憫臣下,送給我兩位佳麗。大恩還沒有報答卻鬧成這個樣子,微臣有罪。

朱元璋聽後哈哈大笑,說道:我再給你送兩個宮女吧。其他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說完,讓眾大臣繼續議事,又吩咐身旁的太監,如此如此。那麼那個太監幹什麼去了呢?

眾大臣議完事準備退朝,朱元璋說:你們等等。然後讓人端上來一個食盒,打開后里面是一些紅色的肉醬。朱元璋臉色凝重的說道:這就叫悍婦之肉,以後再有大臣內人膽敢使丈夫無後,就是如此下場。常遇春嚇得說不出話,從此以後精神有些恍惚。

後來,那些無後大臣的妻子來找朱元璋,要求朝廷供養。朱元璋惱怒的說道:給你們每人一隻木碗,沿街乞討去吧。大臣無後,你們難道沒有責任嗎?還好意思讓朝廷供養?

聖祖曰:“你們平日妬悍,絕我功臣後嗣,可著禮部,各給木碗一隻,拄杖一條,沿功臣門求討作樣。”

常遇春後來有後了嗎?有了。朱元璋做主,將藍玉的姐姐藍氏嫁給了常遇春,之後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常茂,二兒子常升。那麼常遇春死後身穿龍袍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事情就有點小誤會了,事實情況是這樣的,常遇春當年救過朱元璋的命,所以朱元璋平生最感激和信任的將領就是常遇春。那麼常遇春是怎麼救了朱元璋的命呢?

當年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朱元璋的帥船因為行駛匆忙再加上不習水情而擱淺,眼看著敵軍水軍將領張定邊率軍來圍攻,形勢萬分危急。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常遇春搭弓射箭,使出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死了張定邊。敵軍首領死去,隨之四散而去。

當時如果沒有常遇春,恐怕朱元璋早就沒命了。因此,當常遇春北伐歸途中突然暴卒時,朱元璋是萬分悲痛。朱元璋因此還賦了一首詩: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

為了表達自己對常遇春的敬重和感激之情,朱元璋讓畫師畫了一幅常遇春的畫像,其中特意交代,讓常遇春身著龍袍,猶如自己的兄弟一般。所以,事實真相是常遇春死後並沒有身穿龍袍下葬,而是朱元璋讓畫師畫了一幅常遇春身穿龍袍的畫像,聊以慰藉而已。

以上部分內容為野史記載,大家聽聽就行,不要當真。常遇春畫像身穿龍袍事情為真,特此聲明!


每日趣評


常遇春是朱元璋老鄉,歸順朱元璋之後充當前鋒,從軍數十年來無一敗仗,有項羽之猛,軍中的都稱他為常十萬。

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中原途中病逝,常遇春的弟弟護送常遇春的靈柩回京,朱元璋聽聞常遇春病逝的消息,失聲痛哭,腦海中全是常遇春曾經征戰沙場的身影。


常遇春靈柩到達南京時,朱元璋親自率文武百官出門祭奠,朱元璋非常傷心,在統一江山之時,但自己的愛將、手足卻身亡,而且自己沒見到他的最後一面,朱元璋越想越傷心,於是要求打開常遇春的靈柩,他要親眼目睹一下常遇春。

看到冰冷的常遇春,朱元璋傷心欲絕,直接脫下自己的龍袍,將龍袍覆蓋在常遇春的遺體上,以此表彰常遇春,而且命人繪製常遇春穿著龍袍的全身像,然後將其懸掛在功臣廟中,這張畫像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常遇春的後人請求朱元璋再畫一張,用來當做常家的傳家寶,朱元璋應允。

常遇春死後穿龍袍是因為朱元璋感念他曾經的功勞,特意恩賜的。

常遇春妻子被朱元璋大卸八塊煮湯喝的真實性不高,在正史中沒有記載,這個故事出自民間史書,是明朝王文祿寫的,書中的故事是王文祿的祖上口口相傳而來的,寫的都是朱元璋的事。

書中記載常遇春的妻子,也就是藍玉的姐姐,她是一個悍婦,常遇春在家一直被她欺負。她不光是悍婦還是一個妒婦,常遇春一旦在外面和女人說話,她就會吃醋。


朱元璋稱帝后,看到常遇春這樣被老婆欺負,心中憤憤不平,於是賜給常遇春兩個宮女,讓這兩個溫柔的宮女伺候常遇春。

朱元璋雖然是一片好心,但是常遇春卻怕的要死,他不敢違背皇帝的意願,逼著把宮女領回家。回家之後常遇春妻子就沒給他們好臉色,常遇春對這兩個宮女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一次,常遇春不小心碰了其中一個宮女的手,其妻知道後,命人將那個宮女的手直接斬了,並送到常遇春面前,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常遇春都被嚇了一跳。


這件事後來傳到了朱元璋耳裡,朱元璋氣得直拍桌子,他覺得處置這個悍婦。

他命人去叫常遇春進宮,又派人去將常遇春妻殺死,並大卸八塊煮湯。

常遇春與朱元璋飲酒談心,不久朱元璋命人端上一碗湯,賞給了常遇春,常遇春一口喝下,發覺還蠻好喝,於是問朱元璋這是什麼湯,朱元璋說:“這是妒婦湯。”說完兩個哈哈大笑。


常遇春回到家,門人告訴他夫人被朱元璋殺了,而且還是大卸八塊,常遇春嚇得癱坐在地上。

後來常遇春還得知自己喝的湯是他夫人的肉熬的,其他的肉被分給大臣,還在盒子上寫著“悍婦之肉”四個大字。

常遇春被這件事嚇得神志不清,不久便去世了。

當然這個故事是一家之言,可信度不高,


司馬長史


朱元璋有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人稱“常十萬”他說只要給我十萬兵馬我就能掃平天下,於是人們就給他取了個“常十萬”的稱號,他是響噹噹的一員大將,殺敵無數,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常十萬在戰場上那是以一敵百,誰都不怕,可他卻非常懼內怕老婆。

常遇春的老婆姓藍,性格彪悍、蠻橫霸道,簡直就是個母老虎,常遇春對這個老婆是既怕又愛,平常別說三妻四妾,哪怕是多看女人一眼,估計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簡直就是一個醋罈子,容不得第二個女人。


常遇春眼看就三十來歲了,可還沒有子嗣,他自個兒急呀,但無奈家中的活祖宗就是不爭氣又兇悍,也是沒法子;

常遇春無後,朱元璋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心想常遇春跟我出生入死,怎麼樣也得幫助常家留點香火啊,於是就給常遇春物色了兩個漂亮的宮女送給了常遇春,說是說送兩個宮女,其實就是送給他兩個小妾,幫他延續香火,常遇春接過來的可是燙手的山芋,這麼漂亮的宮女他肯定想要,可家裡那個母老虎能同意嗎?


常遇春的老婆那是威名遠振,這兩個宮女也是早有耳聞,去到了常家也始終是扮演丫鬟的角色,絲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常遇春每天看著這兩個宮女也是乾著急啊,無奈家中那悍婦老婆,實在是拗不過,只好就當著沒事人一樣。

直到有一天早上一個宮女給常遇春端去了一盆洗臉水,常遇春一看這宮女的手長得又白又嫩又好看,就隨口誇了一句“真是一雙好手啊”,誰曾想他的老婆就在後面聽見了,本來這事換在一般人家也就是一小事就過去了,常遇春也就上朝去了。

等他下朝一回到家,他老婆破天荒的送給他一個漂亮的錦盒,常遇春心想這今天又不是什麼節日,她幹嘛送我東西,這也是太陽打西邊出了,他懷著好奇心打開了盒蓋,差點沒驚出一身冷汗,原來他老婆把朱元璋送過來的兩個宮女的手都剁了下來,放在錦盒立裡,就是因為常遇春誇了宮女的手漂亮。

常遇春是又氣又急,心想你個不知好歹的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這可是太祖皇帝送過來的女人,你也敢動;可這悍婦老婆醋勁上來了那是不管不顧。


這事沒過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有一天朱元璋叫常遇春來宮中陪他喝酒,兩人一高興就喝多了,當晚常遇春就在宮裡睡下了,並且朱元璋還安排兩個絕色宮女陪著常遇春春宵了一晚。

第二天常遇春一起來,看見這兩宮女,還給他端來了一碗肉羹,常遇春喝完肉羹後,朱元璋也過來了,問他這粥好不好喝,常遇春說好喝,解酒那是相當的好。

常遇春回到了家,不見了老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朱元璋趁著自己進宮後,派人把他老婆大卸八塊剁成肉醬,煮成了一窩肉粥,不光是常遇春喝了,這滿朝的文武大臣也都喝了。經過這一嚇,常遇春嚇成了癲癇病,久治不愈,直到1369年,39歲的常遇春暴斃于軍中。

當然了這都是野史,只當笑談,不足為信,據正史記載,常遇春的老婆藍氏死於常遇春之後,死因為病逝。


常遇春死後,朱元璋非常悲痛,他不但為常遇春哭靈,還把自己身上的龍袍脫下來給常遇春蓋上陪葬在鐘山下,朱元璋雖然很忌諱把龍袍穿在別人身上,但他卻專門讓人給常遇春畫了一幅身穿龍袍的畫像,雖然有作秀給其他臣子看的嫌疑,但從中也可看出朱元璋確實很在乎常遇春,還給他追封了許多官爵,又配享太廟,這在與他出生入死的下屬當中,常遇春的待遇是獨一無二的。



遺產君


一、常遇春老婆並非烹殺。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猛將,外號“常十萬”。因他曾放言:只要給我十萬兵馬,就能掃平天下。他殺敵無數,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場他以一敵百,誰都不怕,可他卻非常怕老婆。

朱元璋看常遇春幹活賣力,曾賞賜兩個美女給常遇春。常遇春稱讚其中一個宮女的手長得好看,第二天就收到了妻子送給他的禮物——那個宮女的手。朱元璋聽說很生氣,便讓人殺了常遇春的妻子,並且烹了她的肉給眾臣子吃,常遇春也吃了,回去找不到老婆,才知道老婆被大家吃了,為此嚇出病死了。

其實常遇春的妻子,是大將藍玉的姐姐。並不像傳說那樣沒有子嗣,她為常遇春生有三男三女,而且長女還被冊封給了太子朱標為妃。再者,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在朝廷中也是身居要職,朱元璋那麼精明的人,怎麼可能在政局還沒穩固之時,做出“烹悍婦”得罪大臣這樣的事?

二、常遇春死因三種說法

常遇春有勇有謀,是個不可多得的良將。但是,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嗜好殺戮。在一次和陳友諒的戰役中,俘虜敵方三千人。常遇春的殺戮癮又犯了。他不顧徐達勸阻和上報朱元璋的威脅,連夜把俘虜給活埋了!不僅如此,他還留下幾個俘虜,讓他們回去跟陳友諒捎話:“我是常遇春,我不僅打敗了你陳友諒,還將你的三千兵士全給活埋了。

第一種為朱元璋害死說。這個傳說源於常遇春經常不聽朱元璋的話屠城。但是常遇春死時政局還沒穩固,北元虎視眈眈想要打回中原,朱元璋不可能在正用人之際殺掉這員猛將。

第二種為常遇春被嚇死說。前已提及,很明顯是假的。

第三種為常遇春病故說。常遇春與徐達北征凱旋的路上,因為天氣炎熱,常遇春重甲在身,到了晚上休息時,他不顧身上有汗,卸去盔甲,引發了中風。再者加上歷年來征戰導致的傷病,常遇春身體早已極度透支,加之行軍途中無良醫及時診治,才導致這員猛將的死亡。

三、常遇春身加龍袍的原因

常遇春身加龍袍說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常遇春畫像。

洪武三年,即1369年,常遇春突然病故。朱元璋十分傷心,他既是一員猛將,又和朱元璋情同手足。朱元璋看見靈柩時候,脫下龍袍覆蓋在常遇春遺體上,作為壽終棉衣,以表哀悼。隨後朱元璋又命宮廷畫師,畫了常遇春的全身像。喪事辦完,常遇春家人又請朱元璋再讓畫師作畫,賜予全家以追念。畫像保存至今。

如果喜歡作者的文章,請一定要關注我哦!謝謝!


文史工作坊


朱元璋殺死常遇春老婆的說法,歷史上並無記載。朱元璋為何如此寵愛常遇春,有這麼幾條原因:


一、同志加老鄉。常遇春跟朱元璋是老鄉,同時安徽鳳陽人,早年落草為寇做土匪,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朱元璋的軍隊。看到朱元璋治軍嚴明,覺得跟他混肯定沒問題,於是主動帶領自己的隊伍來投靠他。所以說,這對於兵力不足的朱元璋是雪中送炭。

二人一見如故,感情深厚。

二、常遇春能力太突出。常遇春作戰以勇猛剛強著稱,在戰鬥中,他經常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殺得敵人四散奔跑,成為朱元璋帳下的急先鋒,為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救命之恩。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中,敵將張定邊瞅準了朱元璋,想過來殺之。幸好常遇春及時發現,一箭射傷了張定邊,救了朱元璋的性命。

四、兒女親家。朱元璋最愛的兒子,是他的長子朱標。而朱標的老婆,正是常遇春的女兒,朱元璋原本是讓朱標繼位的,這麼樣,常遇春就成了國丈。這也是非一般的恩寵。

五、死後封王。洪武二年,常遇春北伐北元歸來,途中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痛失愛將,十分痛苦,追封他為“開平王”,開國功臣中,能得封王的,僅僅他一人。


真觀歷史課



答:朱元璋把常遇春的老婆大卸八塊煮湯的故事出自明朝嘉靖年間官吏王文祿的《龍興慈記》。

《龍興慈記》這部書的書名是啥意思呢?

龍,在這裡指皇帝,更具體點,是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興,就是興起。

“龍興”二字合在一起,即是指帝國的發肇、興起。

“慈”,指母親。

記,就是記載、記錄的意思。

四字連一起理解,就是:母親記錄的關於太祖爺開基創業的故事。

書還有自序,是這樣寫的:王生文祿曰,自幼聞慈淑母氏言國初遺事,子雖幼,喜問,以故始末甚詳,惜歲久多忘也。蓋外祖陸公源生國初時壽逾耋,好學,多聞授母氏,母氏授予予……

這段文謅謅的話說的是:我小時候常常聽母親講述本朝事蹟和掌故,本來是很詳細的,但年月久了,快忘得七七八八了。這些事蹟和掌故是我外公講述給母親的,外公很長壽,活了八十多歲,好學,知道的東西很多。外公把這些東西講述給了我母親,母親又講述給了我。

光看書名和書的自序介紹,就知書裡面所記載的是道聽途說的野史傳聞,全不靠譜。

書裡面的故事有:朱元璋的爺爺葬中了風水寶地,所以朱元璋後來發達了;朱元璋出生時的種種祥瑞:朱元璋在皇覺寺做沙彌時,曾發配廟中伽藍神;劉伯溫被高人魂魄附體等等。

其中的“朱元璋把常遇春的老婆大卸八塊煮湯”的故事,是說常遇春妻沒有生育,常遇春本人又是個“妻管嚴”,不敢納妾。“聖祖憫常遇春無嗣”,朱元璋可憐他將門無後,就讓人把常遇春妻肢解了。常遇春卻受到驚嚇,從此得了癲癇。

這故事編得是毫無根據。

常遇春病死於北伐途中,一生都沒患過癲癇。

常遇春的妻子是涼國公藍玉之妹藍氏夫人,並沒有被朱元璋斬殺。

常遇春還有常茂、常升兩個兒子。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常茂以常遇春大功,封鄭國公,食祿二千石,並得授可供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

另外,按《明宋文憲公濂奉敕撰開平王神道碑並序》中的說法:“妻定遠藍氏,封開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上所賜名。女三人,長許為皇太子妃,餘皆幼。”

即常遇春並非只有兩個兒子,而是三個: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這三個兒子的名字,都是朱元璋賞賜的。又有三個女兒,其中的長女,許配為皇太子朱標為皇太子妃。

常遇春死後,按照《明史》的說法,是朱元璋“親出奠”,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哀禮,“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賜葬鐘山原,給明器九十事納墓中。沒有提到身穿龍袍下葬。

不過,世間流傳有一張據說是朱元璋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公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估計,常遇春身穿龍袍下葬的情節,就是由這幅畫敷衍出來的。


覃仕勇說史


朱元璋肢解常遇春老婆的故事來源於明朝官史王文祿撰寫的《龍興慈記》,原文如下:

明太祖憫常開平遇春無嗣,賜二宮女。妻悍不敢御,晨起捧盂水盥櫛,開平曰:“好白手。”遂入朝去。回,內出一紅盒,啟之,乃斷宮人手也。開平驚憂,後入朝,儀度錯愕,太祖再三詰問,開平懼,吐其實,且叩頭曰:“蒙上賜二宮人,今若此,有辜聖恩,死莫贖,故連日驚憂。”太祖大笑,召開平入宮飲酒,命力士肢解其妻曰:“悍婦之肉。”開平驚成癲癇。又有無嗣功臣,面奏聖祖求養子。聖祖曰:“你們悍妻,平日酷妒,絕我功臣後嗣。可著禮部各給木碗一隻,拄杖一條,沿功臣門求乞作樣。

從《龍興慈記》原文可以看出,朱元璋只是把常遇春的老婆肢解,取名為“悍婦之肉”,並沒有把這些肉煮成湯!而如今很多人卻把這個故事演變得五花八門,說朱元璋把常遇春的老婆煮了,而且取名為“妒婦湯”(豆腐湯?)。這種流傳的故事變得越來越離譜,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真是人言可畏!

既然事情並不像流傳的那樣,那麼最早的原文是否真實呢?其實《龍興慈記》同樣是屬於“口口相傳”的故事記載,而且記錄的時候作者還添加了自己的想法進去,因此這裡面的記載同樣不可信!

朱元璋肢解“悍婦”的疑點

關於常遇春老婆被肢解的故事看似合情合理,因為朱元璋殺人的手段確實非常殘忍,比如藍玉就是被剝了全身的皮而死。但在常遇春老婆這個故事中,細看裡面的情節還是有很多疑點:

  1. 按《龍興慈記》的說法,常遇春是因為沒有子嗣,朱元璋才賞他兩名宮女。但正史上記載,常遇春有三兒一女,而且女兒還嫁給了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此故事的起因就已經錯了,後面的事情自然也是虛構的。

  2. 常遇春的老婆藍氏,是明朝開國將領藍玉的姐姐。藍玉多次立下戰功後變得非常狂妄,不僅在皇上的酒宴上口出狂言,甚至在軍中也獨權專制。朱元璋對於藍玉的這些行為也只是口頭責備,並且該封賞的時候還是會封賞,只是有時會在賞賜上打打折扣。最後是因為藍玉想謀反而被告發,才落得剝皮的悲慘下場。但在藍玉謀反之前,他的所作所為與他姐姐的行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朱元璋對藍玉也只是口頭責備,可見朱元璋的氣量還是比較大的,這樣大的氣量怎麼會跟一般婦人計較?
  3. 《龍興慈記》裡寫常遇春最後被嚇成癲癇,這真是極大的抹黑啊!常遇春被稱為“常十萬”,英勇善戰,戰功顯赫。這樣久經沙場的武將會被肢解的屍體嚇成癲癇?雖然說被肢解的是他的老婆,但古代女性的地位極低,三妻四妾也是常有的事情,藍氏的死還不至於把常遇春嚇成癲癇。

最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朱元璋煮“悍婦”的故事是假的!

常遇春死後穿龍袍

據史料記載,常遇春於1369年在軍中“暴病而亡”。朱元璋聽到常遇春的死訊非常悲痛,還為他作了一首詩,以表達自己悲痛心情:“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常遇春死後追封為開平王,諡號忠武,並且配享太廟!這樣的榮譽可以說是頂配了,太廟可是帝王的家廟啊!而且朱元璋還命畫師繪製了一幅常遇春身穿龍袍的畫像,這麼高規格的待遇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常遇春死後得到了最高榮譽,但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是穿著龍袍下葬,只是畫像上穿了龍袍。不過這也是非常幸運了,比起他的戰友徐達等人,常遇春應該算是死的時間好吧。朱元璋在後期對功臣的清理中,很多有功之臣都成了冤魂。


水煮汗青


這是野史,很有趣味性,常遇春的老婆是藍玉的大姐,正史記載,藍氏是病死的,不是被朱元璋煮湯喝的。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常遇春,常遇春是安徽省懷遠縣人,1355年參加起義軍,隨後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自請為先鋒,說只用10萬將士就能橫行天下,人稱“常十萬”,常遇春英勇善戰,立下的戰功僅次於徐達,曾經攻克開平府,明朝開國後被封為開平王鄂國公,南京雞籠山的功臣廟裡,常遇春排在首位。

別看常遇春在戰場是個猛男,但是到家看見老婆之後,立馬慫了,他怕老婆是非常出名的,小妾都不敢娶一個。

這個故事也是因此而生,明朝王文祿《龍興慈記》記載,朱元璋曾經賜了兩個宮女給常遇春,這兩個宮女也知道藍氏不好惹,對常遇春的佔有慾非常強,所以宮女平日裡也不敢靠近常遇春。但是朱元璋把她們賜給常遇春的目的就是讓常遇春傳宗接代的,宮女不敢不從啊,所以一直在尋找接近的機會。

有一天早上,常遇春起床,藍氏還沒起來,宮女趁著這個機會端了一盆水給常遇春洗臉,常遇春看到宮女那雙手雪白如玉,看著走神了,還誇了一句:“好白的手啊”,但是想起自己夫人那霸道的樣子,嘆了一口氣就去上朝了。

常遇春下朝到家後,藍氏說給自己一個驚喜,遞給了常遇春一個紅盒子,常遇春都想,今天這是啥日子啊,夫人開竅了?打開盒子一看,我的天哪!紅盒子裡放著的是一雙血淋淋的人手,藍氏悠悠的說道:“這不是你喜歡的那雙手嗎,送給你了”,常遇春嚇得不輕,還得了抑鬱症,精神恍惚。

上早朝的時候,別人跪拜他就站著,別人起身他就跪下,朱元璋一看不對勁啊,打趣說看你這樣子不會是想謀殺我吧,常遇春哪有這膽量,趕忙把自家夫人在家做的“好事”給朱元璋彙報,朱元璋說:“我後宮宮女多的是,再賞你兩個就好了,你暫且去後邊喝酒去吧”。

喝酒的時候,宮女端來一碗湯,朱元璋說這是妒婦湯,常遇春沒聽清楚,聽成了“杜甫湯”,還以為這是什麼新品種的湯呢,但是湯的味道很鮮美,美酒配好湯,常遇春的心情頓時好多了,就如往常一樣下朝回家,在宮門口看見一些大臣手裡都提著一個小包裹,就自己沒有,包裹上還有一張紙條,寫著“悍婦之肉”,就問這肉哪來的,大臣們說這是皇上發的啊,半醉半醒的常遇春也很納悶,這是什麼肉啊,帶著這個疑問回家了。

回家之後照常先跟夫人彙報,但是叫了好半天也沒人應,這是僕人跑來說:“皇上把夫人抓去啦”,常遇春猛的一驚,原來自己喝的是“妒婦湯”而不是“杜甫湯”,是人肉湯啊!朱元璋趁著自己去喝酒,把自己夫人抓來了,大卸八塊,一塊做湯,其他的分給了功臣,常遇春被嚇的不輕,從此瘋瘋癲癲,39歲暴死於軍中。

雖然藍氏把朱元璋賞的宮女剁手了,但是朱元璋的反應有點偏激了,好歹藍氏也是開國功臣的妻子,就這樣把她大卸八塊就不怕引起公憤嗎?要知道當時明朝剛建立,根基不穩,手握實權的大臣造反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朱元璋將常遇春老婆大卸八塊這件事,出自野史合情合理,大家也就當故事聽一聽吧。


凍梨歷史君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大將,曾經在青年時代做過盜匪。25歲時投奔朱元璋後,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統帥能力,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曾自稱率十萬之眾即可橫行天下,因此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常遇春老婆遭遇

常十萬在戰場上威名赫赫,但是卻在野史《龍興慈記》中成為了一個“妻管嚴”,而且害怕老婆到了極限。

曾經常遇春30歲時,妻子藍氏還沒有為常遇春生育兒子,所以常遇春非常著急,希望儘快延續子嗣。但是藍氏彪悍異常,根本不允許常遇春納妾,常遇春也無可奈何的忍耐了下去。

朱元璋聽說後,為了給自己的開國將領延續香火,所以當即賞賜了兩名國色天香的宮女給常遇春。常遇春當時心裡必然是非常高興,但是由於夫人的強悍,自從兩個宮女進入常家以後,一直扮演者府中客人的角色。



有一天清晨,常遇春早起準備上朝,兩個宮女抓住機會獻殷勤,打了一盆水為常遇春洗漱。常遇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摸了摸宮女的手說:“好白的手呀,真漂亮。”摸完之後嘆了一口氣,依依不捨的就去上朝了。

等到朝會結束以後,常遇春回家,夫人拿出了一個盒子送給了常遇春。當時常遇春非常高興,心想今天的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怎麼夫人突然對自己這麼好了,還給自己送禮物了。結果打開之後差點沒有嚇暈過去,原來盒子裡面盛的是血淋淋的一雙手,而且還是早上自己讚美的那個宮女的手。

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常遇春算是徹底死了心,而且在後來的日子裡神情恍惚,每天的工作都是應付差事。細心的朱元璋馬上發現了常遇春的變化,並且詢問了常遇春的情況。常遇春也不敢隱瞞,把家中發生的一切都說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後哈哈大笑,並且說:“漂亮的宮女有的是,再賞你兩個就是了。你呀,帶著哥幾個,先去後殿喝酒,一會兒咱們一醉方休。”

常遇春和一眾兄弟在皇宮後殿喝酒,正在興頭的時候,朱元璋命人端來了一鍋肉湯,並且說這是“妒婦湯”。眾人聽了以為是“杜甫湯”,大口大口的就喝了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踉踉蹌蹌的都回了家。

常遇春回到家後,如往常一樣,第一件事就是向夫人做彙報,並且說:“夫人,我回來了,今天皇上請客,所以才回來晚了。”但說了好幾遍之後,也不見夫人回應。這時僕人們都回來了,說夫人丟了。



原來常遇春的夫人並沒有丟,而且被朱元璋抓起來大卸八塊,之後做了一鍋湯,剩下的肉還分給了大臣。常遇春知道後,精神刺激更大了,最終因為承受不了刺激而暴亡。

實際上這件事可以斷定是假的。首先說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此事的任何記載,其次藍氏是生育了子嗣的。而且藍氏的弟弟正是是藍玉,女兒還是是太子朱標的正妻。即便藍氏是一個善妒的悍婦,朱元璋也不可能會把他烹殺。

另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正史中常遇春在北伐的軍中因為“卸甲風”暴亡[後世猜測是感染風寒]。而藍氏是死於常遇春之後。以此可見,《龍興慈記》中的記載純屬虛構,看看就好,不能當著。



常遇春身穿龍袍

公元1368年,常遇春在北伐戰爭中立下曠世功勳,結果在第二年的南歸途中因病去世。為此朱元璋傷心不已,追封其為中書右丞相、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最後追封了常遇春為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

後來朱元璋命人繪製常遇春的畫像,畫像中的常遇春身穿龍袍,原因就在於朱元璋對常遇春非常懷念,直到常遇春對自己忠心耿耿,而且作戰能力突出。另一點就是當時天下尚不安定,朱元璋此舉,也可以籠絡大量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