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精”蘇大強患上的阿茲海默真的是“絕症”嗎?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都挺好》火了。

片中愛作妖、瞎折騰的父親蘇大強,一度讓蝌蚪君恨得牙癢癢,卻不料在大結局時哭紅了眼。

蘇大強突然走丟,明玉四處尋找,最後在蘇家老宅衚衕找到蘇大強。此時,蘇大強已完全不識女兒,明玉哭成了淚人,原來蘇大強患上了阿茲海默症。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在被劇中的人物感動的同時,很多人都不自覺地開始關注阿茲海默症了。

01

什麼是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最主要的疾病表現是認知障礙,老年痴呆症的50%-75%是由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痴呆症包含了多種類型,如阿茲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性痴呆症等)。

目前,我國阿茲海默病患者總數超過900萬,而處於痴呆前期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數目已超過2300萬,由此帶來的經濟負擔已高達10735億人民幣。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正常大腦和阿茲海默病人的大腦。後者明顯出現腦萎縮

02

阿茲海默症的症狀?

病人最早的症狀是記憶力的下降,覺得難以記住近期發生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的記憶力愈發衰退,性格也會變得易怒、多疑、焦慮。

到了晚期,他們逐漸喪失讀寫能力、語言能力,變得無法獨立生活,甚至連原先沒有受損的長期記憶也開始丟失,過去再親近的家人,在他們眼中也只是陌生人。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阿茲海默症雖然本身不會致死,對於病人來說,最危險的是脫離家庭走失後的危險處境,或是照顧不周、長期臥床導致的褥瘡感染。

03

阿茲海默症成因

實際上,阿茲海默症已有百年曆史,但其中機制迄今未明。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集中在大腦中異常累積的兩種蛋白:Tau 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

研究者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一部分人的大腦中會出現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積累,這種斑塊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海馬體區域(學習及記憶功能相關)尤為集中。

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七大危險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及有痴呆家族史、低文化程度、有腦外傷病史等。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另外,如果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不健康,比如熬夜、不運動、飲食不健康、用腦過度、壓力大、焦慮抑鬱等,日後也易得阿茲海默症。

04

阿茲海默真的是“絕症”嗎

從1998年起至今,為了攻克阿茲海默症,全球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000億美元。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試驗藥物在臨床試驗中逐一失敗。究其原因是藥物干預的對象主要為痴呆階段,而此階段患者的神經元已經大量凋亡,殘存的神經元功能也已嚴重受損,所以藥物難以逆轉疾病進程。

雖然目前阿茲海默症還不能治癒,但是通過合理治療是可以緩解痴呆症狀、減慢疾病發展速度。堅持合適治療方案,加上家人悉心照顧,患者可在長時間內保持穩定生活狀態。

05

新的曙光

剛才我們提到,之所以治療阿茲海默的試驗藥物一直失敗,是因為阿茲海默患者的神經元已大量凋亡。

然而就在前兩天,來自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在健康成年人腦中的海馬區觀察到新的神經元產生,而且這種新生能力終生持續,至少可以更新到90歲!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而對阿茲海默患者大腦樣本的檢測,也帶來了好消息。

通過對18名52-97歲的阿茲海默患者大腦樣本檢測可以觀察到,隨著病情的加重,新生神經元的數量逐漸減少。雖然在人類正常生理老化的過程中,新生神經元的數量也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在40-90歲之間任何年齡段,阿茲海默患者大腦中的新生神經元數量都是少於同年齡段的健康對照組的。

這是第一個真正有力的證據表明人類阿茲海默病患者的神經發生減少。

或許,這可以為AD的早期診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而如果能夠確定大腦中神經元是可以再生的,也必將為包括阿茲海默病在內的神經性疾病探究新的治療方法做出貢獻。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作精”苏大强患上的阿兹海默真的是“绝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