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字為什麼由“九”“鳥”二字合成? 聽聽蘇軾怎麼解釋

“鳩”字為什麼由“九”“鳥”二字合成? 聽聽蘇軾怎麼解釋

分享一篇《蘇東坡傳》看來的小故事。

王安石和蘇軾都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當宰相期間寫了不少著作,討論字源學還成為一種怪風氣。

王安石解釋字源不是從語言學的角度,而只管從字的意義上找點趣談。這一點蘇東坡覺得他的字源學非常荒誕可笑,也無法容忍。因此,他們之間有許多關於字源學的討論的笑話。

笑話一:

關於“鳩”字,由“九”和“鳥”合成,九字為表音。

有一天,蘇東坡和王安石閒聊,東坡問“為什麼鳩字由九鳥二字合成?” 王安石語塞。

東坡說“我能告訴你為什麼。《詩經》上有:'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七隻小鳥加上父母兩個,不是九個嗎?”

“鳩”字為什麼由“九”“鳥”二字合成? 聽聽蘇軾怎麼解釋

笑話二:

“波”字,由水加皮構成,皮為偏旁表音。

王安石解釋“波”字,“波”者“水”之“皮” 也。貌似還說得通。一天蘇東坡向他戲謔道: “‘波’若是‘水’之‘皮’,那‘滑’就是‘水’之‘骨’了。” 王安石的解釋違背了中國漢字構成的基本原則,把字根割裂開來,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鳩”字為什麼由“九”“鳥”二字合成? 聽聽蘇軾怎麼解釋

當然蘇和王雖然政見不同,但在文學界都是鼎鼎有名,歷史的問題不能磨滅他們的才華,但從《蘇東坡傳》的字裡行間來看,林語堂先生還是偏愛蘇軾的,蘇軾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和放誕不羈的曠達,是個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這些性格讓他的文學成就更高,也更受後人推崇。

前幾日,還讀到一首很有趣味的《無題詩》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明明苦哈哈的日子,蘇軾總能過出詩意般的心境。這種境界真乃世間少有!

~END~

作者簡介: 左手帶娃,右手寫字的80後寶媽,關注媽媽成長,親子陪伴,分享讀書生活感悟的自媒體新人。公眾號:如月如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