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辭職,至今未找到工作":裸辭爽一時,該如何找到心儀工作?

次等青年

2148字,閱讀用時2分鐘

01

裸辭,放在現在來說,是很大膽的一個選擇。裸辭後,一旦長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整個人的心態都會改變。這時,你該作何選擇?是將就,還是繼續尋找,才能不再次後悔?

我朋友就是,工作4年,年前抽風了似的,不聽勸,裸辭了。

雄心勃勃要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可現在都快四月中旬了,還是沒找到心儀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已明顯沒了剛裸辭的灑脫大氣,多的是焦躁不安。只想儘快找個工作。

我們似乎總會信心滿滿的,以為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尤其是那些裸辭的人。因為不是很有信心,多少會擔心自己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導致在辭職這件事上存在遲疑,進而選擇「騎驢找馬」。

可惜的是,我們似乎也總是低估了找好工作的難度。一晃半個月、一個月,工作還是沒找到。從最開始的「樂觀」轉為「焦慮」,甚至是「急躁」。

可往往這樣會進一步惡化這種狀態。

越想快,越會出問題

找工作這事,真急不來。公司不是你家開的,市場也不是你家打造的,你只有「適應」,而不是「主導」。

02

工作4年,辭職至今快4個月,還沒找到工作,簡單來說,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你以為工作經驗有了,就能找份更好的工作。可實際上,你看中的,對方看不中你;對方看中你的,你又看不中他。不要覺得工作4年就多有能耐,比你強的大有人在。

找工作本質是企業和求職者雙方「期望值」與「能力值」的博弈。可怕的是,在這種博弈中,雙方都期望對方可以達到實際水平之上的一個層次

也就是說,企業希望找到在企業實際選擇範圍之上的求職者。用最小的成本,招到最好的人,這是企業永遠的心態。

求職者也希望找到自己所能勝任工作的上一個水平工作。求職者在做自我評估時,會不自覺地提高對自我能力的評估。

這和「彼得原理」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本質上就是一個道理。

但企業和求職者是有區別的。

企業在尋找一段時間後,會通過提高薪資或降低要求,招到「較理想」的新人。

而求職者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在「無路可選」之前,依舊會選擇「繼續一搏」,希望出現轉機。但這種轉機往往是稀少,甚至是不存在的。不工作又不可能,於是最終會選擇一個「救急」,這個工作很大程度上,並不如前面錯失的工作要好。

03

上面這種現狀的產生,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用人的供需市場,依舊是企業為主導。企業在選擇範圍上遠大於求職者,這進一步加劇了求職者「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狀態頻發。

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小嶽嶽和德雲社,曾就有這麼一段故事。

小嶽嶽很早之前就想去德雲社。當時的德雲社,也並不是多有名氣,時常出現臺上人比臺下人還多的的場景。

可即便如此,郭德綱依舊看不中主動送上門的小嶽嶽,認為他沒有說相聲的天賦。後來是出於“同情”才收了他。

日後證明,選擇小嶽嶽,是一個多麼明智的決定。

可是,於廣大求職者而言,並不存在這種「同情」。既然市場如此,那就需要讓自己去適應這種「遊戲規則」

04

現在的就業環境並不好。「互聯網裁員潮」只是一個面,更多的是看不見的角落。

不論是「京東對三類人的淘汰」,還是「996ICU」的出現,都是企業方對員工「忍受度」邊界的試探。企業希望在大的社會環境背景下,更多的爭取自己的權益。即便這會損害到員工的利益。

這些都會加劇員工對離職、求職者對找工作的「再三考慮」。裸辭,顯然已經不適合大多數人。在你期望找到一份更好工作的前提下。

但如果選擇了裸辭,那就必須做好應對長期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準備。超過一個月,基本就會出現心態的改變。甚至後悔當初做了那麼個決定。

情況已然如此,就只有面對。

05

如何面對?如果已經出現了這種長時間沒找到工作的狀態,該如何做?

穩定情緒是最重要的,心態要好。

一旦找工作的預設期超過自己的設想,就會出現焦急的心態。凡事,越著急越容易出錯。

一項「你一生最後悔的是什麼」的全球調查顯示,73%的人後悔選錯了職業,排名第二。裸辭的焦躁心理,無疑會讓你更快的作出錯誤的決定。

自己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多一分坦然。如果自己一個人感覺扛不住,不妨和周圍朋友說說,讓大家幫忙出出主意,也可以調整心態。

分析失敗面試原因,查漏補缺。

面試了那麼久,不論是自身原因,還是企業確實不行,總是存在原因的。

一味的往前衝,不妨靜下來想想,之前企業選擇或面試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在接下來的面試中,就要去儘量避免。這也是心態調整的一個方式。

明確定義「合適」,不要憑感覺。

我面試過很多求職者,在問他們想找一個怎樣的工作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一些寬而泛的內容。這些內容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沒辦法指明一個方向。

「合適」不等於「喜歡」,而是「勝任」。可很多人就是沒明白這點。

你要找的是符合你能力的工作,而不是「跟著感覺走」。這個時候再來做全面的個人職業分析,也不現實。你也不會有那個耐心,但至少弄明白,你的實際「匹配點」在哪。

弄清現實狀況,相機而行。

很少有人幾個月沒找工作依舊「淡定自若」的,但「飢不擇食」也是壞事。既然已經這麼長時間沒找到工作,那就應該先弄清楚狀況。

如果目前情況能支持繼續找,那就繼續;如果不能,需要工作維持生活,那就先找一個,再換都是好的。只要在試用期內換掉,對自己找下份工作的影響並不大。

穩定下來後,再才長遠規劃。

最後一步,才是利用空閒時間,做長遠的規劃。這個時候你才需要全面評估自己,根據職業規劃的步驟,做出新的調整。

再強調一次,切不可一開始就做這一步。混亂與焦急狀態下,是沒辦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 職業規劃思維導圖

總之,如果你已經用超過了自己預期的時間,還未找到合適工作。最好是按照上面的步驟來處理。這條路,是最穩妥也最保險的。任何的激進或退縮行為,都只會導致這種狀態的持續惡化。

莫寧:現就職於某世界500強下屬信息化領域。頭條簽約作家,邀約講師。新書即將上市!用簡單的日常現象,講一些通俗易懂的理。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