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他是造紙專業出身,現在卻成了世界知名的生物學科學家;大學畢業後在造紙廠上班,現在卻獲得了國家級最高學者稱謂“長江學者”;做了4年造紙技術員,現在成為了“德國諾貝爾獎”之稱的亞歷山大·馮·洪堡教席——國際研究獎的首位中國獲獎學者,獎金500萬歐元。他就是清華大學教授柴繼傑,30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鬥,讓這位並非科班出身的普通人,成為了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他的成長之路值得我們學習。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1983年,柴繼傑考入大連輕工業學院,就讀的是製漿造紙專業。4年大學的時光,他沒有懈怠,也沒有多想,在這座只有一座教學樓和幾棟零星宿舍樓的學校中專心學習。1987年順利畢業,並分配到丹東鴨綠江造紙廠擔任助理工程師,在這個崗位上一坐又是4年,他逐漸發現如果不有所改變,一輩子都會在造紙廠度過,內心彷彿有一個聲音告訴他,這種人生不是他想要的。柴繼傑人生志向的覺醒,讓他想要改變現狀,而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讀書。於是,他在工作4年之後,毅然決定攻讀碩士學位,並於1991年成功考入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老師之所以願意錄取柴繼傑,除了成績優秀之外,老師到他工作的廠裡面試,為他能在條件簡陋的環境中依舊堅持學習感動。其實,柴繼傑最終能夠成為國際著名生物學家,也和他堅持學習的品質分不開。大學階段不知道想要什麼,工作後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成為研究生的他開拓了視野,終於發現自己興趣是什麼。於是,1994年,他成功邁出了走進理想的第一步,進入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開始接觸生物學。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這條科研之路並非坦途,尤其對於柴繼傑這個半路出家的非科班人而言,就更是充滿了艱辛和曲折。199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博士後,跟隨當時聲名斐然的科學家施一公。很多人並不理解施一公為什麼會收一個工學院出身的弟子,施一公後來說,他看中的正是柴繼傑能夠在工廠中工作4年之後,依舊可以考上協和醫院成為博士的經歷。柴繼傑也沒有讓老師失望,他知道自己英文很差,所以,不論實驗室工作有多忙,他雷打不動每天都會堅持閱讀英文報刊半個小時,這個習慣即便到了現在,他成為老師也沒有改變,並且還讓學生堅持這樣做。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柴繼傑的勤奮刻苦被施一公看在眼裡,異常欣賞,因此,儘管他剛到實驗室,基礎很差,但是,施一公也願意手把手的教他,並且一直鼓勵他,告訴他生命科學的很多學科,並不需要太深厚的基礎知識,所以,你一定能夠做好。正是在施一公悉心栽培之下,柴繼傑來到實驗的前兩年只能做技術員,第三年開了竅,第四年在研究中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五年成功出師。施一公談到這位年紀比他還大的學生,好強和努力是兩個永遠會被掛在嘴邊的關鍵詞。只要柴繼傑認定的事情,他就認為一定能做到,並且通過不懈努力真正做到了。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除此之外,施一公對於這名弟子的靈性也給予了很高的肯定,事實證明,他沒有看錯。2004年,柴繼傑從普林斯頓大學回國,現在國內第一所由國家支持的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做研究員;5年之後,他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擔任德國科隆大學和馬普遺傳與育種研究所教授。獲得的獎項和榮譽也不勝枚舉,有2009年的長江學者,2010年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16年河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等。

他從造紙工人到世界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成長之路讓人感動

柴繼傑的成長之路說明了勤奮努力的重要性,也說明了興趣愛好或者說是理想追求的重要性。一個人的成功,光有外在刺激遠遠不夠,更需要內在力量的覺醒,當你找到自己的追求,就有了力量的支撐。然後,通過有計劃有目標的努力奮鬥,成功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