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到底是什麼?是物質還是虛擬的?

軒駕汽車會所


黑洞就是普通的物質。不過狀態很奇怪。。萬物初始比較小的形態,基本可以認為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的質子組成的原子構成。不同物質只是其中的原子核數量不同結構不同導致的。而每個原子的原子核其實只佔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空間是有電子高速運動所佔據。但是有一種星球,由於質量夠大,導致其萬有引力或其他力夠大,將電子全部壓縮到質子中,形成了無電的中子,體積就比普通原子組成的星球自然小很多。這就是中子星。中子星是目前能確定觀測到的密度最大的星球。而且中子星兩極放出的脈衝非常顯眼而且固定,被認為是將來太空旅行定位用定位器。據推測中子星還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將數箇中子擠壓到足夠小,就形成了黑洞。

可見黑洞定義也是一個星球,質量夠大,體積夠小,連光都無法逃脫,所以被稱為黑洞。因此黑洞無法觀測,只能推測。而且根據霍金理論,黑洞會持續釋放一些射線,來消耗自身質量。射線是純能量體。。而黑洞毋庸置疑是有質量的物質。。所以據此推測黑洞擁有一定程度的質能轉換能力。是目前已知的物質能量轉換的可能之一。其餘的可能有大型質子對撞機造就的兩個不可毀滅的物質高速對撞產生的結果,以及反物質(負電原子核)跟物質(正電原子核)接觸的能量釋放。

其實在極端環境,常規認識是不適用的。比如你的車跑100米每秒,一個120米每秒的車速度在你眼裡只是20米每秒。而在光速環境下,你假設達到0.99倍光速,看到的光,在你眼裡依然是光速而不是0.01倍光速。。同理,極端環境下的,物質和能量沒有太大差別。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只看不評的小帥


就是一密度大的心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