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嗎?大學生辭去城市萬元高薪工作,開拖拉機,赤腳下田


照片上這位正在水田裡勞動的年輕人,叫姚慧峰。他雖然在水田裡勞動,但是,看上去,卻又不像是個農民,因為他戴著個眼鏡,顯得文質彬彬。可是,從他嫻熟的動作上,又感覺他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因為農民所有的種田插稻的技術,他都非常在行。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姚慧峰一開始,還真不算是個農民。他像許許多多的農家子弟一樣,通過高考跳出了農門,成為了一個大學生。從西南林業大學市場營銷本科畢業後,去北京工作,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有了升任副總經理、拿過萬月工資的機會,那個時候,才是2010年,這個工資作為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來說,不算低。

但是,讓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姚慧峰拒絕了這份升職和高薪,而是選擇回鄉下發展生態農業。談到當初的選擇,他說,在北京工作的日子裡,他見慣了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揹負著沉重的生活、房貸壓力,早出晚歸,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做出了人生中一個大膽的決定,毅然辭去了醫藥代表的工作,回到江西省宜豐縣老家,做一個農民。這個決定,首先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人家的孩子哪怕沒考上大學,都外出爭光,而且混得不錯。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後,竟然回家當農民,這讓父母的臉往哪兒放啊。

生了氣的父親,天天外出打零工。母親則是一直哭,一直勸,鄉鄰們也不理解,他成了不成才的反面教材。這一切,都沒的打消姚慧峰發展生態農業的信心和決心,他想闖出個樣子,讓父母看看,更想帶領鄉鄰致富。

返鄉種植的第一年,姚慧峰總是第一個到田裡勞動。他雖然從小在農村長大,但一直讀書的他,對水稻種植,其實知之甚少。不會的東西,他就向鄉親們請教。回想起第一年種田的辛苦,他記憶猶新。那一年,苦是苦了點,累是累了點。但是,他採用的生態種植法,比鄉親們用化肥種出來的水稻,產量更高,味道更好,價格也更高。


試驗田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成立了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向鄰居們免費傳授種值技術。沒有了化肥與農藥的汙染,他的生態農田裡,又有了青蛙、田螺,真如詩中所說,“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景象,重新在家鄉出現。

姚慧峰成功了,他獲得了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稱號。不過,他辦公室的牆上,有一副人生座右銘:為農村尋找不卑不亢的姿態。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生活態度。內心充盈的人生,在哪裡生活,都會幸福,都是晴天,都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