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五代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他的養子柴榮繼位稱帝,史稱周世宗。北漢和後周有殺子之仇和奪國之恨,建都太原的北漢主劉崇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為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正是興兵滅周的好時機。他遣使與契丹通好,自稱“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後周。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二月,契丹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萬餘及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到達晉陽(今太原),北漢主以張元徽為先鋒,領兵三萬,聯合進逼澤、潞二州,後周澤潞節度使李筠以兩千步騎抵禦聯軍,在太平驛(今襄垣西北)被打敗。聯軍乘勝包圍,除留少量部隊圍困潞州(今長治)外,大部隊長驅南下澤州(今晉城),企圖一舉滅亡後周。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柴榮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覺得這次劉崇趁火打劫,就是欺負自己年幼,根基不穩,到時候肯定會親自前來,所以自己也不能示弱。抱著這樣的想法,柴榮力排眾議,親自帶著禁軍出發了。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後周軍很快就到達了高平以南,在那裡遭遇了北漢軍的前鋒,柴榮率領左、右、中路,三路軍隊攻打契丹和北漢聯軍。但是,戰爭的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來就有怯戰心理,交戰不久,看到北漢軍來勢很猛,抵擋不住,就率領騎兵率先逃走。後周右軍被擊潰,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周世宗看到戰事緊急,後周軍瀕臨潰敗的邊緣,親自率領左右的親兵冒著矢石出陣督戰。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右路軍崩盤,位於中路柴榮非常危險。此時,陪伴柴榮身邊的是張永德和趙匡胤。關鍵時刻,趙匡胤出來說:“主危如此,吾屬何得不致死”,皇上這麼危險了,我們怎麼能不拼盡全力呢?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還是後周禁軍將領,他先招呼同伴向前衝鋒,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翼出擊,自己率軍從右翼出擊。張永德同意,兩人各率領兩千人馬隨周世宗出擊。趙匡胤身先士卒,迎敵血戰,主將奮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北漢兵抵擋不住。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北漢軍大敗逃竄,國君劉崇逃跑,而契丹也不戰而退。後周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殺過高平城才鳴金收軍。三月二十一日,後周軍隊休整軍隊,斬敗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人,軍威大振,戰鬥中趙匡胤的左臂被箭射傷,但堅持作戰,威名顯赫。以此功升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也為以後的黃袍加身埋下了隱患。

高平之戰是歷史上的有名戰役。直接關係了後周的存亡興衰。在右軍已經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周世宗親自出陣,極大的鼓舞了周軍的士氣,從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

高平之戰雖然勝利,反而加速後周的滅亡?重用趙匡胤養虎為患

周世宗此舉,膽識勇猛不亞於唐太宗。假若他不能果斷的親征, 或者在危急時刻先行逃跑,歷史都將改寫。此後,周世宗選賢任能,南征北戰,掃平割據,為以後北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