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加快茶業發展培育富民強縣支柱

連日來,西鄉縣峽口鎮江榜村4000多畝茶園裡,採茶者絡繹不絕。20多個茶場每天產新茶4000多斤,旅遊大巴每天帶來1000名外地遊客。

不僅是江榜村,如今駱家壩、楊河、沙河等鎮也掀起了這樣的熱潮。據該縣茶葉局副局長陳志龍介紹,自3月14日開園以來,茶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茶葉生產供銷兩旺,該縣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築牢根基——建好基地促提升

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茶葉基地縣,該縣茶葉種植有3000多年曆史。為促使茶產業騰飛,該縣成立茶產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整合項目資金,向優勢茶產業傾斜,建立人才培養、技術引進、項目管理、技術服務等長效機制。深入開展技術、信息等服務活動,切實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茶產業順利轉型升級。

該縣加快推進良種選繁,提高茶園良種化率。利用本地資源選繁優良品系10個,在新茶園建設及低產園改造中優先使用本地優良品系。縣上科學規劃產業佈局,繼續做好高標準新茶園建設,同時穩步推進培育豐產茶園。

激發活力——產業培育入佳境

該縣多措並舉降低產業成本,推進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縣上集中打造10000畝機械化管理示範園,引領帶動茶園機械化管理。在全縣範圍內通過扶持茶園機械化修剪專業服務隊(合作社)等方式提高茶園機械化管理水平,使茶園修剪機械化率達90%,夏秋茶採摘機械化率達45%。同時,持續關注引進其他茶園管理設備,大幅降低茶園管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該縣多次組織企業抱團參加國際國內各種茶博會、茶葉展示展銷等茶事活動。不斷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採取訂單、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形式,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支持像茶園修剪專業合作社、茶葉機械化採摘合作社、網店託管代運營等產業服務性合作社建設,在峽口鎮、高川鎮等重點產茶區域各扶持2個茶園修剪、機械化採摘專業合作社。發展品牌直營店,建立廣闊、完善的西鄉茶葉銷售網絡,促進茶葉流通。

茶業富民——鑄就綠色致富路

茶業給貧困戶帶來了致富的希望。去年秋季,高川鎮八角樓貧困戶唐顯榮和5名村民曾經一天採摘茶葉鮮葉7000斤賣了2800元,剔除吃喝每人淨掙400多元。要知道,過去這種葉子全部還田做了廢料,如今卻讓村民賣成了錢。

像高川鎮一樣,如今許多貧困戶依託茶產業脫貧致富過上了好日子。據統計,該縣117個貧困村,有105個種茶,基本達到貧困村的全覆蓋。貧困村茶葉種植面積22.97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4.9萬畝,貧困村茶葉種植面積佔全縣茶園總面積的75%。該縣精心制定了茶產業發展(脫貧)獎補辦法、考核辦法和年度計劃,對貧困村貧困戶新建的11458.3畝茶園、40個茶葉加工廠、9260.9畝低產茶園改造、332畝茶苗繁育基地等下撥扶貧專項獎補資金2436.66萬元,實現了在冊貧困戶人均1畝茶。通過茶葉產業扶貧、茶葉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等政策,拓寬增收之道,進而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貧困戶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