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茶、菸草、檳榔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休閒消遣的愛物,因為成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刺激、興奮、或麻醉性物質,精製加工後用作飲料或燃吸品的一類作物,具有一定的成癮性,故而被稱為

嗜好性作物。而古代嗜好性作物則是指1840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並栽培用作滿足人類某種嗜好的作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包括茶、菸草、檳榔等。

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嗜好性作物主要出現和栽培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對我國南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起到了加速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作用。

一、古代嗜好性作物在為何多在南方種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一句道出了商賈們的追求,一切皆以利益為先,按照成本理論來講,未成為經濟重心的南方種植經濟作物,利潤空間更大。同時這些作物多屬於熱帶、亞熱帶植物,更適宜在南方生長。

1、氣候溫暖溼潤,符合生長習性

南方的氣候、環境更為適宜茶葉、菸草以及檳榔的生長。以茶葉為例,主要分佈於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茶樹喜溫,氣溫低於10攝氏度時生長緩慢甚則停止生長,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0至25攝氏度;茶樹喜溼,其生長需水量大,年降水量需在800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合在漫射光下生長;茶樹喜酸,主要以酸性土壤為宜,而南方的土壤多為紅壤,偏酸性。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從上述條件來看,南方地區多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充沛,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全年氣候溫差小,大部分地區都適宜茶樹的種植。在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茶葉種植普及迅速是可想而知的。

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研究發展,公元7世紀至公元11世紀,也就是我國隋唐至五代北宋初年,我國正處於第三個溫暖溼潤期,當時全國的氣候偏暖更不用說南方溫暖溼潤的氣候原本就適合適合茶樹的種植,茶葉的品質也有所提高,名茶產地多數在南方,據李肇的《唐國史補》記載的全國各地名茶:“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湖州有顧諸之紫筍……壽州有霍山之黃芽。薪州有薪門團黃。”其中劍南、湖州等都在南方。

除此之外,從檳榔、菸草的生長習性來看,菸草喜溫暖、向陽,而檳榔也喜高溫、雨量充沛溼潤的氣候環境,這些嗜好性作物都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植物,更適宜在南方種植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檳榔樹

2、多為丘陵地區,符合國家政策

南方多丘陵,山地的土地比較貧瘠,不適宜糧食種植,但是對於茶樹、菸草和檳榔等作物來說卻是最為適宜的生長區域,對於南方地區的古人勞動人民來說,能利用丘陵地區來進行種植經濟作物,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同時也不違反國家政策。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經濟中,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一直是我國古代經濟制度的主要支柱,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越來越不能滿足中國古人的糧食需求,“以今日言之,荊湖之地,田多而人少,江右之地,田少而人多。

江右之人,大半僑居寓於荊湖,蓋江右之地所出,不足以給其人,必資荊湖之粟以為養也。”所以為了維護小農經濟的發展,歷代統治者基本都實行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將農民限制在土地上耕種

,以保證國民最基本的溫飽。但是由於這些嗜好性作物的種植利潤更高,為了菸草等作物的種植,甚至可以改耕地為煙田。“大約膏膚,盡為煙所佔,而五穀反皆瘩土。”這些行為都違背了國家以農業為重的政策法規。

而南方多為貧瘠的丘陵地貌,難以改良土質為良田,但是作為茶田、煙田或者種植檳榔卻極為適宜的,同時也不違反國家政策,一舉兩得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二、為何說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據史料考究,以茶、菸草和檳榔為代表的古代嗜好性作物對於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隨著人們對這些嗜好性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多,這些經濟作物的種植前景也越來越好,不僅優化了南方的經濟結構,解決了南方開發的阻礙,也促進了南方地區的開發,從而起到了加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作用。

1、市場廣闊,開發南方有利可圖

嗜好性作物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其目的是推向市場,獲得高額利潤。因此即使在古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制下,其商品性和推廣性也很強,以茶葉為例,由於僧侶、道士、文人的推廣,如唐代高僧皎然所寫的“三甌茶詩”在當時的喜茶之人之中,名氣極大。“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他所提倡的

以茶代酒法,推動了唐朝飲茶文化的出現,而“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更是把飲茶之風推至最高點,在這些人的推廣下,茶葉逐漸成為國民性飲料,飲茶之風漸盛,人們對於茶葉的需求越來越大,到了宋代,人們甚至到了可以不食鹽,但不可無茶的地步,據《龜山集》載:“二浙窮荒之民。有經歲不食鹽者,茶則不可一口無也,一口無之則病矣。”可見茶葉的市場前景廣闊。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再如菸草,自傳入中國之日起,菸草就成了古人的心頭之好,更有甚者,認為菸草可以當飯吃,如姚可成的《食物本草》就稱道“凡食煙,飢能使飽,飽能使飢,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鬱愁悶,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憂草。”可見古人認為菸草對身體是有益的。

對於菸草的喜好,即使是含蓄的古人也從不加以掩飾,“上自王公貴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銜一支菸以鳴得意。”而菸草種植的利潤之高,明代的楊士聰在《玉堂薈記》中寫道:“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可收可以敵十畝,及至無人不用。”

至於檳榔,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嚼食的愛好,最主要的是它還是待客和婚聘的佳品。古人認為“檳字從賓,榔字從郎。”所以檳榔成為象徵婚姻締結的物品之一。在宋代的澄邁縣,“婚姻必擇門戶,專用檳榔。”另外檳榔禮待賓客的佳品。可以無茶,但不能缺少檳榔,“客至不設茶,惟以檳榔為禮。”隨著檳榔在社會性禮儀中越來越重要,古人在檳榔上的花費也逐漸增多,“中下細民,一口費檳榔錢百餘。”檳榔市場也在逐年擴大。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由上可知,隨著這些嗜好性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前景也越來越好,帶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使得南方的開發逐漸深入,也加速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中國南方開發的一大阻礙就是瘴氣。《景嶽全書

》層詳細描述了瘴氣的來源:“瘴氣,惟東南之域乃有之,蓋嶺南地氣卑溼,霧多風少,且以冬時常暖。”除嶺南之外,南方其他地域也有瘴氣的存在,如《桂海虞衡志》記錄到:“瘴,二廣唯桂林無之,自是而南,皆瘴鄉也。”人體長久的吸入瘴氣會損傷機體,壽數有虧,如杜甫《夢李白》詩云:“江南瘴病地,逐客無消息。”正是因為瘴氣的存在,使得古人畏南方甚於猛虎,成為了南方開發的一大阻礙,使得南方的開發進程緩慢。

治療瘴氣勢在必行,而在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都具有治療瘴氣的功效。唐代的醫藥學家陳藏器在就曾在其《本草拾遺》中記載了茶的除瘴效果:“茗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

飲之宜熱,冷則聚痰。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除此之外,《格古要論》也證實檳榔有治療瘴氣的功能:“檳榔出廣西鬱林州,樹如棕擱,……實能避瘴氣

,故土人日日早食。”關於菸草治療瘴氣的的記錄更是多如牛毛,醫家典籍中言道:菸草可以“治寒”、“療百疾”“治瘴”。如沈李龍的《食物本草會纂》就寫到:“菸草……解山嶽瘴氣,塞外邊瘴之地,食此最宜。”

茶、菸草、檳榔等嗜好性作物的發展,為何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三、小結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嗜好性作物基本起源於南方,其適宜種植區域或者說優良種植區域都集中在南方地區,而嗜好性作物市場的擴大,促進了

嗜好性作物種植規模的擴大,也間接促進了南方的商品化作物的發展,優化了南方的經濟結構,從而促進了南方地區的開發,對於我國曆史上經濟重心的南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興興.中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研究

2、張曉菊.論唐代茶業政策對其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影響

3、冷雯雯.從《全唐詩》看唐代的茶業發展

4、林剛.小農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商品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