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花園城市 建設幸福西寧

全力推進西寧市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堅持尊重規律、踐行計劃、量水施種的原則,完成天保、“三北”、公益林等工程綠化5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4.5%,開展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森林鄉村活動。同時,將湟水規模化林場作為構建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撐,以三縣規模化造林為重點,探索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投融資機制等創新試點,完成綠化7.5萬畝,為推動新時期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探索有益經驗。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城市建設,創建2個國家級全民義務植樹基地、25個義務植樹接待點,組織開展春秋兩季百萬人次綠化大會戰,完成義務植樹500萬株。組織園博園建設現場省市領導義務植樹活動,動員社會各界投身國土綠化,在全市掀起國土綠化的建設熱潮。

全面啟動“幸福西寧·花園城市”綠化美化彩化行動。突出城市綠化空間的綠化、美化、彩化,注重身邊增綠、見縫插綠、查漏補綠,開展“花園城市”增綠提質添彩工程,優化公共綠地佈局,圍繞湟水河生態活力軸和三河交匯城市客廳,建成10個公園遊園、營造40處花街花橋,建設納家山至南酉山等9條森林徒步遊彩色步道,在南北山補植補造彩葉樹種和開花植物,構建5萬平方米彩色綠化空間,新增園林綠地1000畝,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3平方米,打造一街一品、四季常綠、花香滿城的花園城市。通過“拆牆透綠、見縫插綠、拆圍還綠”等方式,提升改造20個老舊樓院、單位庭院景觀,開展“最美花街”“最美庭院”“花園式單位”評選活動,不斷提高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意識。同時,增加彩葉樹種花卉配置,依託彩葉開花植物,將時代大道、鳳凰山路、八一路改造成金色迎賓大道、海棠大道、丁香大道,營造力盟、火車站、萬達等11處花街花橋,利用攀緣植物與花卉點綴建築立面,打造7處立體花牆,構建“隨處見花、隨處即景”的城市麗景,讓城市更美麗,生活更美好。

大力推進重點生態示範項目建設。以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帶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西堡生態森林公園完成3.5萬畝造林綠化,啟動建設海魯公路,基本建成湟中水灘花海、火燒溝碧山公園景區,為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園夯實基礎。把建設西北地區首個園博園作為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標誌性工程,按照地面綠化、地下管線、生產性基礎分步建設有序推進,營造2000畝景觀林帶,實施水利灌溉等配套工程,堅持邊申報邊建設,為成功承辦園博會打好基礎。加強湟水國家溼地公園保護,完成溼地公園海綿化改造任務,形成城市海綿體連片示範效應,切實保護好、發揮好“城市之腎”的生態功能,改善西寧人居環境和生態承載力。

不斷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創新政策支持措施,探索先建後補模式,圍繞《創新造林機制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辦法的若干措施》,探索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投融資機制等創新試點,引導社會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綠化。開展森林生態效益分類分檔補償試點工作,實施大通縣窵溝片區森林生態效益分類分檔補償試點,推進村辦集體林場試點建設,不斷強化城區綠化提質獎補機制,繼續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大力推動園林綠化品質提檔升級,持續推進單位庭院和居住區庭院綠化達標行動。

注重森林資源科學保護利用。把握好種、養、管、防的規律,堅持科學造林綠化、科學管林護草、科學修復生態,圍繞城市綠化美化彩化,強化科技支撐。針對鄉土樹種、彩葉樹種、花卉品種開展適應性研究,做好生態景觀林示範推廣、南北山抗旱造林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推進中藏藥材種植、森林旅遊等特色林業產業發展。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80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7‰以下。建設南北山森林火災預警監控系統,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科技水平,保護好國土綠化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