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写摘要,你非得写成电视剧预告……

摘要是信息浓缩,不是路径介绍更不是卖关子。

——爬树鱼

让你写摘要,你非得写成电视剧预告……

每年带论文,每年都得给学生改摘要。理论上讲,这东西没啥固定的写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摘要写的都像电视剧预告那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不信?我写一个电视剧预告、再写一个摘要给你看看。

盛家六姑娘明兰自幼聪颖貌美、然命运坎坷。自小生母离世、嫡母不亲、庶姐难缠,面对齐家小公爷的热烈追求、齐母的棒打鸳鸯,明兰应何去何从?

这是电视剧预告,没错吧?看了之后,你是否有想看电视剧的愿望?

那么,我再写个摘要给你看看。按照同样的模式。

我国《国家安全法》提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种种路径,然而,并没有对国家安全作出明确的定义。本文通过对于各部门法对国家安全的定义的回顾,借鉴了外国法中的国家安全的范围,对如何完善国家安全法提出了法律建议。

看看,像不像?都是,先揭示一个背景,然后,告诉你接下来,你要看到什么。比如,齐家小公爷和明兰的爱情故事;又比如,各部门法对国家安全的定义。而且,二者都是,就告诉你要看到啥,但就不告诉你最终咋样了。看完二者,你既不知道明兰嫁给谁了,也不知道,国家安全的定义应该如何完善。

电视剧的剧情介绍写成这样,没问题。毕竟,所有观众都图个乐呵,跟着剧情走才是正道。要是你在如痴如醉地看着《知否》,你娘亲大人突然走过来指着电视上的齐衡说:看,他没娶成明兰,一辈子结了三次婚不停的死老婆,自己不到四十岁就死了!你高兴不?这就跟某同学看世界杯决赛,突然被人告知“本场唯一进球是德国队21号在第32分钟用头顶进空门”一个心情。

让你写摘要,你非得写成电视剧预告……

但是,电视剧讲究个悬念,论文不是啊!读者来读,不是享受什么惊心动魄的感觉,唯一目的就是获取信息的。好比你去医院看病,唯一的目的是让大夫告诉你,“你感冒了,白加黑吃三天就好了”。论文的读者之所以要看摘要,目的就是,短平快地尽快发现,你的论文到底说啥,对他有没有用。而上面那个摘要,不客气地讲,所有论述“国家安全的定义”的论文,都可以共享这一摘要。读者看了,如何能知道,你是赞同用列举的方式写明国家安全究竟包括啥,还是赞同用描述特征的方式让行政机关自行去判断什么属于国家安全?简言之,凡是提供不了有效信息帮助读者一目了然的摘要,都不是好摘要!

那么,摘要究竟怎么写?咱们提供个模板,一共就这么几句话。

第一句,背景句,介绍你要研究啥。比如,“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重要概念,但我国刑法对防卫过当的标准却迟迟未能界定。”这句话,务必干净利索地交代清楚你要研究啥!我再据举个反例,“农村土地承包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对于承包权流转问题在实践中却问题重重。”这句咋样?除非你的题目就是“承包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探析”,否则,这就是个不清晰的背景句。你得再进一步:尤其是承包权能否流转给外商独资企业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于是,读了这一句,读者们就都知道了,你接下来论述的,就不再是笼统的承包权流转,而是能否流转给外商独资企业。

第二句,研究路径。即,“本文通过对XXX、YYY、ZZZ三个问题的研究,得出了***的结论”。这句话,别笼统列举你研究啥,得写出来,研究的这东西究竟是啥样的。举个例子,“本文研究了美国、德国、英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显然不能提供给读者任何有效信息。你得写成,“美国与德国并未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而英国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多方面提供了税收激励措施。”从“研究了啥”到“研究的究竟是啥样”这个飞跃,是决定了读者究竟能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关键。

第三句,结论。即,你论文最终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除了少数法理学论文和法制史论文之外,多半是回归到中国问题。因此,按照上面的逻辑,就别写“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提出了建议”啦。你得清清楚楚地提出,“中国应当仿效英国立法,在法律当中增设……”。

综上,摘要是信息浓缩,不是路径介绍更不是卖关子。读者知道你走哪条路固然重要,但是你得让读者沿着路看过去,一眼看到路旁边都是西瓜。想吃西瓜?来看论文啊!

让你写摘要,你非得写成电视剧预告……

(ps,本文当中所有的例子都是杜撰。大家别较真啊!以及,本帖仅提供最简单易上手的摘要写作模板,大家发现了其他写作方式别拍我)

绘图:爬树鱼

让你写摘要,你非得写成电视剧预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