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連環計》上演 意識流手法呈現“龍套”人生

4月8日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張瀚倫編劇,林熙越導演,董勇、夏力薪、張若塵、劉洋、韓鶯、馬昂、於小鳴、高昂出演的原創話劇《連環計》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首演。該劇以意識流的創作手法融入戲曲、京味兒等多重元素,帶觀眾體味小人物的笑淚人生。該劇作為第五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參展劇目,首輪演出將上演至14日。

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连环计》上演 意识流手法呈现“龙套”人生

《連環計》講述了班德遠——一位劇團的龍套演員,一位地道的老北京,一位有點不服輸的小人物,經歷了一次次的搬家和選擇,愛情、父子、家庭、房子……似乎總讓他出錯,在不斷的“錯位”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笑話。他想努力在生活裡成一回“角兒”,以彌補他在舞臺上的失落,但卻往往事與願違。舞臺上,舞美佈景畫出了北京如今的一環又一環,從天安門旁邊一直搬到北京郊區的班德遠,也在生活的大舞臺上被迫成了不停“跑圓場”的“龍套”。

曾有過京劇科班經歷的著名演員董勇在劇中扮演班德遠這個極具吸引力又富有挑戰的角色,夏力薪飾演女主人公王金花,她在劇中從少女大跨度到老婦,既演出了靈動甜美,又演出了精明能幹,加以頗為專業的京劇招式,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

飾演兒子班少遠的張若塵在塑造角色時借鑑了很多身邊的例子,將一個經濟不獨立、生活不自理、心裡不感恩的“啃老式巨嬰”展現得淋漓盡致;北京大妞劉洋此次為了演繹好“港女”莎莎,逐字逐句練習臺詞,改掉兒化音的說話慣性;韓鶯飾演的莎莎媽挑戰了包括德語在內的四種語言,在劇中起到“提線木偶”的作用,是一位嘲諷意味濃厚的符號人物。馬昂、於小鳴、高昂所飾演的三伶人,是從始至終貫穿全劇的虛擬形象,展現了班德遠的內心世界。

全劇行將結束時,班德遠在角落獨自唱起京劇《三家店》選段,清唱的場景略顯淒涼。隨後,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音樂響起、漸強,並蓋過了班德遠的聲音,整部戲意外地在搖滾樂中戛然而止,定格在空曠的戲臺之上,似乎也預示了“龍套”人物班德遠的人生走向。

《連環計》的編劇張瀚倫是80後,也是個“老北京”。他說:“我小時候就住在天安門廣場邊上的西絨線衚衕。我第一次搬家,是跟著我父親單位分房子,從二環內搬到了三環外,覺得特別遠。以前,老北京認為二環以內才是北京,出了二環就覺得挺遠的了。我寫這個戲的靈感,就是因為我發現隨著天通苑、回龍觀這些小區的興起,很多北京人都搬過去了,還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兒女結婚,給孩子們騰房,就像我戲裡寫的,甚至搬到了河北地區。我認識的一個前輩劇作家,也從原來住的王府井地區搬到了現在的六環外。這個很觸動我,所以我就想寫一個有關這個內容的戲。而且因為我父親是京劇演員,我從小在這個圈裡長大的,對唱京劇的人在生活中的一面比較熟悉,所以我就把主人公班德遠寫成了一個京劇演員。為什麼把他寫成龍套呢?因為我覺得龍套在京劇舞臺上就是靠邊兒站的小人物,我特別喜歡小人物,像馬三立的相聲,老舍的小說,都是反映小人物的,特別好。所以我就想通過一個北京的小人物,來寫寫北京,希望能夠寫出真正北京人的複雜性,能以小人物的視角為觀眾解開生活中的困惑,傳遞出北京這座城市的溫暖,將希望的光明引入到熱愛生活的每一個人的心中。”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潤 李志剛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